双减背景下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品牌建设研究
2024-10-15钟伟王梦迪
摘 要 “双减”政策的发布意味着中学生在课堂之外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越来越大。中学图书馆应该以此为契机主动思考如何开发出更具地方和校本特色的课后阅读服务,在课后服务时间向学生推荐中学图书馆的阅读资源。以天津市耀华中学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其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的系列阅读推广活动,总结其活动特色,从而为其他地区的中学图书馆开展课后服务阅读活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学图书馆;“双减”;阅读推广;课后服务
中图分类号:G258.6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7-0-04
0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1]。该文件强调不仅要减轻学生负担,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同时更要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核心素养的培养,要通过优化课后服务形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成长路径。可见,“双减”政策的出台对于中学图书馆打造阅读推广品牌无疑是个绝佳的机会。如今中学图书馆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开展多元的阅读推广活动,因此要不断创新阅读推广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多元阅读形式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爱上阅读。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学教授范并思[2]所言,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有三个目标:让不爱阅读的人爱上阅读,让不会阅读的人学会阅读,让对阅读有障碍的人跨越阅读的障碍。“双减”政策的出台为中学图书馆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丰富的阅读活动,帮助学生爱上阅读、掌握阅读方法提供了契机。
本研究将对天津市耀华中学图书馆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的阅读推广系列活动和开设的图书馆校本课程进行阐述,以期为全国其他地区的中学图书馆提供参考。
1 中学图书馆开展课后阅读服务的背景
全民阅读如今已经上升为国家重要的发展战略,阅读推广也已成为各级各类图书馆大力推进全民阅读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中学生群体是阅读推广活动的重要力量,中学图书馆作为学校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根据中学生的阅读特点积极开展阅读推广活动。中学图书馆对于中学生读者的阅读推广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中学图书馆要努力创新阅读推广模式,创新阅读推广内容,开创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创新服务的新局面。
在数字化时代,读者走进图书馆的需求是多样的,可以进馆听一场讲座,遇见一位名师,或是到书架前随便翻翻新书,到朗读亭读一首诗……所以,馆藏量不再是衡量一所中学图书馆优劣的唯一标准,更多是以进馆人次、阅读推广活动举办场次、活动参与人数、空间服务以及学科服务等多重标准来衡量一所图书馆的发展水平。如今阅读推广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它是指通过精心创意、策划,将读者的注意力从海量馆藏引导到小范围的有吸引力的馆藏上,以提高馆藏资源流通量和利用率[3]。而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创新是多方面的,随着“双减”政策的出台,中学图书馆要创新阅读推广方式,打造阅读推广品牌,加强多元主体合作,形成阅读推广合力,在课后服务时间吸引师生读者参与阅读推广活动,要不断实践、勇于探索。
2 天津市耀华中学图书馆课后服务阅读实践及特色
面对教育教学新形势、新要求,天津市耀华中学深入贯彻“双减”政策,一丝不苟地执行,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落实真正的减负,让学生有时间去阅读、去运动、去感受、去体验。耀华中学图书馆通过合理安排课后延时服务时间,结合专业阅读书目,组织开展专业的阅读指导课程和阅读推广活动,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播种阅读种子,促进和引导学生热爱阅读,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
2.1 开设丰富的图书馆课程
