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策略研究
2024-10-13曾臻
[摘 要] 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旨在探讨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的策略,通过分析赛教融合的发展现状,得出目前虽然赛教融合发展了一段时间,但还有很多不足,如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更新缓慢、赛与教各自为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目标导向功利化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可以惠及全方位、多层次的“以学生为中心,五位一体”协同发展、良性循环的赛教融合策略。这些策略旨在提高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
[关 键 词] 新工科;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149-04
一、引言
为了应对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提出了培养知识体系更复合、学科融合程度更高、实践创新能力更强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新要求,从而指引了高职工程教育的改革方向——新工科建设。新工科理念是针对国家工程教育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
新工科是与传统工科相对应的概念,指面向未来产业变革和发展需求,以新科技、新业态、新产业为背景,以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国际化人才为目标的一类新兴工科专业的统称。这类专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息息相关,以工业智能为核心。新产业、新技术为学科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创新不足的问题。很多学者对新工科背景下如何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策略、运行管理机制等方面都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和研究。如丁研提出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挑战,高校需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跨学科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武田艳等提出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为特点的新经济发展模式,需要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综合创新能力、能跨专业协同合作的复合型工程科技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下,加快建设和发展新工科,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和经济转型升级成为当务之急。李楠、武田艳、段春云等认为,“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融合的新趋势以及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强调了建筑类高职学生的培养重点从应用型人才转向复合型人才,还要注意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向泽认为,新工科,“新”为方向,“工科”为根本。新工科发展不是简单地新增专业课程或学科,而是立足地方应用型高等院校办学宗旨,科学跟随形势发展,开展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融合,促进创新型卓越工程师的培养,为培养兼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与人文素养的综合型人才。
建筑类专业作为传统的“老工科”,同样需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迭代,致力于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这对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肩负着培养适应建筑行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新工科的概念是在全球经济化、信息化的背景下提出的。在新工科背景下,为了培养复合型人才,建筑类专业发展必须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方法,提升信息科技教育的比重,采用学科融合的方式开展交叉式教学,改造常规的专业课程,实现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双升级”,以适应新时代的人才需求。
二、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的现状
新工科背景下的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强调的是多元化、创新性和实践性。这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学生能够应对各种突发情况,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经过近几年的研究和实践,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各个专家学者在人培模式、产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教融合、“三教”改革等方面都展开了大量的研究和尝试,也有了很大突破。但经过调研和查阅资料发现,当前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在赛教融合方面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
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之处,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课堂上忽视了实践操作、创新设计和团队协作的训练,学生往往只掌握了理论知识,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授课形式仍局限于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满堂灌”为主,学生参与式学习为辅;没有及时更新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翻转课堂等活跃课堂,没有充分结合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教学设计也不完全是以学生为中心展开,不能充分体现“学中做,做中学,寓教于学,寓学于乐”。这些都导致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不能充分吸收和理解,自然也就不能达到高质量的培养效果。
(二)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与行业发展趋势脱节
教学内容更新缓慢,教学案例过多依赖于教材,而教材由于出版的时效性,存在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的现象;课程之间联系不足,知识点单一,没有形成学科之间多元复合、交叉融合的系统体系等。这些问题都使得学生掌握知识过于片面,不能形成系统的学科理念和知识体系,所学的知识无法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和新工科背景下的多元化需求,最终不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发展,无法适应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
(三)赛与教各自为政,赛教融合不完全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各种竞赛活动,为了取得技能大赛的好成绩,将资金重点用于建设和打造与比赛相关的训练场地,集中购置大赛需要的竞赛设备,而在与专业建设相关的实训条件方面自然就投入不足了,还将一批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剥离出来全身心投入少数学生的训练指导工作中,最后是赢了比赛,却输了教学质量。部分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缺乏实际工程经验,教育教学能力有待提高,无法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竞赛经验丰富的教师也没有完全把实践经验、竞赛标准、技能考核点完全融入教学中,导致赛教分离,赛与教各自为政,无法实现完全的融合。
