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艺术素质测评 推动区域美育发展
2024-10-15陈杰
摘 要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最后一环,如何有效发挥评价的诸多功能,实现美育工作目标,是当下美育改革的重点和难题。随着《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政策文件[1-3]的出台,如何实施艺术素质测评成为中小学教育者应该思考、亟待解决的问题。威海市依据课程改革实施、测评实施情况综合分析,探索利用信息化工具发挥测评的激励作用,设计测评指标和实施方案,旨在通过实施艺术素质测评正向推动艺术素质教育发展,且在缩小各区域间艺术教育成效差距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小学生;素质教育;艺术素质测评;美育;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4)17-00-06
0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考招生方案形成育人为本、因材施教、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基本方向。在招生录取办法中将信息技术、艺术学科纳入中考,其中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考查方式不能仅依据终结性评价结果数据进行判定,需结合过程性评价实施,综合判断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状况。2019年印发的《威海市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威海市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强化条件保障、深化教学改革、加大测评力度,在测评过程中总结工作短板,探索研究更高效、更便捷、更精准的测评手段及工具[4],通过艺术素质测评实施推动全市艺术学科教育教学工作开展及学生素质水平提升。
1 艺术素质测评研究背景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对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威海市艺术学科课程改革走向纵深发展,基于对艺术学科课程改革成效、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掌握水平等维度考量,初步建立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艺术素质测评方案[5]。
1.1 过程性评价建立的必要性
由于学生无法自我评估在美术、音乐学科学习过程中发展情况及达标维度,因此,教师需为所有学生提供评价方式与途径,有效形成过程性评价,且需以学生学习过程、个性化发展为核心。过程性评价的实施,旨在引导学生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体,并可以在课堂以外的地方运用知识和技能完成个性化成果。
1.2 终结性评价建立的必要性
就艺术素质目标定位来看,不能陷入一种筛查或选拔的窠臼之中,而是需要着眼于所有学生的发展,因此对于学生艺术素质测评不能仅重视基础知识,美术学科需要考查学生对于作品的赏析、理解能力,音乐学科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乐理常识,能通过赏析作品合理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威海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终结性评价的实施更多是作为一种督促的方式存在,而不是一把用以衡量和比较学生的标尺,因此,如何合理、科学开展终结性评价以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艺术素质,成为全市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者着重思考的问题。
1.3 开展艺术素质测评的意义
艺术素质测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城乡教育均衡、艺术学科并重、中小学美育有机衔接、全市艺术教育及评价改革等方面具有推动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3.1 促进学生艺术素质的形成和提高
艺术素质包含音乐素养、美术素养两方面,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感受并欣赏生活、自然、艺术和科学中的美,建立健康的审美情趣,通过艺术素质教育工作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1.3.2 缩小城乡艺术教育的发展差距,促进学校和教师对艺术课程的进一步理解和规范
艺术课程主要是发展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在课程设计上不能仅针对基础知识讲解,更多需要通过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让学生掌握自然美、生活美、人文美的感知力、表达力。
1.3.3 提高学校对艺术教育工作的重视度,加强学校艺术教学工作的开展及管理
将美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而美育实践落到实处必须坚持育人导向及面向全体,因此,除了开足、开齐美育课程外,还需保证课程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美的浸润与熏陶。
2 艺术素质测评初步成效及问题反思
