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聪:一份简历,开启他的11年航天路
2024-10-15
张聪从清华大学毕业来到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工作已11年,回顾往事,很多细节历历在目。毕业前夕,张聪把简历只投给了502所。这与学校当时号召毕业生“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干大事业”并组织的宣讲有关。“钱学森等老一辈航天人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我深感中国航天是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张聪说。
张聪大学期间学的不是航天专业,相比同期入职的同事在航天控制相关的理论和实操上还存在一定欠缺,这让他很着急。但在前辈们的帮助下,张聪仅用一年,就从一个之前没怎么接触过航天的新员工成长为能够在航天型号任务中独当一面的设计师。“中国航天‘传帮带’的文化,帮我度过了刚开始的困境。”张聪说。
“一个技术从提出到最后能够在天上实现,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唯有把技术吃透,才有可能确保整个任务的成功。”第一次担任型号主任设计师的张聪在收获个人成长的同时,也对航天人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有了更深理解。
“别人用8小时,我们就拿出12小时、14小时,甚至更多。那段时间,每个人几乎天天工作到凌晨,早晨8点30分又来到单位,继续优化方案、攻关技术难点。”为了让研究成果能够在空间轨道上进行验证,张聪带领团队经过3个多月的奋战,交出了让专家评审组和用户都满意的项目书,最终获得了立项批复。
“我的成长得益于中国航天这个优秀平台的培养,献身航天事业是我一生的理想信念。”张聪说。
(摘编自“人民网”2024年4月24日)
◆素材解读
1.立志鸿鹄。“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张聪在老一辈航天人精神的感召下,少年立志,至今尤烈,既获得了人生奋斗的理想信念,又在大有可为的领域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2.言传身教。工作之初,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鸿沟,往往需要前辈提携引路,才能迅速找到正确路径,成长成才。张聪借助优秀的平台,逐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设计师,并传承发扬了航天人不畏艰难、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
◆适用话题
少年立志 言传身教 一丝不苟 攻坚克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