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议论文三要素 条理清晰一文章

2024-10-14

作文周刊·中考读写版 2024年35期

名家传技

范本呈现

慈善之我见

莫 言

慈与善,是两个意义相近但又各自独立的涵义极为丰富的哲学概念,要把这两个概念彻底搞清楚并弄明白它们之间的关系,非我所能也。

作为一个词被普遍使用着的“慈善”,其基本意义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互助,而慈善事业则是人们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毫无疑问,慈善行为中包含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功能,但慈善行为的最重要的前提是自愿,也就是说,没有任何一种组织机构或团体亦或个人拥有强迫一个公民将其合法拥有的个人财产无偿地捐赠给任何社会机构或他人的权力。因为慈善行为的自愿特点,使其成为一个道德层面上的问题。尽管参与慈善活动的人抱有各种各样的主观目的,但都具有共同的客观效果,那就是有利于他人与社会。

现实生活中确有极少数人捐了一点财物便进行夸张的哗众取宠的宣传而引起群众的反感,但更多的慈善者是低调地进行着自己的慈善行动,并为他人带来福祉,且影响着社会的良好风气的形成。其实,即使那些因过度张扬引起反感的行慈善者,其行为的利他性质也并未改变,但他在付出财物时换来了名声因之就使他的善行的质量打了折扣。

古人云:善欲人知不是真善,说的就是以善沽名施恩图报的事。但在当下垃圾信息、八卦新闻、谵言妄语充斥网络的舆论环境中,宣传慈善、倡导善行鼓励人心向善,应该是有利于社会和谐、人心安定的好事。好善者以身说善,唤起大家的善念,也是顺应潮流的好事。

俗言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人人宣传慈善,就是要让好事传万里,并影响世道人心。

其实,真正的慈善源于恻隐之心,是内心的需求。当你以个人的努力帮助他人解决了困难,解除了痛苦或实现了愿望或改变了命运时,你会感到自我的价值得到了认证,自我的尊严得到了确立,自己的品质得到了认可,自己的道德水平得到了提升。

古人云:善有善报。从表面上看,此说并不尽然,窃以为所谓善报,至高至大者,莫过于行善者的内心需求得到了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的善行都是得到了善报的。

人生在世,无一不依赖于群体,而群体的和谐与稳定,是建立在群体成员间的互助友爱基础上的。团结源于此,力量亦源于此。因之,让慈善之光照射到社会的每个角落,让人人都成为行慈善者,让人人都感受到慈光善晖的温暖,使我们的社会少一点暴戾,多一些祥和,将是我们共同的祈愿。

(选自《中国慈善家》2023年12月20日,有删改)

技法提炼

1.明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议论文通常由引言(开头)、主体(论证部分)和结论(结尾)三部分组成。

引言:引入话题,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简要阐述论点,明确立场;简述论点的背景或重要性。例如《慈善之我见》中第一段就开门见山地引出议论的话题。

主体:展开论证,支持论点;使用事实、数据、例子、引用等作为论据。

结论:总结全文,重申论点;强调论点的重要性和意义;提出建议或展望。

2.掌握论证方法

事实论证:通过列举事实、数据、案例等来证明论点。例如《慈善之我见》中第三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真正的慈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与互助”。

道理论证:引用权威人士、专家学者的话或著作来支持论点。例如《慈善之我见》中第四、五、七段就是用古代名言论证了真正的行善是默默进行、善行会得到善报的。

对比论证:通过对比不同观点、现象或事物来突出论点的正确性,例如本文第三段就运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比喻论证:运用比喻、类比等修辞手法来阐述论点,使论证更加生动、形象。

3.注意写作技巧

论点应具有针对性、时代性和创新性;论据要真实、准确、有代表性,能够有力地支持论点;论证要严密,论证过程要逻辑清晰、条理分明,避免出现逻辑错误或漏洞;语言要准确、生动,避免使用模糊、冗长的句子;作文结构要完整、严谨,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规范。

学以致用

彼方尚有荣光在

杨丝晴

回望百年历程,纵览神州巨变,几多感慨,几多豪迈。

——题记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是李大钊先生的雄心壮志;“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之时”是周恩来的美好期望;“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寄语……他们的一字一句皆为经典,也让我们坚信,彼方尚有荣光在!

彼方尚有荣光在,是祝融号的着陆。2021年5月22日,“祝融号”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祝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火神,将火星车命名为“祝融”,象征着我们祖先用火照耀大地,带来光明。没错,“中国第一辆火星车”携着14亿人民的希冀抵达“乌托邦平原”。它是研究人员的心血,更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火星车上鲜艳的五星红旗,是那样引人注目。抵达遥远的火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我们已用智慧向世界展示我们的实力!三年后,2024年6月,嫦娥六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在鹊桥二号中继星支持下,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完成月球背面铲取、钻取采样任务后,带着月球样品安全回家,令世界瞩目。

彼方尚有荣光在,是中国前进的步伐。说到中国前进路程上的成就,那就不得不提到让世界惊叹的中国“复兴号”高铁。从2017年9月“复兴号”首次运行后,“350公里每小时”这一世界列车第一时速,就登上了各国媒体的新闻版面。如今,中国高铁正凭借实力在世界赢得广泛声誉。随着“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了中国,“打卡”中国高铁,让这张“中国名片”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也期待中国能有越来越多的科技成就闪耀在世界舞台。

彼方尚有荣光在,是“禾下乘凉梦”。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爷爷有一个梦想,便是坐在水稻下乘凉。袁爷爷出生在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目睹过衣衫褴褛的中国人,也目睹过饥肠辘辘的中国人,因此从小他便萌生了让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生活的梦想。他一直在潜心研究,用实践证实自己,用自身经历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是,在2021年5月22日,他却永远离开了我们。现如今,“东方魔稻”已走出国门、面向世界,他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中国人民也能在禾下乘凉了。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山河无恙,人间皆安。我们带着自己的梦想,翻越一座座高山。这千千万万的梦想汇聚在一起,我们的力量便会更加强大。我们作为生活在新时代的青年,应时刻感恩自己生在这样一个和平美好的国家。一定要相信:少年不惧岁月长,彼方尚有荣光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来生愿在种花家。

【山西阳城县第四中学校】

点评

作文第一段用名人、伟人的话引出论点“彼方尚有荣光在”;二、三、四段用举例论证的方法,分别列举了祝融号、中国高铁、袁隆平的事例,用实例论证了中国的未来将光明灿烂;第五段呼吁当代青年奋发图强,情绪饱满,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全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层次分明,论证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