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研究
2024-10-14陆秀
摘要:财会监督作为保障经济活动合规性、真实性和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对于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内部控制体系则是行政单位实现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提升单位管理水平、防范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深入研究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对于推动单位健康发展、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深远影响。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相互关系,分析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监督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和建议,以期为加强财会监督和内部控制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财会监督;内部控制;问题与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体制机制问题,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管理和内部控制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导致财务风险频发,严重影响了单位的稳健运行和健康发展。因此,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对于提升单位管理水平、防范财务风险、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概述
(一)财会监督内涵与特点
财会监督是建立在会计工作基础上的监督体系,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对经济活动的核算与监督,以确保经济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准确性。财会监督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财会监督具有全面性,它涉及行政事业单位的所有经济业务和财务活动,确保每一笔交易都得到有效的监督;财会监督具有实时性,随着会计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财会监督已经从传统的事后核算和监督扩展到事前预测和事中监控,实现对经济运行的实时监督;财会监督还具有客观性,它以会计信息为基础,依据会计准则和制度,对经济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和监督。
(二)内部控制体系的框架
内部控制体系是为保护单位资产、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运营效率并推动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而建立的一系列政策、过程和控制措施。通过构建完整的框架体系,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管理其经济活动,降低潜在风险,实现稳健发展。其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部环境,包括单位的组织架构、权责分配、人员素质等,为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基础;风险评估,对单位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控制活动,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设计并实施具体的控制措施,如审批、复核、内部审计等,以确保单位的经济活动符合既定目标和政策;信息与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系统和沟通机制,确保内部控制信息在单位内部及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内部监督,通过内部审计、专项检查等方式,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其有效运行。
二、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关系分析
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它们共同构成了行政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基础,为行政单位的稳健运行和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财会监督对内部控制起着促进作用。财会监督的核心在于确保财政、财务、会计活动的合规性、真实性和准确性,通过严格的财会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从而推动内部控制的完善和优化。同时,财会监督还可以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这有助于提升内部控制的质量和效果,为行政单位的稳健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内部控制对财会监督起着保障作用。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财会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财会监督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业务流程方面,内部控制能够确保各项财务活动的合规性和合法性,防止违规操作的发生;在职责权限方面,内部控制能够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避免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产生;在风险评估和防范方面,内部控制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单位财务的安全和稳定。
三、行政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现状分析
(一)财会监督制度执行情况
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单位存在制度执行不到位的情况,这可能是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缺陷,如过于笼统、缺乏可操作性,或者由于执行人员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导致制度形同虚设。此外,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监督方面还存在权责不清、监督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导致监督过程中出现相互推诿、责任落空的情况,从而影响财会监督的有效性。
(二)财会监督效果及存在问题
尽管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监督方面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监督效果并不尽如人意。部分单位仍存在财务信息失真、会计造假等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监督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或监督手段不足等原因所致。即使发现问题,由于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或执行不力,往往也无法对相关责任人进行有效地惩处和纠正。由于单位内部关系复杂,监督人员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了财会监督的有效性和权威性。此外,人员素质问题也是影响财会监督效果的重要因素,监督人员缺乏专业的财务知识和监督技能,难以胜任复杂的财会监督工作。
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现状分析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单位的经济活动能否规范、高效地进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要求的不断提高,各单位纷纷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导致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内部控制流程容易出现漏洞和偏差,难以有效防范风险。由于执行人员的能力和经验差异、管理层的重视程度不同等因素,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一些单位能够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有效性,部分单位则存在执行不力、制度形同虚设的情况。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往往流于形式,仅停留在制度层面的建设,而未能真正将其融入日常工作中,缺乏严格的监督和考核机制,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无法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五、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策略
(一)完善财会监督制度,提高监督效能
1.完善监督制度,明确监督职责
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监督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制度漏洞和职责模糊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必须从制度层面入手,对财会监督制度进行全面梳理和完善,包括制定详细的监督流程、明确监督职责和权限,确保监督工作的规范化和系统化。制度中应明确监督的对象、范围、频率和方式,使监督工作有章可循、有据可查。确保各部门、各岗位在监督工作中的职责清晰、责任明确,避免出现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的现象。
