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策略
2024-10-12谢楠
【摘要】学习任务群视角下,教师运用“非连文本”素材,可以训练学生筛选、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积极性,提升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较为可行的策略包括:以单元目标为支架,优化“非连文本”教学步骤;以资源开发为载体,联动“非连文本”拓展阅读;以生动情境为背景,提升“非连文本”教学深度;以迁移运用为方式, 创新“非连文本”教学活动。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策略
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非连续性阅读,培养对于篇章结构和逻辑关系的理解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小学阶段的非连续性阅读通常涉及一些文学作品片段或短篇故事等,通过学习,学生需要学会从离散的信息片段中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信息之间的联系,准确掌握文章的主旨和细节,并能进行推理和归纳。通过阅读,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并从中获得审美和情感体验。教师可据此打造教学亮点,充分运用“非连文本”素材,训练学生筛选、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并提升他们的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通过训练,学生能更有针对性地获取并整理非连续性阅读所需的信息。下面就学习任务群视角下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教学策略进行讨论。
一、以单元目标为支架,优化“非连文本”教学步骤
教师在非连续性阅读教学中,需要首先把握单元目标,例如通过阅读文本,从中获取相关信息、进行理解和推理等。其次,通过设定特定的主题或话题引导学生阅读,从而有针对性地培养相关的阅读能力和技巧。再次,创设相关情境,教师通过创设相关情境活动,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并培养想象力。
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一文教学为例。首先,以单元目标为支架:感受语言的智慧,欣赏文言语句的表达艺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之前学过的《王戎不取道旁李》,告诉同学们这两个故事选自同一本书,叫《世说新语》。同时通过PPT出示《世说新语》的介绍,了解作者是刘义庆,以及主要内容是记载东汉后期到魏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逸事。同学们对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好奇,激发起对故事的兴趣。接着,学生独立阅读《杨氏之子》,并尝试理解其中的情节、人物以及故事背后的含义。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比如文章在开篇说“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慧”,教师可相机提问:“通过这句话,大家能读出什么信息呢?”有的同学会说杨氏之子非常聪明,有的同学会说杨氏之子的年纪还很小。再比如读了“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教师可以让学生设想如果自己的父母不在家,但是父母朋友来家里做客了,自己该如何应对,从而体会杨氏之子的良好品格。其次角色扮演或小组讨论,通过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不同角色,更深刻地感受故事情节,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在教学《杨氏之子》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三人为一小组进行角色扮演,两位分别演杨氏之子和孔君平,一位作旁白。如果要表演生动,那就需要理解文章内容,所以先要由一位学生初步翻译文章内容,学生在熟悉了故事内容后,再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杨氏之子的乖巧与聪颖、孔君平的和蔼与风趣。最后是创设情境活动: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图片、表格等素材,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活动,比如观察插图并描述细节、根据图片推测故事发展等。比如通过“外出的杨父回家了,假如你是孔君平、杨家的仆人或者是杨氏子,你会怎么说”等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自由思考表达,帮助学生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的培养。
二、以资源开发为载体,联动“非连文本”拓展阅读
在进行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时,语文教师可以进行资源开发,引导学生进行“非连文本”拓展阅读。以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宝葫芦的秘密》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与《宝葫芦的秘密》相关的童话故事,例如《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等等。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归纳出这些故事的共同点和差异,培养跨文化的理解能力。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不同文本童话在主题、人物形象以及表达手法上的共同特点,完成对童话文体系统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师可以相机提问“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中的人物,并说说为什么”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创意表达,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绘画、文字或口头表达的方式,说出自己对不同故事中的人物的想法,以此培养他们的跨文化理解能力。
其次,学生分小组或个人展示他们对《宝葫芦的秘密》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或思考成果,这有助于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以生动情境为背景,提升“非连文本”教学深度
教师应该选择与学生年龄和学习水平相适应的非连续性文本素材,如诗歌、寓言故事、民间故事、名人传记等,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探索文章主题、情节、人物、意义等,帮助学生更有目的地读取和理解文本。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古朗月行》(节选)教学为例,前期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先介绍《古朗月行》的背景知识和李白的简要情况,让学生对该诗有一定的了解。在讲解课文前,首先让学生在阅读之前预测一下内容,并提出问题。然后,通过数字化课件再现古诗的情境,引起学生对古诗的兴趣,让学生从直观上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引起共鸣。在出示第二句诗的动画画面时,许多学生不禁都叫起来:“白玉盘里有房子,它在云朵飞呢。”“不,那是月亮把地上的房子照在上面了。”学生的反映就是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顺着他们的思维,引导学生画出李白眼里的月亮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感受诗文意境,对诗人的描写、表达方式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音乐背景,引导学生演绎诗歌,甚至启发学生自己创作一首类似的古文诗歌,让学生体验古代文人的创作过程,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四、以迁移运用为方式, 创新“非连文本”教学活动
在进行非连续性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迁移运用的方式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的边界。以《孟母三迁》为例:教师讲解完课文后可以在课堂开展讨论赛,引导学生讨论比较《孟母三迁》中的教育环境和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情况。教师提问:“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为了给孟子找一个好的社会环境,使孟子受到更好的影响和教育。你赞同孟子妈妈的做法吗?”有的同学说赞同,因为孟子妈妈搬家是为了孟子有一个好的成长环境;有的同学说不赞同,因为搬家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教师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的爸爸妈妈平时是怎么教育你们的呢?能不能举例说说?”大家众说纷纭。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提高了思辨能力,对人物形象和情感变化的理解更加深入,也深入思考了作者通过这个故事传递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语文学习的边界得以外延。
总体而言,通过小学语文非连续性阅读的学习,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词汇积累与应用能力、阅读策略与技巧、文学鉴赏与情感体验以及批判性思维与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提升,而运用合适的策略,可以帮助他们成为独立思考、全面发展的读者和学习者。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河实验小学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