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合中创新小学古诗词教学
2024-10-12卢梅
古诗词学习可以浸润儿童的心灵,帮助他们积淀人文底蕴。如何让古诗词更好地滋养学生的心灵?笔者借助学校语文课堂大单元整合的平台,在整合中创新,进行了以下尝试。
其一,研究教材,整合教学主题。中国古诗词浩如烟海,教师必须要有丰富的古诗文积淀,才能找准古诗词阅读的生长点,这个生长点可能是教材上原来就有的,也可能是原本就没有的,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教材,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深入挖掘。
在六年级上学期,笔者尝试整合关于春天的古诗文,在“诵读春天的文章”“吟诵春天的诗词”“了解春天的节日”等环节中,让学生走近古代文人,了解他们寄情山水、歌颂生活、借景言志的情怀。进入下学期,笔者研读《寒食》《迢迢牵牛星》《十五夜望月》《马诗》《石灰吟》《竹石》等六首古诗的内容,找出古代文人高雅、有趣的生活态度与情怀,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突破,把整合的目标锁定为古代文人的“闲”生活。这个生长点更贴近儿童的视野,更有利于将经典诗词的意蕴传递给学生。比如在交流《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时,教师引导学生扣住词中的“醉”字进行赏析,学生透过“醉”字体会到词人对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向往。
其二,关联课外,整合教学目标 。六年级下学期,学生已有一定量的古诗词积累,如果能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间进行巩固,学生必会受益匪浅。于是,笔者将课文中的经典诗文与课外的国学诵读紧密结合,以教材中出现的古诗为基础,制订了具体的教学计划。这样安排的教学内容与目标基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发展需要出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学习原则,让学习过程环环相扣。
其三,优化再造,整合教学流程。在整合教学设计时,为了让学生能接受系统、有效、合理的熏陶,调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笔者主要遵循了“一课一得,得得相连”“以一带多,迁移阅读”两个原则。因为整合之后的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追求面面俱到反而会让学生无所适从,所以在设计教学实践时,尽量做到化繁为简,基本遵循“组块”教学原则,每个课例的具体内容不需要面面俱到,最终体现“一课一得,得得相连”。
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仅从一篇篇教材中习得,更需要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落实,在设计中要努力做到以一带多。教学《当节日遇上文人》时,笔者先组织学生玩“曲水流觞”游戏,随后补充“曲水流觞”的来历,引起学生对王羲之《兰亭集序》的关注;又结合上课时恰逢的“立冬”节气,告诉学生立冬在古代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带领学生们吟诵李白的《立冬》、白居易的《问刘十九》和张岱的《湖心亭看雪》。最后,征集立冬活动方案,学生跃跃欲试。
整合后的古诗词课堂,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落到实处。虽然几节课带给学生的思考和收获是浅层次的,是零碎的,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相信他们会有更深、更独特的理解和感悟。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天正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