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核心素养发展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微探

2024-10-12孔小燕

阅读(教学研究) 2024年5期

【摘要】新课标将“整本书阅读”设定为“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成为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内容。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运用不同阅读策略,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阅读策略;整本书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整本书阅读”确定为一项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不仅保留了阅读整本书的理念和方法,还将整本书阅读的概念外延进行了扩展。这使得整本书阅读成为贯穿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程内容,直接服务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同时,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培养侧重于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逐渐积累和构建语言能力,并在真实的语境中展现所学。因此,在进行整本书阅读指导时,教师应当让学生在真实的阅读情境中积极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学会灵活运用不同阅读策略解决问题。以《中国古代神话》一书的阅读指导课为例,教师可以从任务驱动、多元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指导。

一、任务驱动,开阔阅读思路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特点,整体规划学习内容。教师可以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设计,将问题、思考与每一项阅读任务融合,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多角度走进作品,体验、品悟并获得涵养,从而发展其核心素养。

在指导学生进行《中国古代神话》阅读时,教师可以设计以“读神话故事,寻神话之美”为主题的任务群,并创设三个子任务:初识神话,感受神奇;走近神话,探究神奇;品味神奇,传承文化。每个任务都会围绕总任务下的子任务情境开展相应活动。这一任务序列,让学生通过探寻饱含灿烂文化的神话传说,感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建立文化自信,并通过真实情境,在动态的语言实践中积累和运用语言,发展核心素养。

在任务群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以通过读前导读课、读中推进课、读后分享课,巧妙地将三个子任务分别穿插其中,帮助学生找到阅读方法,让其爱上阅读,并持续、深入地阅读。在导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与“看图猜人物”“听故事品神奇”等活动,初步了解神话故事,再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思考“怎样寻得神话之美,当好神话故事传讲人?”这一问题,并开启阅读之旅。围绕“走近神话,探究神奇”这一子任务,在读中推进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书中的相关段落,感受神话人物外貌、技能等方面的神奇,并以段带篇,由篇到本,让学生在“读故事、寻神奇”的过程中,感受神话故事丰富的想象和鲜明的人物形象。随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用画笔描摹书中神奇的人物和宝物,并完成“我发现的神奇之处”气泡图。一个阅读任务贯穿整个阅读过程,新颖且可操作性强,让学生全身心地体验阅读的乐趣,提升了阅读效果。最后,在读后分享课中,为了让神话人物的精神品质在学生心中烙下印记,教师可以组织“开榜封神论英雄”的活动,让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让其登上“封神榜”。为了让心目中的神榜上有名,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文本细节,找到充分的理由,想一个响亮的“神号”,为自己喜欢的神话人物完成一张“封神卡”。

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分享他们的阅读体验,交流并讨论相关问题,不仅加深了理解,还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了精神世界。

二、多元评价,拓展阅读广度

课程标准还提到:语文课程评价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实施效果。教师要适当将两种评价相结合,通过对不同方面和环节的调整,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其核心素养。

1.打卡式评价,推动阅读进程

日常打卡式评价是通过让学生打卡来评判其阅读进程、阅读成效等。如读前阅读计划的制定,读中读书卡的完成,读后闯关竞赛的参与等。阶段性地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能有效激发学生审视自己阅读成果的热情,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指导方法,更好地推进整本书阅读。

2.展示性评价,提升阅读素养

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所得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展示,进而考查他们的阅读水平,增进交流互动,提高核心素养,这是一种展示性的评价。如读完《中国古代神话》后,可以开展讲故事比赛、辩论会、情景剧表演等。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观察、评价,既提升了参与者的个人素养,同时对同伴也有很大的激励和引领作用。

阅读能力的提升并非一蹴而就,唯有从学生发展的需求出发,用心设计整本书阅读活动,运用适切的阅读策略,才能让学生在整本书阅读中提升核心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升华精神境界。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中市江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