为了建立健全全市艺术教育工作评价制度,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威海市紧抓中小学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对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工作实施过程监管及把控,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效也遇到一些困难,现就艺术素质测评推行以来的工作成效及问题进行简析。
2.1 艺术素质测评取得初步成效
艺术素质测评是教育部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教育评价不仅是反映教育成效的晴雨表,还是引导教育工作发展方向的“指挥棒”。在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中发现,由于美育是一种集感知性、获得性和内生性于一身的隐性教育,其教育效果难以像其他知识型或实践型知识教育一样可以采用定量或定性评价,且美育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具有极为突出的作用,因此,衡量美育效果或者艺术素质掌握情况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6]。为突出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聚焦美育工作发展,基于现阶段美育评价的“堵点”和“痛点”,威海市提出艺术素质测评试点方案。
2.1.1 突出学校在美育评价过程中的本体属性
由于学校在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课程实施等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因此要求学校在全过程导入纪实评价,形成发展性评价,如表1所示,建立包含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的评价标准,保障学校切实做到“完善课程设置”“科学定位课程目标”“建设特色课程体系”“开足上好美育课”,从而不断深化教学改革,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2.1.2 进一步明确美育评价的内涵与外延
本次试点工作旨在以评促建,而非以考代评。在美育评价工作中避免片面、非客观评价,不能以终结性评价结果为考核依据,而是要在美育评价中彰显其与“五育”的有机联系,重视美育过程和实效评价。威海市通过初步建立具有广泛性、特色性的面向全体的美育评价体系,不断推进评价改革,加快美育工作创新发展。
2.1.3 破除美育评价过程中的学科思维定式
在美育评价过程中应树立学科融合理念,注重“五育”并举、互相融合,注重在美育课程、艺术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开展美育评价,同时在美育评价内容设计上注重学科融合、多维测评,构建“大美育”体系。
2.1.4 不断改进美育评价体系内容与制度
根据试点实施情况,组建威海市美育评价组织,制定、完善美育评价制度,为学校美育的科学有效开展提供组织和制度保障,切实提升美育育人功能,发挥美育在“五育”并举培养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2.2 艺术素质测评遇到的问题及反思
当前,威海市初中艺术科目学业水平考试内容基于初中音乐、美术学科课程标准,采用“过程性评价+专项测试”的方式进行。其中专项测试以线下教师测评与纸笔考试为主,评价结果较为主观,评价工作组织实施效率低,成绩统计分析难。艺术素质测评推行中遇到的问题及反思如下。
2.2.1 观念保守,顾虑较多
艺术素质测评推行以来,引起学校、家庭、社会的广泛关注,教育主管单位、学校、教师都产生一定压力,尤其是家长。部分家长担心艺术素质测评会增加学生负担,需要额外进行艺术素质补课;而学校、教师对于课程开展方面比较担忧,由于以往对艺术类课程重视程度不高,部分教师素养水平有限,导致各区市艺术素质教育教学水平存在差异。
2.2.2 忽视美育特点,进入应试误区
自推行艺术素质测评以来,有部分教师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结果,从而忽略学生对美的认识和理解,缺少对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将重点放在基础知识传授上。同时,音乐、美术的终结性评价由各学校组织实施,全市整体艺术素质测评缺少统一标准,无法有效掌握各区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真实水平。
2.2.3 测评内容、方式有待完善
目前进行测评的主要内容为基础知识、绘画技能、音乐技能等部分。基础知识考查以纸质考查为主,尽管试题内容贴近教材内容,但由于艺术学科的特殊性,试题展现形式单一,无法有效检验学生的艺术素质水平;而绘画技能、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以教师评价为主,评价结果缺少客观性与科学性。
2.2.4 测评过程难以把控及监管
威海市艺术素质测评方案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但对学生的发展性数据存在收集过程较为烦琐、留存难以纪实等问题;且城乡学校的艺术教育资源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测评结果存在差异性。
3 现代技术与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的融合创新
根据全市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开展情况综合分析可知,必须对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方式进行优化及完善。《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构建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推动教育理念更新、模式变革、体系重构。因此,威海市将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探索美育工作新模式,推进新时代艺术素质测评创新。下面针对威海市基于现代技术与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的融合创新进行简单介绍。