中学图书馆在课后服务时间开展阅读课程也可以作为阅读推广活动的一种形式,阅读课程应精选阅读内容,满足学生个性化阅读需求[4]。2021年,耀华中学图书馆以“双减”为契机,在课后服务时间为中学生开展系列专题阅读课程,开展的专题阅读课程主题包括“经典名人传记系列课程推介与导读”“中国书文化趣谈”“耀华中学特藏古籍普及系列课程”“文献中的耀华革命史”“中学图书馆文创推广系列课程”“行走即读书,读书亦行走”“书人书事新话”“跟着书本去旅行”“书信阅中国”等。2022年3月,耀华中学图书馆还参与录制了教育部“筑基教师公益培训项目”——图书馆教师阅读指导课“耀华中学图书馆校本课程教学设计与思路”,与全国中学图书馆馆员分享“双减”背景下图书馆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双减”背景下,图书馆开展的每一节阅读课都应紧密结合中学生阅读素养和阅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热情。
以校本课程“文献中的耀华革命史”为例,耀华中学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馆员主动和历史学科教师合作开发了该课程,通过在课后服务时间带领学生全方位、多角度挖掘整理校史文献,对其进行研究、交流和展示,系统、客观地介绍耀华革命先驱、耀华地下党组织以及耀华培养出的院士为革命事业所作出的功绩,从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党史,真正做到了“双减”背景下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探索和创新。该课程还融合了“耀华中学图书馆馆藏珍贵红色文献和校史资料展览”“耀华中学图书馆馆藏左翼作家联盟进步革命期刊展览”以及读者参展感受分享等环节,深受学生的喜爱。
调查发现,耀华中学图书馆开展的系列阅读课程有以下特点。
1)阅读课主题丰富,既介绍了古代典籍,又帮助学生认识了现代阅读工具,全方位地帮助学生了解阅读知识,掌握更多阅读技能。
2)阅读课形式多样,打破常规的阅读课形式,以央视大型纪录片为依托,找到与该阅读主题相关的视频等资料,进行课程之外的延伸,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3)该系列阅读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鼓励他们在课后服务时间进行深入学习。
2.2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推广活动
耀华中学图书馆在课后服务时间广泛开展了阅读推广系列活动,活动内容特色鲜明,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关注热点,对于所推荐读物也是精挑细选,坚持打造阅读推广活动品牌。调查发现,耀华中学图书馆以“双减”政策为契机,在课后服务时间面向师生读者开展多样化、连续性的阅读推广活动,这些活动逐渐成为学校的一张亮丽名片。
总结发现,有以下几点特色。
第一,阅读推广活动的形式多样,既包括常规化的符合时代主题的展览,比如阅读海报展、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展、书法作品展,以及读书沙龙、专题阅读讲座等,还开展思维发散式的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各种阅读活动竞赛,包括“书香摄影”大赛、“书香古韵——古籍线装书体验活动”、图书馆书签设计大赛、图书馆吉祥物设计大赛、“我的阅读时光”毕业留言征集大赛等,征集学生关于阅读的奇思妙想,培养大家的阅读兴趣。
第二,阅读推广内容新颖,开展体验式、思维散发式阅读推广活动,比如校园版“朗读者”大赛,让学生通过朗读真挚的篇章,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第三,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充分联合了学校的社团力量,以社团为阅读推广活动载体,通过社团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吸引学生爱上阅读。在阅读推广活动开展后,进行及时有效的宣传。与此同时,图书馆馆员还及时关注活动效果,对每次课后服务时开展的阅读活动效果进行评估,形成活动反馈,从而优化活动策略。
3 “双减”背景下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分析
阅读推广是图书馆的核心使命,尽管其内涵和外延在不断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创新,所有图书馆的阅读推广都要有一定的创新性[5]。因此,中学图书馆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断创新拓展阅读推广渠道,努力营造积极的阅读氛围。
3.1 抓住合乎时宜的阅读推广时机