(四)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足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足的问题,这也成为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的一大阻碍。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师资力量不足、传统教育模式枯燥乏味等原因,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对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掌握不够,实践操作能力也比较欠缺,学习效果不佳;另一方面,竞赛体系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组织管理措施,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不够,教师组织有效教学和赛教融合的动力不足。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
(五)目标导向功利化,培养面辐射范围小
赛教融合旨在借助相关实践技能大赛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实践能力,将大赛经验融入教学中,从而推动课程发展、学科建设。通过近年来的比赛来看,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比赛结果、获奖数量,学校内部渐渐地变成了部分人的逐利场,而忽视了竞赛与教学的相互融合和协同育人功能;各种技能大赛也逐渐变成了精英式的培育,惠及面极小,培养范围太窄,成为少数学生的选拔场,而不是普遍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这些渐渐偏离了赛教融合的初衷。
以上这些问题制约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发展,也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新工科的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教育教学也需适应新的挑战,进行改革和创新。
三、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策略
王庚曾指出,高职院校构建赛教融合育人模式,通过技能大赛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将创新能力培养与精湛技能培养贯穿于学生的技术技能发展和竞赛训练的全过程,是培养经济社会亟须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路径。
针对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性要求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技能过硬的综合特性,本文提出了基于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赛教融合”策略。
(一)完善竞赛机制,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的竞赛机制和管理制度是实现赛教融合的前提条件。首先,从学校层面来说,学校要从大方向把控,宏观统筹技能大赛和教学的方向,制定相应的制度保障和管理措施,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和奖励机制,这样就能推动专业教师更好地开展工作,放心大胆地进行教学改革和竞赛实践。建立一套完善的竞赛机制,包括竞赛的策划、组织、实施和评价等环节,还要注重比赛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比赛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让学生真正能够在比赛中学习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其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宣传栏等方式,宣传竞赛活动和优秀成果,营造竞赛文化氛围,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邀请竞赛学生分享经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还可以通过大赛来挖掘自身的技能人才培养和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欠缺部分进行综合评估分析,为接下来的课程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基础。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从教师和学生层面来说,赛与教的深度融合,不仅可以建立以赛促教、赛教融合的长效机制,还可以实现赛与教的双向共赢。竞赛能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和问题,进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竞赛可作为教学的有效反馈,进而反哺教学设计,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是实现赛教融合的重要途径。学校应该加强与相关企业深度合作,加大建设实训基地的力度,积极创造实践教学和组织技能竞赛的“双平台”,深化产教融合,与企业一起研讨人才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共同举办技能大赛,实现协同育人。首先,学校可以聘请企业的优秀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不定期给学生培训、授课,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向往,了解专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态;企业也可从学校聘请资深教师去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实现“双师互通”。其次,校企合作能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将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融入比赛和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培养出更适应企业需求的学生,解决了“就业难”的难题;学生到企业参加实习和实践,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实际工程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企业也解决了“用工难,用工荒”的难题,也能从中获取更优秀的学生,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学生、学校、企业的“三赢”,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三)强化实践训练,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设置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的关键之一。一方面,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理实一体、教学相长;另一方面,应该根据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情况,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同时,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核心环节之一,也是实现赛教融合的关键环节。因此,需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和质量。例如,可以建立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同时,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和实际工程项目参与的机会。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比赛任务,通过实践活动发现学生的潜力和特长,从而为后续的比赛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还要注重以专业知识为载体,采用案例式教学、实践教学及自主学习等多种教学手段,将各类知识和技能进行多元、交叉融合,科学融入创新思维及思政元素,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赛与教的深度融合推动教学改革和创新,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从而促进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提高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
