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人书摊的往事

2024-10-14吕传彬

科普童话·学霸日记 2024年8期

8月19日 星期一

说出来也许使人难以相信,我是在街角小人书(连环画)摊长大的。现在头脑里的某些知识,大概便是从小人书里学来的,也是用自己的“第一桶金”换来的。

“窃读”遇挫

在我还是一字不识的学龄前儿童时,唯一的“玩乐”就是翻看小人书,母亲是目不识丁的家庭妇女,父亲是中药店的制药工,家里仅靠父亲的一份微薄工资养家糊口,买不起任何我能翻看的小人书。

街角的小人书摊吸引了我。我每次去,总有几个小朋友坐在一条窄窄的木条凳上看书。那时候我身无分文是常事。我先是装着有钱借书、租书的样子,这个书架翻翻看看,那个书架拣拣看看。老板早就盯上了我,便上来对我说:“找到了吗?哪一本?”我装模作样地回答:“还没有。急什么!”

接着,我就绕到小朋友坐着的木条凳后面,站在一个小朋友的后面,他翻看一页,我也就跟着看一页。我自以为这样不会被老板发现。

然而,好景不长,当我完全沉浸在小人书里,把周围的一切全都忘记的时候,一点也没有发现老板已经走近我。我的头上挨了恶狠狠的一巴掌,打得我眼冒金星。老板嘴里骂骂咧咧:“滚,小家伙。”

“打工”失败

我记得,从我家后门出去不远有一间小房子,里面放着两台机器。工人往机器的瓶盖模具里填满胶木粉,加热、加压,不一会儿,胶木瓶盖就做成了。但是,胶木瓶盖的边是不光滑的,需要人工把毛边磨平。

一天,我偶然走过,发现这家作坊的后门坐着两三个十几岁的小朋友,在磨着刚做好的瓶盖毛边。我好奇地看着他们,他们磨得很卖力。他们看我在仔细打量,就跟我搭讪:“磨一百个赚五毛钱。怎么样,你也来磨?”我一听,有钱赚,太好了,我就说:“好,我也来磨!”

其中一个小朋友就对着后门大叫:“马师傅,又来一个磨瓶盖的。”很快,就从里面出来一个又瘦又高的老头儿。老头儿看了看我说:“太小了,不要。”我一听师傅不要我,马上大声说:“我十岁了,会做的。我磨给你看。”

马师傅人倒也爽快,就答应让我试试。他给我一个盆,里面有一把锉刀、一些刚做好的瓶盖,还热乎乎的。他教我左手拿着锉刀,右手拿着有毛边的盖头,用力在锉刀上磨。就这样,我当了生平第一次童工。刚开始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困难,看看只有瓶口那里有一条毛边,但是要把它磨掉、磨平,也不容易。

我努力地磨,心里数着,一个、两个……不知不觉几个小时过去了。眼看太阳就快下山了,我才磨了三十多个,手指已经伸不直了,擤出来的鼻涕黑黑的,像芝麻糊。

马师傅看我今天磨不到一百个了,对我说:“回家去,明天再来。”我一分钱也没有赚到,小人书是看不成了,只能灰溜溜地回家。母亲看着我一脸沮丧,问我:“怎么

啦?”我一语不发,她拿起我一双张不开手指的手,看着满脸胶木灰尘的脸,已经明

白了,大颗的眼泪滴落在我的手上。

“生意”成功

五年级的某一天,放学后我的同学马二毛带我一起去擦皮鞋,那段往事至今留在我的记忆里。

我们教室存放卫生用具的储藏室里,藏着二毛擦皮鞋的小木箱。二毛拿了出来,一个大约一尺半长的小木箱,一头高翘着,一头做成脚一样的踏脚板,人坐在后面,之间有一个可以推移的木盖,很方便打开;里面装着擦皮鞋的简单用具:皮鞋油、刷子,还有几块脏兮兮的破布。

我们出发了,目的地是欢乐巷。二毛告诉我那里人多,尤其穿皮鞋的人特别多,需要擦皮鞋的不少,生意蛮不错的,他常常去。

我心里很高兴,觉得小人书在向我招手。我们很快就赶到了欢乐巷,那里的人确实不少,各色人等都有,很热闹。

防汛墙下已经有几个擦皮鞋的小孩在那里设摊。我们找了一块空地,迅速地放下小木箱,二毛一本正经地做起了生意,嘴里不停地吆喝:“擦皮鞋啦,擦皮鞋……”我就傻站在他的小摊旁。

生意迟迟没有开张,二毛十分着急。总算来了一个穿着西服打着领带,留着流行的当中分开的“头势”的青年人。二毛急忙招呼:“先生,请坐。”一边迅速拿出了皮鞋刷,在那人的皮鞋上刷起来。我光顾着看二毛麻利地擦皮鞋,没有注意周围发生的事,突然耳边有声音响起了:“快逃,警察来了。”

说时迟,那时快,在我们旁边擦皮鞋的孩子像兔子一样跑掉了,而我们有生意没有逃。一个人高马大的警察出现在我们面前,他什么也没有说,拿了二毛擦皮鞋的刷子,晃晃悠悠走回警察亭,看来他已经习以为常了。

怎么办?没有了刷子,就做不成生意了,我灵机一动,悄悄地走到警察亭下。一看,有几把刷子摆在那里。我就在不远的地方等着,不一会儿警察走开了,我抓住机会,快步走过去,拿起二毛的鞋刷就跑。

就这样,我们一直忙到华灯初上,二毛拖着擦皮鞋的小木箱回家了。临分手时,二毛给了我五毛钱,说是我今天的劳动报酬。有了这五毛钱,我就可以在小人书书摊度过半天阅读时光,又可以与心中的英雄——哪吒、孙悟空、武松等人见面了。

“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小人书摊的往事一直存活在我的记忆里。如同柴米油盐一样与我相伴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