3.1 现代信息技术与艺术素质测评融合的意义
在艺术素质测评过程中有效引入现代信息技
术[7-8],需要基于全市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开展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定解决方案,提升测评工作开展的效率,对艺术进中考的实施和完善作进一步的思考,故探索建立艺术素质测评系统平台,借助平台优势实现以下工作提升。
3.1.1 加强过程性评价监管
威海市虽然已建立以基础指标、学业指标、发展指标为核心的统一标准指标体系,但由于学生学习过程、个性化发展数据较多,教师无法纪实评价并实时留存。通过引入信息化工具使艺术素质过程性评价工作开展更为规范有序,切实提高过程性评价的质量,确保做到所有评价数据有据可查。
3.1.2 创新终结性评价开展方式
虽然威海市对学生开展专项测试工作,但由于采用纸笔的传统评价模式,致使评价形式单一。为提升评价形式的趣味性、试题展现形式的多样性、试题素材内容的多元性,引入机考模式,如设计多元化考查题型,基于音乐素养设计唱编题、改编题、视唱题等多种题型:基于美术素养设计构图题、透视题、创作题等多种题型。通过创新性评价形式激发和提升个人的艺术素养,同时提高评价内容的创新性、丰富性。
3.1.3 提升艺术素质测评命题质量
由于各区市、各学校之间艺术教育水平存在差异,因此,艺术中考工作开展缺少统一衡量标准体系。特提出建立全市艺术素质测评题库,以美育发展规律及特点为核心,聚焦学生核心艺术素养内容设计试题内容,加强与其他学科(如语文、历史、地理)具有内在联系内容的横向链接和与不同学段相同学科的纵向链接测评,形成破旧立新、教考衔接的命题工作方式。
3.1.4 发挥考试评价“指挥棒”作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艺术素质测评,能够有效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功能,增加艺术素质测评多样性发展维度,逐步拓展学生美育学习的深度及广度,多维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水平。
3.2 艺术素质测评系统构思
威海市艺术素质测评系统研究及工作论证选择正日艺术素质测评系统,系统基于移动互联、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设计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解决方案,建立各级教育主管单位、学校、学生/家长三方并存的用户体系,并建立自上而下统一监管的工作管理方式,形成一人一份艺术素质测评档案,使艺术素质测评更加公开、公正、透明。下面对整体工作构思进行解析。
3.2.1 艺术素质测评工作开展流程
艺术素质测评由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组成。威海市坚持课堂基础知识与技能学习相结合、课内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将艺术素质普及与艺术兴趣培养发展相结合,因此,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辅相成,建立统一管理、动态监管、实时把控平台,如图1所示。
1)过程性评价工作优化:依托平台建立每个学生艺术素质过程性发展档案,教师针对学生课程参与情况、学科学习效果、个性化发展等内容进行实时打分,学校可查看各年级、班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及教师工作开展情况,确保过程性评价工作纪实完成。为保障艺术素质过程性评价的真实性,针对学生个性化发展材料可上传照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材料内容。
2)终结性评价工作优化:借鉴信息技术考试实施经验,由考试院办公室统筹监管,各区市学校落地实施、组织安排。由于以往各学校自主组织实施,成绩结果数据统计分析缺少客观依据,因此,借助机考系统开展测评工作,可加强对全市艺术素质提升情况的分析。
3.2.2 终结性评价实施思考
终结性评价实施以了解掌握学生艺术素质发展状况为主,检验学校艺术学科教育教学成果。通过机考的形式检验学生应知应会的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建立终结性评价工作闭环模式,如图2所示。
1)命题工作优化思考。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全市教育教学内容设计艺术素质测评标准及试题内容,如设计乐理知识、美术常识、作品赏析类图文、声音听辨、识谱改编、演唱歌曲、美术鉴赏、色彩表达、造型表现等多方面的主观性能力测评题,全方位考查学生综合艺术素养。在试题素材方面采用音视频、图片等多元化展现形式,提升艺术素质测评的趣味性。
2)考试组织工作优化思考。以信息技术考试实施经验来看,依托机考系统可有效提升测评效率,减轻各级考务组织实施工作负担。依托考试系统制定规范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考试组织实施方案,建立终结性评价闭环工作模式提升艺术素质终结性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及透明性。通过采用多元化艺术素质测评方法,可以有效弥补以往单一测评不足,提高艺术测评质量,使艺术素质测评更丰富。
3.2.3 学生测评数据统计分析思考
在现阶段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中,全市缺少统一“标尺”评估各区市艺术素质教育开展质量,且对于艺术素质教育开展是否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缺少判断依据。为了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提升及人才培养,结合艺术素质测评系统沉淀的数据内容,建立全市评估标准,利用大数据分析法,倒推分析各区市、学校艺术素质教育开展状况,主要思考如下。