(四)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推进课程改革
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赛教融合的重要保障。赛教融合策略的实施需要有一支具备丰富实践经验和创新思维的师资队伍,不仅要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比赛,还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能够积极参与比赛的组织和策划。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实践能力、研究能力等职业素养,不断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比赛,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师实践教学与竞赛的深度融合,进而深化教学改革,实现教学教育的良性发展。
首先,学校应该提供教师参与实践工程项目的机会,加强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提高教师的实践指导能力,加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其次,还要采取“内培外引”的方式来充实双师队伍的建设,除了向外引进素质过硬的教师或者向企业聘请专业技能经验丰富的兼职教师,学校更应该注重内生培养。因为本校教师是最清楚本校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痛点、难点的,只要制订一些奖励办法和激励措施,多鼓励本校教师参加各种技能大赛和教学能力比赛,最大限度地激发本校教师的潜力,能够获得省时有力的效果。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双师队伍的建设,实现教学和竞赛的“双赢”。
(五)优化评价和竞赛体系,提高培养质量
科学的评价体系是赛教融合的重要环节。评价体系包括比赛成绩、平时表现、综合素质等多个方面的指标,以全面评价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评价过程中应该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一方面,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措施,提高学生对比赛的兴趣和参与度;另一方面,还通过有效的激励办法和运行组织管理保障措施,鼓励学生和教师积极推进赛教融合的进度。赛教融合属于系统性工程,校企双方在合作中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双方单位性质、合作目的、政策解读等差异,极易出现合作失衡现象,因此,还需要借助政府部门的宏观引导作用,来明确职责划分和成果分配,避免出现权责模糊、管理混乱等问题。
同时,职业技能大赛一般包括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世界技能大赛、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职业规划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技能大赛。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建立校级、省级、国家级等不同层级的竞赛体系。根据不同学生的专业和技能特点,专门定制培养方案,并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自主组队参与各种级别的比赛和项目,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金砖、东盟等国际比赛,通过这个渠道,可以引进国际先进的建筑技术和教育理念,提高我国高职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通过不断完善竞赛体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挑战,以方便学生多维发展,专项成才。
因此,赛教融合可以实现惠及学生、教师、系部、学校、企业等多层次、全方位的效果,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五位一体”协同发展、良性循环、多向共赢的教学策略。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研究新工科背景的政策导向,了解到新时代的高职教育需要培养出更多知识体系更全面、学科融合程度更高、实践创新能力更强的高素质的复合技术技能人才,这对于新工科背景下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对赛教融合的现状展开分析,发现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如教学方式单一,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与行业发展趋势脱节;赛与教各自为政,赛教融合不完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足;目标导向功利化,培养面辐射范围小等问题,但通过研究发现,赛教融合还存在诸多发展意义。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赛教融合策略:完善竞赛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训练,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推动课程改革;优化评价和竞赛体系,提高培养质量等,旨在惠及多层次、多方位,实现“以学生为中心,五位一体”协同发展、良性循环、多向共赢。
参考文献:
[1] 谢小利,韦祝,曾燕,等.新工科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理论研究: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体系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23(8):90-94.
[2] 李楠.“新工科”背景下建筑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投资与合作,2023(3):201-203.
[3] 秦伶俐,范宝莉,郭秋生.新工科背景下“建筑施工技术”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22(4):58-61.
[4] 丁研.新工科背景下智能建筑课程创新思考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23,32(3):56-62.
[5] 武田艳,周洪文,柯翔西,等.新工科背景下应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递进式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J].建筑经济,2022,43(s1):836-839.
[6] 段春云,丁晓欣.新工科背景下工程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对外经贸,2023(8):87-90.
[7] 向泽.“新工科+大思政”视角下基础工程多元融合教学模式构建[J].高教学刊,2023(24):116-119.
[8] 罗朝阳.“双高”建设背景下赛教融合运行及管理机制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2022(23):138-141.
[9] 王庚.高职院校“赛教融合”育人模式的内涵、困境与破解对策[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21,11(4):89-94.
[10] 裴晓敏,佘丽超,熊琦.“新工科”背景下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究[J].科技风,2022(21):114-116.
[11] 侯德文.高职院校赛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1,11(4):89-94.
[12] 陈章,幸荔芸,杨鸿.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体系建构:“3+N+4”模式与实践[J].职教论坛,2020(11):39-44.
编辑 栗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