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心汇聚三水,携手共育成长

2024-10-12宋阳陈志明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5期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组建于 2016 年 8 月,由淮海校区、康华校区、康华幼儿园、三水幼儿园组成。集团现有教学班 165 个,师生员工11400多人。学校着力构建“成长文化”,提出了“人人成长,天天成长”的办学理念,形成了“一核两翼三体”的成长文化体系。近年来,集团学子“成长的歌谣”唱响区内外;10多项省市级课题以及两个省级课程基地建设项目在研;师生家长共写“成长书”佳话连连;学生足球队创造了泰州市足球运动史上的新高。在“成长文化”理念的观照下,这所三水(江水、淮水、海水)之滨的学校正在蓬勃发展。

顶层设计:厚植成长文化理念

顶层文化理念是学校发展的“主心骨”,是引领一校之发展的文化基石,是师生的共同信仰和追求目标。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提出的“人人成长,天天成长”办学理念,源于《礼记·大学》中所提及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九个字所阐述的正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成长,是日复一日的“新”的累加,是在前行过程中矢志不渝,拔节向上。“人人”不仅指学生,还包含教师和家长;“成长”,不仅是生长,更是朝向成熟、成人、成才、成功……学校管理团队始终坚信,教育就是一群不完美的人领着另一群不完美的人朝向完美而行而生长的历程。

在论及“学习”与“成长”的时候,集团党总支书记秦咏中向记者分享了自己作为一个教育管理者的观点:“有人认为成长只是学校的事情,这显然有失偏颇。我们教育者应该越来越清醒地认识到,‘学习’与‘成长’是师生和家长三方都应有的姿态,乃至是整个社会应有的一种文化氛围。同样,教育一定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的共同责任,这才是教育的大气象。”

如今,“成长文化”理念早已厚植在每个二实小人心中,呈现出了“一核两翼三体”的完整架构。“一核”,是指以“人人成长、天天成长”为核心;“两翼”,是指围绕“成长”这个核心实施的“成长课堂”和“成长活动”;“三体”,是指“学生成长共同体”“教师成长共同体”和“家长成长共同体”。文化体系建设是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张力的源泉所在,有效推动了高品质办学。

“成长文化”理念概括出了学校的价值追求、独特气质以及文化底蕴,反映了学校的精神面貌和办学水平。顶层设计铸就学校品牌,引领学校各模块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先后获得“江苏省教科研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金奖)”“江苏省优秀家长学校”“江苏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足球)”等荣誉称号。天道酬勤,玉汝于成。这些荣誉实至名归,承载着全体二实小人的耕耘与收获。

品牌践行:打造魅力成长课程

在“成长文化”办学理念的润泽下,集团多项“成长文化”办学品牌落地生根。师生共创的楹联“俱乐部足球队写作团文学社样样精彩,三水春潮涌动;民族园文化墙国旗林学思亭处处智慧,七彩梦想放飞”,生动地概括出学校的品牌课程。谈及学校的课程建设,秦书记介绍说:“我们的‘水润童心’德育课程、‘读者剧场’智育课程、‘足下生风’体育课程、‘水墨生辉’美育课程、‘实践体验’劳动课程等,都做得不错。”

姜堰是省内外闻名的教育之乡。“小足球”品牌项目为姜堰教育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二实小集团的足球文化氛围十分浓厚,校本足球课程“放飞希望”作为范例在全国推广。学校“小足球”队曾谱写了一段辉煌的历史,创造了闻名遐迩的佳绩。2017年2月,在中国足协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足球精英赛中,二实小女足荣获冠军,男足荣获季军,书写了泰州市足球运动史上的新篇章。2018年,学校男足获江苏省运动会亚军,女足获江苏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亚军。

溱湖地区文化底蕴深厚,是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开发的丰富资源。学校建立了基于溱湖文化的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基地,以此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该基地已建成“2厅、2馆、1中心、4室”的物态空间。项目课程以“泥塑”“儿童水墨画”为主,将“水墨画”国粹以及传统民间美术泥塑、彩塑,与本土传统文化资源“溱湖民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序列化、结构化、统整进阶的课程体系。