中学图书馆在开展主题阅读活动时,要借助社会热点,抓住阅读推广时机。比如,我们要在每月的重大历史纪念日、文化热点事件发生时、开学季、毕业季等时间举办主题活动,这些都是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好时机。中学图书馆要在传播渠道、阅读形式、推广内容等多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化,关注不同读者的需求,有重点、有创新、有温度、有诚意地进行不同系列不同侧重点的阅读推广活动[6]。例如,书目推荐是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最基础也最为重要的工作。2022年第17届文津图书奖获奖图书共有20种,除了在图书馆内设置展览海报、专题书架,在微信推文中进行“好书推荐”,我们还可以根据社会热点开展书目推荐。珠海三中图书馆就借助2021年3月20日“三星堆遗址”的新闻推出了《了不起的文明现场》这本书;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着火之后,北京一所中学图书馆的馆员第二天就将图书馆内与巴黎圣母院有关的书全部检索出来,设置了专题展览;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广州执信中学图书馆就借机开展了“我眼中的星辰大海”航天图书专题推荐。这些活动巧妙地借助社会热点,利用读者对热点事件的关注,引导其去阅读相关图书。阅读需要时间,更需要用心。图书馆需要为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固定的阅读时间,帮助他们心无旁骛地阅读,而课后服务时间刚好提供了这一契机[7]。
3.2 打造多元“阅读+”立体式阅读
中学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时要丰富阅读推广的形式和内容,除了日常推荐好书之外,还要主打兴趣牌,让活动“有意义且有意思”。当今的学生更加彰显个性,渴望双向沟通、展示自我,打造“阅读+”立体式阅读,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好书派对”、“苏格拉底式读书研讨会”、“21天阅读打卡”、“社团活动+读书沙龙”、“情景剧表演”、“图书馆快闪”等新颖有趣的活动。例如,在开“好书派对”时,我们可以邀请师生分享自己喜欢的作者,参与者带上图书与同伴分享书里书外的阅读体验,活动结束后还要填写活动记录单。图书馆还可以建立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读书沙龙,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华南师大附中图书馆开展的“读书沙龙”“阅读研讨会”“好书派对”的主讲人就是学生,是读书社、国学社、文学社的同学或者志愿者。中学图书馆在未来的馆藏建设方面,尤其要注重多元学科建设,优化馆藏结构,帮助学生建构完善、多维的知识图谱[8]。
3.3 加强与多元主体的合作
中学图书馆要扩大合作对象,善于挖掘和利用周边文化资源。一方面,中学图书馆要以融合的理念创新阅读内容与组织形式,以阅读为中心,与学校不同的学科组、行政科室、学生社团联动,坚持以项目化推进校园阅读活动[9]。例如,在开展“真人图书馆”活动时,可以分为“校友篇”“家长篇”“教师篇”。在这个比传统图书馆更开放、更具互动性的“阅读”平Y06DrzDMlFutirLdKfIx2HYQ2jH9KPN7UYAYv0FBkT8=台,让学生通过阅读真人图书的不同故事、经历、专长和感悟等,拓宽视野,了解不一样的世界。通过聆听身边从事各行各业的校友、家长的故事,真实的行业经历,有温度的交流,帮助学生开启对职业生涯的思考、树立远大志向。学生社团也是图书馆的重要合作对象。图书馆可以为众多学生社团设置专门的社员阅读书架,通过社团引流导粉,提升读者入馆率。另一方面,中学图书馆要与校外的文化机构开展多元合作。教育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明确指出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要将博物馆青少年教育纳入课后服务内容[10]。这无疑为中学图书馆在课后服务阶段开展阅读推广活动提供了新思路。中学图书馆要拓展合作范围,除了要跟公共图书馆、高校图书馆开展合作,还要与知名的文化机构、名人故居、文化馆、科技馆、博物馆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使馆校资源有机融合。
3.4 建立阅读推广长效机制
中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若想打造知名阅读推广品牌,提升中学图书馆的影响力,就要注重阅读推广活动的创新性、可操作性、连续性、品牌化、效果预见性,因此要开展系列专题活动,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和有效的评价机制。一方面,要以“普及性、专题性、经典性”为宗旨,通过“共同阅读、专题阅读、持久阅读”的方式,开展专题系列阅读推广活动。例如,在开展“21天阅读打卡”阅读活动时,可以拓展多个阅读主题,包括“21天阅读打卡——品读红色经典”“21天阅读打卡——走进诺贝尔文学奖”“21天阅读打卡——弘扬科学家精神”,将专题活动贯穿整个学年或整个学期。或者可以开展“阅读马拉松”活动,这种“共读,不孤读”的主题共读活动,更能激发学生挑战和参与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阅读反馈机制,为读者服务提供科学的依据。图书馆是个生长着的有机体,图书馆员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思考者。如何使中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能够“常做常新,守常出彩”?就需要中学图书馆员一直走在图书馆实践、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反思,不断进步。每次阅读推广活动之后,我们都要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1)本场活动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2)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3)活动需要改善的地方。不断反思是图书馆员专业成长不竭的动力,也是一所中学图书馆提高服务质量的重要表现。
