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B/S结构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应用

2024-10-13谢晓轲陈建文李丽娟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25期

[摘 要] 设计基于B/S结构的中高职贯通过程管理平台,采用应用层、数据层和服务器层三层结构和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模型,将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过程管理的诸多环节细化到人员管理(老师和学生)、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等多个模块,细致做好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人才培养质量。

[关 键 词] B/S结构;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25-0093-04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在广东省开展数十年,已成为全省高职院校一种重要的招生方式。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人才培养期限为五年,一般以高职为主导,涉及中职、高职两个学习阶段的多个教育教学主体,尤其是一所高职院校对接市内外多所中职学校,因为地域关系,为中高职院校间的沟通交流带来较大困难。如何更好地做好试点的过程管理,保证试点工作顺利有序进行,需要系统化设计、信息化管理。

在多年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基于B/S结构(Browser/Server结构,即浏览器和服务器架构模式)的中高职贯通过程管理平台,由试点高职院校管理,对接合作中职,将过程管理的诸多环节细化到人员管理(老师和学生)、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等多个模块,细致做好中高职贯通试点工作,确保试点工作人才培养质量。

一、相关技术介绍

(一)B/S结构

B/S结构是随着因特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它是指用户端使用浏览器进行界面操作,而业务端则是由服务器端完成,每个服务器都可以和数据库服务器相连。该方法有效降低了用户开发成本,同时减少了对系统的维护和更新,仅对服务器进行简单管理即可,客户端无需过多管理。B/S结构分为用户层、数据层及服务器层。用户层仅需要安装浏览器就可以发出请求并接收回应。服务器层接受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并与数据库服务器建立连接。数据层采用B/S架构,负责管理数据库系统,并安装SOLServer、Oracle等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器中,在进行系统操作时,网络服务器会发送结构化查询语言(Structured Query Language,SQL)请求到数据库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执行命令,然后把最后结果反馈给Web服务器。

(二)SQL Server数据库

SQL Server数据库是美国Microsoft公司推出的一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数据库具有三个优点:(1)用户界面友好,方便用户迅速熟悉各种管理操作,提高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效率。(2)28cb75f34737c139a5eaf6bc54c2a746727a83bb2ce3fc54414c221a324d82c6具有良好的兼容性。(3)安全可靠,得到广大用户的广泛认同。

(三)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

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基于成熟的RBAC(Role-Based Access Control)权限模型的概念,即基于角色的权限控制。在RBAC模型里面,有三个基础组成部分,分别是用户、角色和权限,资源与权限相关联,角色又与资源相关联,通过角色关联用户、角色关联权限的方式间接赋予用户权限,用户通过成为角色的成员而得到与这些角色关联的资源权限,这极大地简化了权限的管理。

RBAC模型通过定义角色的权限,并对用户授予某个角色从而控制用户的权限,实现用户和权限的逻辑分离,极大地方便了权限的管理。中高职贯通管理平台考虑到一对多、多对多的过程管理特点,分别针对不同任务要求设计了不同模块,并分配相应角色,最后由用户来实现。如数控技术专业对应六所中职学校,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作为超级管理者给这六所中职学校设置中职学校管理员角色,对应的用户分别为南海信息、陈村职校、顺德郑敬诒职校、鹤山职校、顺德梁銶琚职校、湛江机电学校;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2022年有数控技术、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工业机器人技术等多个专业,那么南海区信息技术学校这一个用户可以管理四个专业的新生导入、联考组织安排、联考成绩查询、学籍异动等事务,实现用户、角色和模块多对多的权限分配。且以B/S结构实现,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方便各中职学校、各试点专业、学校各部门间的协作使用。图1为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平台RBAC权限模型示例。

二、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设计特点

考虑到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应用要求,如使用人员覆盖面广——在数十所中高职院校的不同管理者中使用,中高职专业兼容性高——在数十个不同中高职专业间使用,时间跨度大——在所在试点专业中职前四学期联考中均要使用等要求,管理平台的设计采用了B/S结构、基于RBAC权限模型、功能化模块细分、教考分离探索等特征设计。

B/S结构的使用:管理平台采用了B/S结构来实现平台的搭建,能够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方便各中职学校、各试点专业、学校各部门间的协作使用。

基于RBAC权限模型的设计:采用了成熟的RBAC权限模型的概念,通过角色关联用户、角色关联权限的方式间接赋予用户权限,实现用户和权限的逻辑分离,方便了权限的管理。

功能化模块细分:为了更好地实现试点过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将过程管理的诸多环节细化到人员管理、资源管理、考试管理等多个模块,以便更好地管理试点工作。

教考分离探索:通过建立试点专业库、人员库、资源库,逐步实现教考分离,为学校、各二级学院制订试点计划和工作分工提供参考。

三、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功能需求

在RBAC权限模型的基础上,细分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工作的各大模块,将学生、教师、管理者各角色的需求通过特定的功能模块具体细化,衍生出对应的功能项,设计出完整的中高职贯通培养管理平台。

(一)学生用户需求

中高职贯通培养期为五年,中职阶段三年,高职阶段两年。学生需在中职阶段参加四次转段考核和转段报名,学生需要的功能为账号注册、密码修改、转段报名、查看转段材料审核结果、打印准考证、查看转段成绩折算结果、查看拟录取结果等。

(二)教师用户(高职专业负责人)需求

教师用户主要是指高职专业负责人,该用户负责每一学期联考科目成绩的导入工作,是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过程管理的重要部分,高职专业负责人账号主要功能为系统登录、密码修改、每学期期末联考科目设置、转段成绩导入、转段成绩下载打印等。

