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内控中的应用
2024-10-14朱智新
摘要:本文基于对全面预算管理理论概念、特征、内容、流程、职能和作用的分析,提出了在医院财务内控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即要坚持战略、全面、约束和绩效原则,优化预算编制体系,强化预算执行监控,规范预算调整程序,完善预算绩效考核,并为全面预算管理的落地提供必要的人才、技术等支持。从而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和全方位反映的全面预算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水平。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财务内控;全面预算管理
全方面、深层次的医疗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质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需要各级医院在《医院会计制度》,《医院服务制度》,《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文件的要求和指导之下,进一步规范医院全面预算制度,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各医院要在充分了解全面预算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基于自身的公用经费项目预决算差异率,项目支出预算完成率,预算考核指标维度,医院员工参与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应用有效的全面预算管理办法。
一、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分析
(一)概念及特征
全面预算管理是在预算这一概念上衍生出来的,是指基于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全方面考虑组织内外部环境,为实现战略目标而进行的投资、筹资及经营活动的预算编制,预算计划控制,以及事后预算分析与考核的动态管理过程。其具有全面性,适应性,控制性,目标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即全面预算管理,顾名思义是以单位宏观战略目标为出发点的,全面反映财务、业务各单元协同情况的管理方式。其也能够适应不同单位内外部环境,既使得预算管理符合政府监管要求,又可以推动单位内部以全面预算管理为指导,健全相关规则制度,优化工作流程。这也就使得全面预算管理可以控制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使得各项费用得以有效利用,最大程度发挥单位资源作用,最终使单位已编制的战略目标得以实现。
(二)内容及流程
全面预算管理内容主要包括业务预算、专项预算和财务预算三部分,各内容互相影响互相支持。其中,业务预算是与单位日常经营直接相关的;专项预算是经营活动中并不时常发生的;而最终的着眼点则是财务预算。
无论哪一内容,其基本流程大体上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编制、执行和考核。编制阶段主要是组建预算委员会,确定预算目标、原则,评估组织情况,再全面编制和审核预算。执行阶段主要是分阶段落实预算分解目标,对落实的过程进行控制。最后要对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考核,落实奖惩办法。
(三)职能及作用
通过上述简单分析可以看到,全面预算管理的职能包括规划,控制,沟通,考评和整合。而其作用则包括根据战略目标规划单位经营活动,并促进目标的达成。通过分解的目标使业务、财务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全面提升单位的运营效率。充分发挥单位内部各类型资源优势互补的作用,并创造单位内部信息共享共用的良好氛围。同时客观、真实反映单位的经营效益,基于反映结果进一步推动业务、财务等流程的优化和完善。
二、在医院财务内控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则
(一)战略原则
在医院财务内控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发挥其职能和作用,首先要坚持战略性原则。即围绕着医院本年度的计划,合理分配各类型资源,促使医院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比如,要结合医疗环境快速变化的实际情况,基于帮助医院监测和评估发展进程的目的编制全面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过程。判断医院现有的人、财、物等资源在推动本院医疗技术发展,满足患者个性化求医问诊需求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方式,以实现医院的短中长期效益。
(二)全面原则
该原则是指要全面衡量医院的人、财、物资源,并使得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贯穿在预算编制、审批等各个环节之中。要调动医院所有工作人员参与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并使得该种工作覆盖医院所有收入、支出项目。比如,要求各科室担负起相应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控责任,主动提供推动预算目标落实的建议和意见。要对医院收费、补助、捐赠等一系列财务、业务活动的经济等效能进行评估,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既定作用。
(三)约束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重点要落在管理二个字上,所以将其应用在医院财务内控之中,还需要坚持约束原则。即保证全面预算的权威性,使其具有硬约束力:其一,预算通过之后就不能随意调整,避免预算追着人跑的问题。其二,要刚性明确预算执行的责任部门、责任人,要求其按照预算计划严格督促预算执行工作,逐步提高医院财务内控的专业性。其三,要发挥预算统筹方面的约束能力,从全局出发,促进预算与医院管理各环节间的有效衔接。
(四)绩效原则
保证全面预算管理发挥作用,还需要坚持绩效性原则,即为预算的编制、执行、完成等设定量化的评价目标和关键绩效指标。以约束财务部门和其他相关责任部门人员基于指标端正工作态度,调适个人和部门的财务、业务行为。并帮助非专业财务人员对照指标发现预算执行的偏差和问题,及时应用纠偏措施。
三、在医院财务内控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方法
(一)优化预算编制体系
编制预算是实现全面预算管理的第一阶段。在该阶段需要通过优化预算编制的组织架构、管理层级,适当充实编制内容并改进预算编制方法,提高工作质量。
其一,可以院级为单位纵向拓展预算的归口部门,使得急诊、心肺、风湿等各科室和医辅部门等都参与进预算编制工作之中。各科室部门再将预算指标分解至个人,从而使预算目标更加明确,为后期各工作人员执行预算奠定良好的观念、思想和责任基础。
其二,可以在前文所述的全面预算内容基础上,根据本医院开展的业务,适当充实内容。比如编制的业务预算中就应当包括收入费用预算、现金流预算、预计资产负债,用以反映医院的预计经营效果,资产、负债的结构比和现金流入、流出情况,提醒医院适当优化资产结构。在此基础上,要指导各有关部门细化预算的科目,使预算内容更详实。比如医辅部门编制的下一年度青年医生培养计划预算,就需要详细列出该计划完成所需的咨询费、差旅费、培训费、委托业务费等科目,而非直接给出最终的预算金额。
