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贵兄弟(节选)

2024-10-15杜卫东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4年35期

美文引路

四贵是我兄弟,是出租车司机,北京叫“的哥”。说起他开出租的经历,真让人感慨。

上路头一天,四贵拉一个青年到民航大楼,到地方那人却不下车,还架起二郎腿,点燃一支烟抽上了。四贵问,您下车不?乘客瞟一眼四贵,没好气儿地说,干吗不下车?你开的是车,又不是旅馆!那您倒是挪挪地方呀!没瞅见外面下着雨吗?就这点儿雨,至于吗?四贵心里这么想,嘴里可没敢说,这是他拉的第一个活儿,总得图个好兆头吧?四贵没辙,也点燃一支烟,抽了两口,忍不住又问,您到这儿干吗来了?干吗来了?买机票。要是买白菜,我就奔农贸市场了。您听听,这主儿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肚子火气!四贵心想,就当是他丢了钱包刚被妻子数落一顿,心里有气儿没处撒,咱就当一回“出气筒”吧,反正也掉不了一块肉。

第二天,一早儿出车,快到晌午才拉了两趟活儿。打车的倒是不少,可是大都上车屁股还没坐稳,就火上房一样急着下车,嘴里还一劲儿说,您忙您忙,我再打辆车。四贵纳闷儿,这是怎么话说的,我吃的就是这碗饭,你们都下车了,我还上哪儿忙去?所以,当一位乘客又“故伎重演”时,他忍不住问,怎么回事啊?您是看我别扭还是怕我黑您?给句明白话。那乘客脑袋摆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朝仪表盘一努嘴儿,四贵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放在那儿的一个骨灰存放证和一个黑箍儿给闹的。昨天收车时,他拉了一趟活儿:从八宝山到崇文门外。客人到地方下了车,四贵从椅子上捡到这两样东西,他没多想,随手放在了仪表盘旁,不想却搅了自己生意。他一开始想摇下车窗扔出车外,又觉得不对劲儿,这种证件丢了不好补。看昨天那客人,一路无话,满脸阴云,像个孝子,不如抽空儿给人家送去!

他将物品收好,凭着记忆找到崇文门外的那个小院儿。一敲门,开门的正是昨天那位。他也认出了四贵,一闪身关上房门,说兄弟,有话咱到外边聊。来到院外,他惊魂未定地解释,还掏出笔来在手掌心里记下四贵的车号,又从兜里掏出一百元钱……四贵急忙扔下一句“没耽误您的事就好”,返身上车,挥挥手离开。

那天快擦黑儿,一对儿恋人捧着一束花上了车,没话找话,师傅,干出租多好,想几点上班儿几点上班儿,想几点下班儿几点下班儿,又自在又能挣钱!四贵开始不太想搭理他们,从早晨六点出来,一直没咋歇。刚才妻子来电话,说已经炖好了猪蹄温了老酒,他急着回家。可是,这对恋人越说越离谱,四贵就忍不住和他们掰扯起来,说到妻子、孩子和生活的艰辛,眼眶竟有些发酸。那对儿恋人开始还有一搭没一搭听着,嗓子眼蹦出一个个单音节的“噢”字敷衍,后来则被四贵的诉说打动,表情变得专注起来,目光中也多了关切与同情:啧,啧,真不容易大叔您。

这对恋人到一个小区门口下了车,四贵结过车费要走,那女孩儿像想起了什么,又“哎”一声叫住四贵说,大叔,今天是情人节,我把男朋友送我的这束花转送给您和您太太,愿您们天天都有好心情!四贵接过花,望着他们渐渐走远的背影,眼睛忽地一热,只觉得有两串水珠顺着脸颊慢慢流进嘴里,咂摸咂摸,苦中有甜。得,什么也甭说了——挂挡,给油,走车吧!

华灯初上,点燃万家灯火。四贵知道,其中有一扇窗子装满温馨,正等他回家。

(选自《人民日报》2019年7月26日,有删改)

◆技法点睛

记叙文写作,追求故事激趣,引人一读,忌平淡无味、索然无趣,方法有三:

1.撷取生活“小浪花”。生活河流里总有那么一些“浪花”,“小”而有味,闪烁有光。选文中,四贵第一回上路,面对“像吃了枪药”的“二郎腿”青年,无奈选择做一回“出气筒”,表现的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克制与隐忍。现实社会的美丑对比闪耀出四贵善良朴实的光华,使“小浪花,大情怀”的构思立意得以凸显。

2.添加幽默“小调料”。选文讲述了“一个骨灰存放证和一个黑箍儿”引发的故事,先是打车者“上车屁股还没坐稳,就火上房一样急着下车”,而后来者“故伎重演”,回话时还“脑袋摆得如同拨浪鼓一般”……文章一番“解密”,令读者忍俊不禁。但幽默还在继续,“惊魂未定”的失物者的一番解释和感激,又令读者一笑。正是在这些“小幽默”中,四贵直爽和善、“好管闲事”、助人为乐的个性表现得活灵活现,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

3.抒写暖人“小确幸”。即使是身处底层的小人物,也不时会收获“小确幸”,享受时代暖意的吹拂。四贵“眼眶发酸”地诉说时,那对恋人的回应由表“敷衍”的“噢”变为体现关切同情的“啧”“啧”,女孩儿还出人意料地将男朋友赠予的鲜花转赠给四贵,令四贵眼睛发热,开车直奔“装满温馨”的家……故事中有了这类“小确幸”,基调便由些许无奈苦涩转为向善向阳向美,所写故事也就有了当今社会的温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