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海创汇:“有根创业”赋能专精特新

2024-10-14高奕静

商周刊 2024年21期

随着未来科技与实体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城市将涌现出更多具备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而海创汇将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与城市协同而行。

我国已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14万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万家;截至2023年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占全国所有市场主体比例已超过60%;至2024年9月,专精特新企业成为年内IPO主力军,占比达47.61%……近年来,专精特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领域的热点话题。

从自主创新攻克“卡脖子”难关,到练就打破行业壁垒的“独门绝技”,它们是各自赛道上的领跑者,对于推动制造业乃至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关键作用,这种价值也让越来越多的城市掀起一股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浪潮。

在这股浪潮中,海创汇作为海尔集团打造的创业加速平台,正以“有根创业”模式,赋能青岛企业加速成长,推动着这一波创新创业热潮持续奔涌。

产业:场景赋能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其往往完成了原始创新“从0到1”的突破,而成果转化真正地走向生产线、转化为生产力则是“从1到N”的路径演进。想要跨越这一“关口”,就需大企业主动开放市场空间和应用场景,为其创造切切实实的订单。

为此,青岛从城市已有的24条重点产业链出发,将企业创新成果与实际产业场景相结合,推动技术与市场的紧密对接。记者在近日举办的2024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海创汇第八届全球创业创新生态大会上(以下简称“本次大会”)获悉,今年以来,青岛围绕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氢能与储能、智能制造装备等重点产业链开展了10余场对接会,吸引了全国300多家链上企业来青参会交流。

数据的背后,无疑是城市所打造的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生态在发力,它强调由链主企业发布技术合作需求和产品配套需求,以显著提升中小企业的可持续经营能力和盈利能力。而这种生态与海创汇首创的“有根创业”模式不谋而合。

大企业的产业资源让中小企业有了“根”,这即海创汇“有根创业”模式的差异化所在。作为链接产业链与创新链的纽带,海创汇主动开放大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及应用场景,为中小企业提供场景赋能。

在海创汇的助推下,迈金科技生产的健身骑行装备融入海尔智家衣联网阳台场景,借助链主企业的带动吸附效应,实现了产品在消费者中的快速触达;Datatist画龙科技拿下海尔智能运营项目,结合企业快速变现的需求和用户寻找优质服务体验感的需求,帮助海尔智家搭建用户画面……

场景赋能,成为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关键。开放的城市产业图谱让诸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生态,从初创阶段成长为各自细分赛道的领军者,甚至可以做到“一招鲜吃遍天”。而它们为城市实体经济所注入的创新基因,反过来也将进一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资本:融资赋能

资金是企业创新发展的“血液”,尤其是对于专精特新企业而言,其通常具备高技术含量、高研发投入、轻资产的特点,资金是其持续成长与革新的不竭动力源泉。

以青岛为例,根据国家统计局青岛调查队6月发布的调研报告,29.4%的专精特新企业研发强度在10%以上,38.2%的企业在5%—10%,而全社会的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仅为2.64%。这种高研发投入的特点,意味着这些企业在初创及成长阶段往往面临融资难题,资本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在此背景下,海创汇凭借其在资本市场的深耕与资源整合能力,搭建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了一条通往资本的“绿色通道”。

通过整合全球创投资源,海创汇所打造的融资生态圈目前已汇聚了超过35000家投资机构、50000名认证投资人,涵盖超过100万家优质创业企业的数据资源。这一庞大的生态系统为创业者和投资人提供了精准、双向的对接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水”。

海创汇的资本赋能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资金对接,更是通过一系列路演活动和投融资平台,实现了产业与资本的深度融合。以其打造的“济青双都市圈产业与资本对接路演平台”与“长三角生态创新中心融智系列活动”为例,该系列活动通过每月组织专题路演,为企业与投资机构提供了常态化、品牌化的交流平台。

更重要的是,参与路演的项目方不仅能获得投资机构的资金支持,更通过行业专家的精准点评获取提升自身技术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力的可行性路径。在这一生态体系中,资本、技术、市场资源得以高效整合,平台自身也实现了从资本赋能到产业升级的闭环。

海创汇的创新并不止步于传统融资模式,其基于大模型技术的创投智能体也是一大亮点。结合海创汇多年来在创业加速孵化、创投领域的数据沉淀,创投智能体为企业提供融资对接服务。通过对项目需求、行业特点、地域特性等数据的深度分析,创投智能体能够为企业精准匹配最合适的投资人。创业者可以通过平台迅速与投资人建立联系,甚至一键触达百余位活跃在相关细分领域的投资人,大大提高了融资对接的效率。

资本对接、路演推介、大模型交互……如今,在海创汇的赋能下,创投服务的渠道变得更为畅通、多元,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上生长的路也越行越宽广。

城市:协同而行

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正在为外界审视一座城市提供新的视角。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中,新一线城市上榜企业共计有1308家,占上榜企业总数的四成以上。可以说,谁拥有更多的专精特新企业,谁就掌握了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权。

对于这个关键企业群体,当下的青岛如何发力?这体现在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所提出的明确目标当中。

作为全国率先实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的城市之一,青岛在本次大会上就城市专精特新企业梯队培育和高质量发展情况做出分享:“青岛全市拥有创新型中小企业3126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17家,累计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90家。”

从数据上看,对标合肥、长沙等全国同类城市,青岛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总数排名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仍需进一步发力。为此,在今年发布的《2024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方案》中,青岛更是明确提出目标: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50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00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家以上。

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企业越是向上生长,越需要城市构建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现、培育、认定、扶持、监测的完整工作体系,为其全生命周期发展创造良好土壤。

这其中,专业的创业加速平台是城市打造创业创新生态的重要伙伴。海创汇作为被工信部确认为第一批支持的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始终聚焦科技创新,加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并逐步走出一条契合大企业创新转型、中小企业创业加速发展的创新创业之路。

自2023年海创汇与青岛市政府共同举办“青岛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大会”至今,一条平台与城市协同而行的新路径被逐步打通。今年8月,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基地(青岛)正式揭牌,海创汇作为首批机构代表正式入驻,这标志着其所创的“有根创业”模式,成为青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又一“利器”。

不止于青岛,在西安、武汉、长春、上海、天津等城市,海创汇从产业链融通、融资对接、科技咨询等方向不断助力当地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如今,在海创汇平台之上,涌现出了海豚之星、画龙科技、力控科技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其中,海创汇加速项目 Datatist画龙科技荣登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榜单;海豚之星也斩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荣誉。不断涌现的“专精特新”企业,为各自所在城市注入新的活力与动能。城市与平台协同而行的价值,愈发凸显。

青岛,正沿着专精特新之路坚定前行。随着未来科技与实体产业的进一步融合,城市将涌现出更多具备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而海创汇将推动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脱颖而出,与城市协同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