平台搭建:聚焦多彩成长活动

“成长活动”作为“成长课堂”的补充和延伸,主要包括:成长专题活动、师生家长共晒成长档案、师生家长同写成长书、“成长的歌谣”系列活动、“阅读伴成长”系列活动等。

采访过程中,记者路过排练厅看到一群学生正在诵读童谣。在场老师告诉记者:“他们还没有准备好上台,才刚刚排练四天。”记者不禁感叹:儿童的确是语言的大师!淳朴、清新、真挚、简约的童谣就像一缕春风、一泓清泉、一片新绿。移步阅览室,记者随手翻看《童谣》集,孩子们的倾情创作有的记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有的描摹了和谐温馨的家庭场景,有的表达了尊重师长的美好情谊……这些向真、向善、向美的文字,洋溢着孩子们蓬勃的朝气和阳光的心态,诠释着纯真的感悟和成长的快乐。欣赏这些童谣,犹如置身于一个多彩梦幻的童话世界,经历了一次精神的洗礼。

在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单位联合举办的首届“童声里的中国·成长的歌谣”创作大赛中,二实小教育集团荣获优秀组织奖(全国仅20所学校获此奖项)。为了分享这份属于二实小人独有的精神财富,让童谣在校区传唱、吟诵起来,让童谣为孩子们的成长助力,学校组委会还遴选了部分作品汇编成了《三水谣,成长的歌谣》。

在二实小教育集团的图书室里,收藏着100多本特殊的书。这些书是该校教师、学生和家长个人独立撰写的,叫做“成长书”。秦书记一边翻着“成长书”,一边深情回忆起这些书创作的初衷和趣事。“成长书”的内容涵盖了管理、教育、教学、小说、诗歌、书法、绘画等。这些“书”生动地记录了学生、教师以及家长的成长,所以最终命名为“成长书”。书稿中的不少文字已经发表在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在书稿的征集过程中,还流传了不少佳话:有教师写出了近20万字的书稿,洋洋洒洒;有学生写出了三万多字的童话小说……每本书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本本“成长书”激励着全校师生要把这件有意义的事做好。

聚力教育:构建成长育人共同体

采访的最后一站,记者跟随学校管理团队来到综合楼。记者留意到墙上“新父母学校”这几个字和它一旁的徽标。什么是“新父母”?“新”和“旧”有何区别?秦书记解释道:“主要在于父母是否把孩子看作生命体,而不是机械体。‘旧家长’式的教育对于成功的定义太狭窄了,而新父母的‘新’代表的是一种变化,为人父母也需要拥有终身成长的心态。”

2017年9月,学校将综合楼的两间活动室打通,改造成了一间150平方米的大教室。于是,姜堰区第二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的“新父母学校”从此生长。这所学校主张的家庭教育是民主融洽,快乐温暖;期待的亲子关系是轻松友善,亲密友爱;追求的人格品格是尊重他人,有同理心;培养的学习习惯是擅作计划,善思总结。

“新父母学校”用阅读做杠杆推动家庭教育。线下阅读活动从最初的亲子绘本阅读课,再发展到整本书阅读课、阅读指导课、数学思维课等。一千多场线下活动,让和谐的亲子关系在沟通与理解中得以建立与强化。一位叫王红明的父亲,每个周六都带着女儿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他认识到了孩子成长需要的是陪伴、鼓励、等待,这让他在成为优秀父母的路上更进了一步。

“新父母学校”凝聚了一批优秀的人,他们成立起了义工团队。2020年,因疫情影响,学校着力发展直播课堂,建立了10个微信群,服务学生超过16000人,服务家长达3万多人次。不少优秀义工走进直播间,分享家教经验。凌吉萍就是一位热心义工。她告诉记者,在“新父母学校”,家长们感受到了一种赤诚的公益情怀。

“新父母学校”作为成长育人的共同体,得到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高度认可。2019年4月,获得了“泰州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创优成果奖”。它就像星星之火种,散布全区,点亮姜堰教育一片崭新的天地。

灵动三水,润物无声,二实小人血液里脉脉流淌着独属于这方土地的“水文化”基因。“上善若水”“静水流深”“水到渠成”,是他们的生命样态和永恒追求。师生、家长们都像这流动的水,涓涓细流汇聚一起,海纳百川,奔流到海,在充满光明的希冀中,步履坚实地奔向未来,共育最美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