其三,要根据实际改进全面预算的编制方法。总体上来看,可以选择定期预算,滚动预算,弹性预算,固定预算,增量预算,零基预算等不同的方式方法。其工作量、适用性和实用性各有不同,医院可基于现有预算归口部门的数量,日常公用支出费用类型、数量等选择贴合实际的编制方法。比如滚动预算虽然会增加预算编制人员的日常事务,但其可以及时把控预算的变动情况,所以更适合应用在受外部影响较大的管理项目中,以及时根据实际变化调整预算的科目或金额。
(二)强化预算执行监控
其一,需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方法提高全面预算执行的效率:首先,需要确保分解的预算目标下达至预算归口管理部门,或相关科室的指定责任人,以全面提高员工在执行预算,监督预算执行效果方面的积极性。其次,要定期召开预算工作会议,要求有关部门负责人反映本阶段预算执行的情况,执行方面遇到的问题,探究纠正预算偏差的有效性方法。通过会议进一步增强预算执行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意识,也督促其高标准执行预算,同时可以促进各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防止出现较大的预算偏差。
其二,需要加强全面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控力度,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控制,和内部全员有效控制。首先,应当对现有的医院内部预算执行环境进行分析和优化,通过良好院内文化的建设,降低员工执行预算的抵触心理。也可以定期开展针对性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帮助全院职工了解执行预算的方法,提高预算管理内部控制的质量。其次,要将预算业务审批这一事前控制,和资金支付成本费用管理等事中控制,和预算执行分析的事后控制,有效结合在一起。保证及时审核业务活动,在预算额度之内报销相关费用,也确保物资、资产购置等不出现无预算支出、超预算支出等情况。并及时对出现偏差的预算执行行为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总结经验,为后续预算调整或下一阶段预算编制提供依据。最后,要发挥医院审计、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的预算执行监督作用,通过集中检查、重点督办等方式,对现阶段预算执行的合法性、合规性、可行性、经济性等进行全面监督和审核,并出具相应的评价报告。
(三)引入信息技术手段
全面预算执行分析是全面预算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分析质量越高,医院的预算执行工作质效就越好,依据分析结果优化的全面预算工作机制也会更加健康。而由于医院的财务数据类型多、体量大,单纯依赖人工录入和审核,会增加信息、数据使用的不真实性、不规范性,影响分析结果。所以医院应当运用信息化手段,使用大数据系统获取预算执行的数据,使用大数据和云计算工具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既缩短预算信息反馈时间,又提高预算执行分析的质量。比如万商云集的医院预算管理系统就可以及时收录门诊收入、住院收入、卫生材料支出、医疗支出等数据和明细项,根据已导入的预算评价各项财务业务指标的实际增减额、差异和差异率,从而及时分析预算执行的情况。
(四)规范预算调整程序
虽然预算一经制定就不应当轻易改变,但不可否认医疗环境处在快速变化中,许多时候由于外部政策等的影响,会使得先期编制的预算不能适应新时期的医院财务内控需求,所以必须调整预算。而为了保证预算的权威性,需要规范预算调整的程序。
要有弹性的预算调整机制。尤其是公立大医院,应当在编制预算时就预判到可能出现的预算调整情况,在总预算目标之下合理进行预算调整事项的分类,并指明预算调整的条件。比如在财政拨款总预算额度之内,按照需调整事项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程度,划分出重大调整事项和一般调整事项。如果是重大的调整事项,必须由有关责任部门提出书面申请,交由预算归口管理部门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再将申请交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由其进行二次审核,并对修改的具体科目、金额进行注释,再将申请交由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如果确认申请得当,再交由党委会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确定是否通过本次申请。如果申请得以通过,再上报医院主管部门审批。如果本次预算调整对于医院预算总目标的落实影响不大,或者调整的金额小于等于5万元,可以按照调剂的方式,对不同部门、不同经济科目的预算科目、金额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之后再将最终确定的预算交由预算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审批,并提报医院党委会确认。
(五)完善预算绩效考核
对全面预算管理结果进行绩效考核,是优化工作体系、提高工作质量的又一重要内容。而要确保绩效考核的质量,则需要设置科学的考评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考核方法,并应用对应的奖惩机制。
考核的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四个维度:财务,内部流程,学习和成长,患者。其对应的二级指标包括运营状况,收入结构,费用控制,服务效率,服务质量,科研创新,职工成长和患者信任度。二级指标又可以被拆解为若干个三级指标,比如预算收入、支出执行率,门诊次均费用增幅,病床周转次数,住院患者好转率、治愈率,人均科研项目经费,门诊、住院患者增长率,门诊、住院患者满意度。再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值等步骤,为各个考核指标赋予相应的权重。比如预算收入、支出执行率就在财务这一维度中分别占约38%和约30%的权重比。最后综合各指标的目标值、实际值和指标权重得出指标得分。
四、结束语
在医院财务内控工作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目标是聚焦医院的战略计划,通过系统性整合院内资源,控制业务、财务活动,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落实医院发展计划。所以,需要医院立足本院实际情况,基于全面预算管理理论,围绕全面预算管理流程优化各环节的工作要素、工作方法,使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更健全,绩效更突出。
参考文献:
[1]杜成华,赵佳.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内控中的创新应用[J].投资与创业,2024,35(4):185-187.
[2]陈梓逸.医院财务内控中应用全面预算管理的研究[J].新金融世界,2023,22(5):202-204.
[3]吴萍.全面预算管理在医院财务内控中的应用分析[J].财经界,2022(23):117-119.
[4]方达娃,申妮娅.公立医院财务内控中的全面预算管理实施探究[J].消费导刊,2023(50):71-75.
[5]尚天宇,师娟.公立医院在财务管理中如何加强资金运用效率[J].现代经济信息,2024,38(5):79-81.
[6]张进美.公立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在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探讨[J].财会学习,2023(2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