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非遗有个约会1
2024-10-14吴依然
打擂作文二
打擂素材
剪纸
素材分析
小作者选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不仅写出了喜欢剪纸的理由,还叙述了学习剪纸的过程,表达出对剪纸的喜爱。
在一次义卖活动中,我在众多商品中看见了一幅剪纸作品——赏菊。这幅作品小巧精美,菊花仿佛在纸上欣然怒放,菊花的花瓣线条比一根针大不了多少,以细腻的线条和生动的形象传递着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那一刻,我喜欢上剪纸。
剪纸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的民间艺术,主要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它起源于中国古代,是民族传统艺术之一,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承载着历史、民俗和审美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了解剪纸这非遗历史之后,我更加喜欢它了。于是我报了一个剪纸兴趣班。在剪纸课上,陈老师告诉我们剪纸主要分为单色剪纸、彩色剪纸和立体剪纸三类,还介绍了剪纸所用到的工具。她耐心地教导我,手中锋利的刻刀在纸上轻轻地刻着,像一只轻巧的蝴蝶。我也学着陈老师的样子开始刻一只小猫,我这边刻一刀,那边刻一刀,在我持续努力下,小猫就快刻完了。但当我给小猫刻胡子时,心一急我把一根胡子剪掉了。陈老师温柔地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要想剪得UvQk/mTd4/X/Th9xAw4lThbE6kl8zxBUXLQDQlE5yzE=好,就要有耐心,要慢慢来。”我按照陈老师指导,又刻了一只小猫,这次我并没有心急,而是慢慢来。终于,我成功了,一只小猫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了剪纸上。这是我第一幅剪纸作品,我既高兴又激动。
我喜欢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给我带来了无限的乐趣。希望能有更多朋友可以来了解剪纸这项民间艺术。
【作者系广东广州市南方学院附属番禺小学六·6班学生,指导并置评:刘东东】
亮点分析
习作开头运用了一个特写镜头,别开生面,让我们感受到剪纸这一非遗文化的特点。接下来小作者通过剪纸兴趣班,更加深入地感受到剪纸的乐趣,文中对剪纸过程进行了传神的刻画,字里行间都让我们感受到小作者对剪纸这一非遗文化的喜爱。结尾更好地表达了习作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