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助大家写好观察日记
2024-10-12晓艳
今天,妙老师教大家三招,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的文字要准确。我们观察的对象是动物、植物或身边的事物。对待科学,我们应该抱有严谨的态度。同样,观察日记的文字也要力求准确。这就考验大家对语言文字的把控能力了。比如,我们在写观察日记时,可能会用到“溶化”或者“熔化”一词。如何区分它们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对“溶化”的解释是(固体)溶解,对“熔化”的解释是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变为液体,如铁加热至1530℃以上就熔化成铁水。两者使用场景不同,一般不能混用。大家在落笔前,要多查工具书,分辨清楚词语使用的场景,dff559fb69aad9f001ebe534f33c4297bf2f6de1b68164d2450c39d1dab7e8b3避免因为语言文字使用不当带来的错误。
观察要按照顺序进行。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我们可以选择相应的观察顺序。我们观察天体的时候,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空间方位顺序来进行观察。观察植物或者动物的时候,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或者结构顺序来进行观察。比如,我们观察一只蝴蝶的身体结构时,一般按照“头—胸—腹”的顺序来观察,也会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写。如果按照“腹—头—胸—头”的顺序来观察和写,会让人觉得观察日记写得没有章法。这里要注意,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是在落笔前就要构思好的,不要边写边想哟!
要写下自己的观察心得。很多时候,在我们写观察日记之前,无数人已经对我们所观察的对象有过详细的研究了。那我们写这篇观察日记的意义又在哪里呢?写观察日记,不仅是我们梳理自己观察所得的过程,更是汇总我们思考结果的过程。在观察的过程中,我们产生了哪些联想,关于观察对象有哪些猜测,都可以有根据地写进我们的观察日记中。这样,我们的观察日记不仅充实,而且会非常具有可读性。
以上三招,是妙老师的独家分享,希望大家读后能获得写作启发。如果时间充裕,我们还可以分步骤地为观察结果画图。图文并茂的观察日记,一定会更能获得读者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