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瓜粑粑度饥荒的日子

2024-10-14陈青延

雨露风 2024年8期

岁月荏苒,往事悠悠,那段关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湘北农村的记忆,如同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在心中渐渐清晰起来。在那个物质并不充裕的年代,南瓜粑粑成了乡亲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食物,更是那段艰难岁月中温暖人心的记忆。

记忆中的南瓜粑粑,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味。一种是用油炸出来的南瓜饼,金黄酥脆,外焦里嫩,咬上一口,满口的南瓜香与油香,让人回味无穷。另一种则是用油煎出来的南瓜饼,虽然不似油炸那般酥脆,但多了几分软糯与细腻,每一口都仿佛在诉说着农家生活的质朴与温馨。至今,家乡洞庭湖平原上那幅千家万户共做南瓜粑粑、吃南瓜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那时的我还年幼无知,不懂得生活的艰辛与不易。当时农村贫穷,闹饥荒,南瓜粑粑是湘北农村乡亲们度日充饥的主要食物。在那个科学技术落后、物质匮乏的年代,农民种田的技术不高,水稻产量低,每年除去上交国家的公粮外,余下的口粮常常青黄不接。这时,南瓜便成了乡亲们度日的“救命稻草”。

那时的南瓜,在我的家乡湘北农村里,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以其能广泛栽种、易栽易活的特性,以及高产量的优势,赢得了乡亲们的青睐。无论是房前屋后的空地,还是沟渠塘边的缝隙,甚至是荒坪隙地,只要有一点空间,就能种上几窝南瓜苗子。随着南瓜逐渐生长,家家户户的南瓜架上挂满了淡黄色和粉红色的南瓜。小的南瓜如同脸盆般大小,而大的则能长到脚盆一般,沉甸甸地挂在藤蔓之间。对于那些特别大的南瓜,乡亲们还会用箢箕加上绳索将其吊起,以免它们因过重而掉落或压垮棚架。当南瓜成熟以后,乡亲们便会及时地采摘回去,以免南瓜过多造成棚架的负担。

当然,那时候房前屋后的土地紧张,也有不少乡亲们给生长起来的南瓜藤蔓搭上木条和竹条等,让它们爬到自家的屋顶上开花结瓜。瓜熟蒂落,沉甸甸的果实挂满屋顶,等待着它们的主人前来采摘。

若是哪家的南瓜架上或是屋顶上结出了一个村里最大的南瓜,就会被誉为“南瓜王”,那么这户人家无疑会成为整个村庄的焦点。

在那个年代,家家户户的床脚下、堂屋里,都堆满了金黄色的南瓜。有的人会去粮店买些面粉,或是用石磨磨出米粉,与煮熟的南瓜混合在一起,制成香甜可口的南瓜粑粑。或是简单地煮熟一锅纯南瓜,作为一日的餐食。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农村吃南瓜粑粑度饥荒的年代已经远去,但那份甜甜的、粉粉的、香飘飘的南瓜粑粑的味道,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中,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回忆。

作者简介:陈青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曾在《河北日报》《新疆日报》《天津日报》《湖南日报》《农民日报》《中国文化报》《中国建设报》《中国妇女报》《中国青年作家报》等报刊发表作品,并有作品获得征文奖励、被选入中考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