2.强化监督执行,确保监督效果
在完善监督制度的基础上,行政事业单位还应强化监督执行力度,包括加强对财会工作的日常监督、定期检查和专项审计,确保各项财会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制度要求。同时,对于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和违规行为,应及时进行处理和纠正,并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此外,还应建立监督结果反馈机制,将监督结果及时报告给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改进工作。
3.提升人员素质,加强监督能力
财会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培训内容可以包括财会法律法规、监督制度、监督技巧等方面,使监督人员能够熟练掌握监督工作的要求和技能。同时,还应建立激励和约束机制,鼓励监督人员积极履行职责、发挥监督作用,并对监督不力或失职行为进行问责。加强监督能力还需要注重职业道德的培养,财会监督人员作为财务活动的守护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财会监督人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升风险防范能力
1.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业务流程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提升风险防范能力的关键,这涉及制定全面、细致的内部控制政策和程序,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以及业务操作的具体流程和规范。通过制定明确的内部控制标准,可以确保各项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合法性和真实性,从而有效减少人为错误和舞弊的可能性。在制度设计上,应特别注重关键业务环节和风险控制点的识别和控制,针对重要业务流程,如资金审批、物资采购、合同履行等,应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明确审批权限和流程,确保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2.加强风险评估防范,提高应对能力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对单位面临的内外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估。通过风险评估,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点,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还应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一旦发生风险事件,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处置,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此外,还应加强风险管理的培训和宣传,增强全体人员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3.强化内部控制执行,确保制度实施
为了强化内部控制的执行和监督,单位首先应加强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增强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能力。通过定期举办内部控制培训、分享内部控制经验等方式,使人员深入了解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操作方法,从而在日常工作中自觉遵守内部控制规定。其次,应建立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考核机制。通过设立内部审计部门或委托外部审计机构,对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同时,还应将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对执行不力或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进行问责和处罚。最后,应建立内部控制的信息反馈机制。
(三)强化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协同作用,形成合力
1.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沟通
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强化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协同作用,首先需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机制,包括构建一个高效、透明的信息交流平台,确保财会监督信息和内部控制信息能够实时、准确地传递和共享。通过这一机制,各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彼此的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措施,从而避免信息孤岛和重复劳动,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如建立微信群、使用协同办公平台等,加强日常沟通和协作,确保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
2.强化监督与控制的融合,形成合力
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职责,确保二者在工作中的协同配合。还可以探索建立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联合工作机制,如共同制定管理制度、共同开展风险评估等,以加强二者在工作中的深度融合。此外,还应加强对财会人员和内部控制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履行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职责,推动二者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和考核机制,激发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持续优化和发展。
3.持续优化协同管理机制,提升效能
协同管理机制是确保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协同作用发挥的关键。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持续优化协同管理机制,以提升其效能。首先,应完善协同管理的组织架构和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在协同管理中的角色和职责,避免出现工作重叠或遗漏的情况。其次,应建立协同管理的考核评价机制,对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协同作用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最后,还应加强协同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协同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推动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工作的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
六、结语
通过深入分析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内涵、特点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发现,二者在保障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安全、提高管理效率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会监督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与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如监督制度不完善、执行力度不够、内部控制流程不规范等,这不仅影响了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也制约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从完善财会监督制度、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强化监督与内部控制的协同作用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财会监督与内部控制体系的质量和效能。通过加强制度建设、提升人员素质、优化业务流程等措施,可以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提高管理效率,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新昊.黎光地: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财会监督长效机制[J].新理财,2024(5):42-43.
[2]黄巧妮.事业单位财会监督的强化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24(12):26-28.
[3]黄怡.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今日财富,2024(12):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