(三)管理者用户需求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以专业点为单位,一个专业点即高职一个试点专业,对应合作中职学校的一个中职专业试点班。试点过程管理涉及中职和高职两个主体,两者的需求不同。

1.中职管理者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比较分散,每个高职试点专业在一所中职学校只有一个试点班,有的中职学校只有一个试点专业,即只有一个试点班,因此一所对接中职学校分配一个管理账号,该账号的主要功能为系统登录、修改密码、新生名单导入、中职阶段学籍异动申请、转段联考成绩查询、转段报名初审、转段考核考务资料下载等。

2.高职管理者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以“高职主导、依托中职”组织实施,因此高职管理者是试点开展的主导者,也是系统运转的组织和管理者。该账号功能包含系统登录、修改密码、用户角色设置与权限分配、录入年度试点专业和试点计划、学期联考管理、转段报名管理、转段成绩折算与发布、中职阶段学籍异动管理等。

四、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结构设计

B/S结构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分为应用层、数据层及服务器层,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将人员、角色需求包含在对应模块中。系统采用SQL Server数据库,可以支持大量数据的存储和展现,实现每试点年度信息的有效录入,也可以满足不同试点年度信息的全面存储任务。

(一)应用层

将系统的功能进行模块化设计,分出基础设置、招生计划、学生管理、过程管理、转段报名、考试安排和录取管理等,每一模块设置具体的工作内容。并且通过导入、导出数据,报名查询等应用功能与管理和使用者交互。

(二)数据层

数据层包含系统的各类业务系统数据,例如招生数据设置、学生数据管理、学期联考实施和转段录取管理等,此类事务管理中形成的学生数据、成绩数据、录取数据等形成了此管理平台的数据仓库。

(三)服务器层

基于B/S结构的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设计,基础架构为主机、存储器和网络,运维架构为相关的服务管理、系统管理、系统监控及用户和桌面管理。

五、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安全性测试

(一)系统的安全性测试

随着试点规模的不断扩大,系统登录人数越来越多,通过Load Runner模拟多个客户端的并发次数进行性能测试,测试环节包含规划测试、创建脚本、定义场景、场景执行、场景监控和结果分析6个步骤。通过测试该系统的最大并发次数是1000人,性能测试主要检测系统的并发量、并发连接量大时的反应速度及服务器的并发用户容量。性能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二)系统的兼容性探索

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目前应用在招生业务支撑系统,该系统尚未与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平台对接。对于高职阶段教学安排在中职的试点培养,系统衔接不完善的问题突出。作为全校信息化管理的一部分,要打破“信息孤岛”,使该系统与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平台对接,“让数据多跑路、让管理更顺畅”。

六、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实践应用

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采用“过程化管理、行进式监控”,通过过程管理平台的开发使用,为“高职主导、中职主体”的双主体试点过程管理提供依托,使信息化与试点过程管理深度融合,大大提高管理效果。

1.完成试点身份的信息化确认。每一年度试点开始时,中职学校在学生管理模块中导入试点新生名单,与省市中招平台数据核对,确保试点学生身份。

2.期末联考的信息化管理。(1)联考安排与考务资料生成管理。学期联考是试点学生转段考核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平台的开发使用保证多所学校多次转段考核有序规范开展,尤其是第四学期转段技能考核考务工作安排、考务资料的生成与打印。(2)联考成绩导入和转段成绩折算管理。中高职贯通试点转段成绩由中职前四学期期末联考成绩和素质综合测评成绩折合而成,中职前四学期每学期的联考成绩都导入系统,在系统中设置成绩折算规则,第四学期转段考核结束时,通过成绩折算规则设计器录入每个试点专业的联考总成绩折算规则,系统自动生成转段总成绩,方便快捷高效且准确性高,减少传统方式折算成绩带来的差错,极大地节约人力、物力。

3.转段报名的信息化实施。试点班学生在中职阶段第四学期进行转段报名,管理平台的开发与使用,保证转段报名、资格审查等工作的信息化开展;对于技能大赛获奖免试、其他原因放弃试点资格等的过程审核工作保留原始材料。

4.转段成绩的信息化查询。通过RBAC权限管理,每一所试点中职学校都可以在系统查询本校试点班学生成绩,了解试点班学期学习状况;试点班学生第四学期完成转段报名和转段考核后,可以查询到转段考核总成绩和是否拟录取。

5.教考分离的积累与尝试。系统使用以来,积累的数据信息可以建立试点专业库和人员库,为学校、各二级学院制订试点计划和工作分工提供参考;对于信息技术等公共基础课,或同一专业连续多年开展试点后,学期联考可以尝试建立联考试题库,逐步实现教考分离。

通过中高职贯通培养过程管理平台的开发和使用,使中高职贯通的数十个对接中职学校、数十个专业、数百个试点班的学校管理人员、班主任、专业负责人实现人员、角色和权限的一一对应,用信息化手段促进过程管理工作的细致完善开展,使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的中职和高职院校顺畅对接,保证了试点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周向军.基于B/S三层结构的高职实践教学管理平台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7(35):9134-9135.

[2] 赵磊,赵国生,张艳芳.基于B/S结构的实验中心管理平台设计[J].微型机与应用,2011,30(18):1-2,5.

[3] 胡伟东.基于B/S结构的学生选课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2023,35(1):23-25.

[4] 高占春.基于B/S结构的搜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22.

[5] 亢娟娜.基于B/S结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设计研究[J].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024(2):107-110.

编辑 马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