1)基于过程性评价的思考。各区市、学校是否按照注重人人、注重参与、注重过程、引导发展的原则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过程性评价数据内容为依据,查看学生个性化发展指标相较之前是否有变化,其中对于学生参与艺术活动、艺术技能应用等方面进行剖析。
2)基于终结性评价的思考。终结性测评内容由市招生考试办公室统一制定,基于全市发展水平,通过标准差、达标率、优秀率等衡量标准查看各区市发展维度,从而倒推其艺术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同时针对学生艺术素质短板情况,提出合理化、针对性解决方案,有效提升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水平。
综上所述,利用信息平台可有效提升美育工作成效,促进美育工作落实落地。威海市将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通过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经验做法,依托平台进行艺术素质测评信息化试点工作,不断对艺术测评方案进行科学性、可行性、操作性优化及完善,从而推动全市中小学艺术教育和教育评价改革正向发展。
4 后续艺术素质测评工作思考
下一步,威海市将建立艺术素质测评系统平台,进一步加强对艺术素质测评工作的管理,以倡导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通过机考的形式多元化、多维度测评学生艺术素质发展情况。
4.1 建立艺术素质测评管理系统平台
以艺术素质测评管理系统平台为依托,一是加强对过程性评价数据的监管,学生发展性数据纪实留存并形2wd6RK+s9tcCBYzOyIfnjom3lxTYio1N3LvHWkq5V0U=成学生艺术素质发展报告;二是提升终结性评价的公平公正性,借助机考优势,建立统一测评标准体系,实现对全体学生艺术素质掌握水平的有效检验;三是强化测评数据应用,以平台各项提升数据内容为依托,可综合、分项查看各类测评结果数据,从而对艺术素质教育工作表现突出的学校进行表扬,树立标杆示范学校,协同推进、稳步提升全市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水平。
4.2 提升艺术素质测评的科学性
以平台为支撑,加强对艺术素质测评内容、测评方式等工作进行优化升级,建立威海市特色艺术测评体系,实现学科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相结合,借助机考平台优势,构建多元化、多维化、多样化艺术素质测评体系,提升学生艺术素质,从而推动艺术学科教育教学体系构建,实现艺术素质的综合性测评。
4.3 优化完善艺术素质测评管理机制
本着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的原则,选择部分学校开展艺术素质测评试点工作,依据试点工作的实施经验总结分析,建立规范化、流程化的艺术素质测评管理机制,实现自上而下统一监管,有效督促学校加强对学生艺术素质测评重要性的认知,不断拓展学生对艺术学科学习的广度及深度。
近年来,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成为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之一。未来威海市将依托艺术素质测评管理平台,切实扭转过程性评价流于形式、终结性评价知识本位等现象,将艺术素质测评真正回归育人本位,切实发挥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育人成效。
5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A/OL].(2014-01-14)[2023-09-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401/t20140114_163173.html.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A/OL].(2020-10-15)[2023-08-1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0/content_5554511.htm.
[3]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等三个文件的通知[A/OL].(2015-05-26)[2023-07-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795/201506/t20150618_190674.html.
[4] 黄耿东.艺术教育改革的突破点[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31(4):71-75.
[5] 郭声健.论“学生艺术素质测评”的实施背景与基本原则[J].课程·教材·教法,2017,37(7):75-80.
[6] 陈宝生.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 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工作报告[R/OL].(2017-01-13)[2023-11-12].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76/201702/t20170206_295791.html.
[7] 沙利文,格兰仕.《美国教学质量监管与督导》[M]翟帆,译.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16:181.
[8] 彭锋.艺术教育的四副面孔[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17-21.
*项目来源:威海市基于培养学生艺术素养的创新评价的探索与研究;威海市初中艺术素质教育及评价工作的探索研究。
作者简介:陈杰,中学高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