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研究

2024-10-15刘鸿雁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17期

摘 要 智能时代的教育,其核心既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同时也是重视“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那么就需要真正贯彻“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评价原则。利用大数据技术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关注学生“智、体、美、劳”多元发展,从学生对学校教育的满意度、适应度、进步度、发展度等四个维度进行评价,即不仅研究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满意度和进步度,还要研究学生毕业后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满足能力与程度,以及其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大数据;学习发展;教学评价;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7-00-04

0 引言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对各级各类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更高的标准与要求,积极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指出: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强调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1]。从方案中不难看出教育评价不仅仅是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考核,更强调立德树人的落实,立德树人落实机制的完善直接影响各级各类学校科学履职的水平,同时教育评价的指挥棒也更倾向于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科学选人用人相结合,评价的过程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全面性,评价的方法更加趋于层次化和多元化。

那么如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真正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标准,切实保证教育质量评价的学生发展导向,是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必须考虑的问题[2]。

1 目前学生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 评价主体偏差

目前大多数学校提到的所谓学生评价,基本是以教师为主体的管理者评价为主,即通过任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以及其他管理者的意见来确定学生的评价结果。因此大部分评价体系都是从学习成绩、学生活动、生活管理等方面通过管理层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评价体系中缺少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评价以及同学之间处于平等地位的互相评价。

1.2 评价内容不全

对于评价的内容,笔者查阅了大量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其中的评价指标基本上都是学生的阶段性成绩如何?课堂表现如何?理论知识掌握如何?实践操作技能如何?等等,对学生评价的内容几乎离不开学习,而对学生日常生活、心理健康、学习兴趣、创新能力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评价则是一带而过。

1.3 评价方法单一

虽然教学评价的方法很多,但大部分学校更加注重那些定量的总结性评价,对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发展、成长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往往是轻描淡写,甚至忽略不计。学生是存在差异性且处于变化中的独立个体,也就是说评价过程中发现问题后的解决方案以及正确指导远比问题本身更重要。因此对学生的评价单纯采取这种定量远远高于定性的评价体系,使得学生难以明确自身的优缺点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难以发挥出应有的诊断、激励及鉴定作用[3]。

2 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的意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不断完善大学生评价体系,对于深化教育领域改革,推动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具有重大意义[4]。教育评估中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越来越强调学生的发展评价,特别是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积极开展自我更新,提升自我发展已逐渐成为学生评价的主旨,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与监控,更要加强对学生发展潜力的测量与评价。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对来自学生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大量数据的收集、分析和处理,去除冗余,不断提升数据处理方法的科学性、处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处理结果的准确性,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一般而言,“大数据”具有4V的特点:规模性(Volume)、多样性(Variety)、高速性(Velocity)和价值性(Value)。这四个特点恰恰完整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结合“大数据”的诸多特点,构建数据挖掘和预测性分析流程,如图1所示。对学生教育教学活动中现实存在或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以及发展前景进行预测分析,那么就能更加科学准确地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需求。

3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内容

3.1 评价体系模型

对学生发展的评价,最重要的是树立品德育人、科学成才的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因材施教与知行合一相统一,坚持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本文意在构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一心四翼”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即以“德”为核心,以“智、体、美、劳”为四翼,收集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大量数据,包括来自学生、家长、教师的客观记录学生品行、日常表现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将其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如图2所示。

3.1.1 德育评价重在“立德树人”

“学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为谁办教育”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本质就是“立德树人”。因此德育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中心,也是对学生发展评价的核心,在整个学生发展评价体系中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3.1.2 智育评价重在“笃实好学”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学生经过学校教育主要的目的是获取知识,那么学生是否真正认真学习,并取得真实有效的学业成绩就成为智育评价的重要指标。智育评价在整个教学评价体系中所占比重是较大的,学生的智育评价几乎与学生在校期间所有荣誉和机遇相关联,智育评价既是最直接的量化指标,同时也是学生发展评价中最有说服力的一项指标。通过大数据对学生进行智育评价,构建具有预测和指导作用的数据分析模型,最终指导学生调整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以及学习目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

3.1.3 体育评价重在“百折不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体育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身体上的评价,即是否能够坚持体育锻炼,拥有健康、积极向上的身心素质;同时也是对学生思想上的评价,即是否拥有坚强的意志,是否敢于直面困难、不畏困难,并在困难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收集来自学生各个方面的数据并给出综合性体育评价,让学生对自己是否具有坚强的意志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为其今后步入社会,开启自己的人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1.4 美育评价重在“独具匠心”

学校开展美育的目的是提升学生认识美、理解美、欣赏美、创作美的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美育评价的重心在于“独具匠心”,既评价学生对一切美好事物的认识、理解、传递和弘扬能力,同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指标科学评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认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等。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向学生展示其生活中、学习中、娱乐中甚至不知不觉中所体现出来的美育素养,使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明晰的认识,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3.1.5 劳育评价重在“兢兢业业”

劳育评价也称为劳动教育评价,主要评价学生是否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是否尊重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同时还评价学生是否对生活“勤俭节约”,是否对工作“兢兢业业”。

3.2 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学生发展评价体系对“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进行深入研究,发挥主体的积极性,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对学生的在校学习过程和发展规划过程进行评价,并从学生对高校教育的满意度、适应度、进步度、发展度等四个方面开展理性评价,即不仅研究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满意度和进步度,还要研究学生毕业后对社会需求的适应、满足能力与程度,以及其人生价值和奋斗目标。如图3所示。具体评价体系在数据分析计算过程中的指标权重成对比较矩阵如表1所示。

利用简便、直观的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作为评估预测模型的预测误差指标,具体计算方法如公式(1):

(1)

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不是看学生在校学习过程中的成绩,而是通过对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来体现,即学生毕业后其自身人生价值是否实现了自己的预期目标,以及对社会所带来的实质性贡献。因此在学校培养过程中开展对学生学习发展的评价,对促进整个教育教学体系的深入反思和及时变革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坚守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内在本质的重要体现[5]。

4 结束语

明确评价目的、树立科学的价值导向是开展教育评价的前提[6]。在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评价的同时,针对学生自身的发展,强调学生对高校、对教师、对自身、对同伴的满意度、适应度、进步度、发展度的理性评价,并从心理健康、兴趣爱好、创新能力等三个维度探究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以及个体差异性问题,利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数据预测等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评价过程中所产生的庞大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使整个评价过程更加科学、准确,从而真正实现教育评价的育人目的,为引导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行之有效的促进作用。

5 参考文献

[1] 李怀杰.把握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四个维度[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5-31(5).

[2] 谢雨婷,代秀云,黄先莉,等.基于学生成绩的学生综合素质量化评价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21(1):115-123.

[3] 高秀艳.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3,36(8):159-160,163.

[4]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6):273.

[5] 章兢,廖湘阳.以学生发展为导向建立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与监控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4(1):32-34,40.

[6] 檀慧玲,王玥.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几个关键问题[J].中国考试,2021(8):14-20.

*项目来源:辽宁省2022年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基于‘大数据+区块链’技术的高校教育评价问题研究”(项目编号:L22BTJ002)。

作者简介:刘鸿雁,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