3.5 做好全学科服务
要深入挖掘中学图书馆在课后服务中独特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做好全学科服务。随着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在课后服务中各地学校纷纷设立各种学生社团和个性化课程,满足现阶段学生和家长的多元需求。而全学科阅读也是近来不断升温的教育热点话题,不但在新修订的普通高中各学科课标中被突出强调,在中高考评价中也有极其鲜明的体现。学生不仅需要文学阅读、历史阅读、社科阅读,也需要数学阅读、科技阅读、艺术阅读、体育与健康阅读。从中学图书馆员的角度来讲,不论是全学科服务,还是现阶段对于“双减”的多元探索,中学图书馆应始终坚持两点。第一,为各学科服务。第二,图书馆将自己也作为一个学科,要与“图书馆三课”中的“阅读指导课”“文献检索课”相结合。例如,开设“精读”“泛读”“如何选择一本好书”“名著导读”“高效阅读的利器——思维导图”等阅读课程。同时,中学图书馆也要全方位挖掘学校校史资源,关注本地区特色文化资源,开展体现学校特色和地区特色的阅读课程,如“漫话天津”“文人眼中的天津”等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趣味性强的阅读课程。
4 结束语
中学图书馆应该在“双减”背景下,在课后服务时间连续推出新型的阅读推广案例,给中学生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需要强调的是,馆员要发挥自主性和主体性,形成创新意识,提高创意的敏感度,处处留心,把图书馆变成创意中心,使每周的阅读推广活动成为师生读者的特殊体验,化入记忆,形成期待,使中学生在持续体验和潜移默化中爱上阅读、爱上图书馆[11]。馆员要学会运用技巧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领会包罗万象的阅读世界,帮助学生成为有思考能力的阅读者。
5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2021-07-24)[2024-1-10].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107/t20210724_546576.html.
[2] 范并思.阅读推广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4,40(5):4-13.
[3] 王波.阅读推广、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定义:兼论如何认识和学习图书馆时尚阅读推广案例[J].图书馆论坛,2015,35(10):1-7.
[4] 谢蓉,刘炜,赵珊珊.试论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的构建[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5,41(5):87-98.
[5] 熊莉君.在创意中体验阅读的魅力:阅读推广中的创客活动及功效[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6(6):44-47.
[6] 洪彩.对中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的思考[J].福建图书馆学刊,2020,3(1):67-70.
[7] 林翠贤.青少年阅读推广实践研究:以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1,31(4):70-72,23.
[8] 韩金,廖建兰.基于PISA2018的中学图书馆馆藏建设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1(12):68-73.
[9] 陈涛.“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课后阅读研究:基于昆明市小学生课后阅读的实践调查[J].图书馆学刊,2022,44(7):31-36.
[10] 教育部 国家文物局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开展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意见[A/OL].(2020-10-20)[2024-01-10].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7053/202010/t20201020_495781.html.
[11] 传承红色基因 童读百年党史:广州少年儿童图书馆传播红色文化活动精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21,47(6):129-130.
*项目来源:本文系2023年天津市教育委员会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建设背景下的课外读物进中小学(含幼儿园)校园的实践研究”(2023JWZD62)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钟伟,副研究馆员;王梦迪;助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