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5 kV变电所适应性技术改造方案研究

2024-10-12包智文

机电信息 2024年19期

摘要:近年来,35 kV变电站超负荷运行现象严重,线路老化、绝缘缺陷及断线开裂问题频发,亟待调整和优化。现从东源供电局35 kV变电站适应性改造项目出发,展开前期勘察,制定了改造方案及调度计划;依据安全作业标准,展开分段改造施工,进行接地调整和线路优化;配合施工风险管控措施,保障变电所改造项目安全落地,为35 kV变电所技改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键词:35 kV变电站;适应性改造;工作任务;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TM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0797(2024)19-0024-04

DOI:10.19514/j.cnki.cn32-1628/tm.2024.19.006

0 引言

东源供电局辖区内35 kV变电所投入使用年限较长,线路积尘老化情况较为严重,变电前瞻性设计不足,变电系统超负荷问题明显。为进一步增强变电运行效益,提升用户用电质量,2023年东源供电局就35 kV变电所运行中的关键问题,设计年度20 kV及以下支线技改修理方案,以《广东电网规划技术导则》《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10 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等为依据,展开10 kV架空线路的整改和优化,关键内容如下。

1 前期工作准备

1.1 前期勘察

东源供电局辖区内35 kV叶吉变电站和35 kV康禾变电站运行环境较为复杂,投入使用年限较长,其中:

1)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绝缘保护装置老化问题严重,杆塔不稳固现象明显。

2)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可能出现两点接地造成的保护误动。

1.2 改造方案

本项目对35 kV叶吉变电站和35 kV康禾变电站进行适应性改造,主要涉及母线分段改造、接地调整和绝缘保护升级三个方面[1],如表1所示。

1.3 调度计划

1)停电线路: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2杆2T1开关至35 kV康禾变电站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7杆7T1开关。

2)带电线路: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2杆2T11刀闸架空线路侧保留带电,如图1所示;35 kV康禾变电站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7杆7T11刀闸架空线路侧保留带电。

2 技术方案

2.1 分段改造

本次35 kV变电所适应性技术改造采用分段作业方式,在不停电改造原理基础上,分步进行35 kV叶吉站和35 kV康禾站的保护升级[2]:

1)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2杆断开2T1开关,拉开2T11刀闸,拉开2T12刀闸。

2)35 kV康禾变电站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7杆断开7T1开关,拉开7T11刀闸,拉开7T12刀闸。

3)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电站分支线#1杆断开1T1开关,拉开1T11刀闸,如图2所示。

2.2 接地调整

2.2.1  新装接地线

35 kV变电站10 kV支线设计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接地不合理问题。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3杆至#4杆,#8杆至#9杆)、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1杆至#3杆,#53杆至#54杆)和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22杆至#23杆)缺乏接地保护装置,过载运行时风险较大,应新加装接地线并编号,如表2所示。

2.2.2 临时接地保护

35 kV变电站直接进行接线改造容易出现短路事故,造成人员伤亡[3]。因此,不停电作业前应在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绕嶂电站分支线和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分别加装1组临时接地线,即:

1)在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3杆往#2杆侧装设10 kV临时接地线1组;

2)在35 kV康禾变电站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21杆往#22杆侧装设10 kV临时接地线1组;

3)在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电站分支线#1杆1T11刀闸架空线路侧装设10 kV临时接地线1组。

2.3 线路优化

本次改造过程中,35 kV变电站10 kV支线老化情况较为严重,部分线路设计不合理现象明显,在处理过程中应按作业计划逐线调整或更换[4]。

2.3.1 绕嶂支线施工

1)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1杆更换高压刀闸、避雷器及引线、跳线线夹,拆除放电间隙;

2)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1杆至#2杆更换绝缘导线、直线杆改耐张杆;

3)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1杆黄沙#1公变加装高压刀闸,更换避雷器、跌落式熔断器及引线、低压刀闸、变压器至低压刀闸段导线;

4)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1杆黄沙#1公变T接至黄沙分支线#15杆;

5)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1杆1T1开关二次线路短接;

6)拆除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1杆黄沙#1公变跌落式熔断器上引线;

7)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绕嶂分支线#55杆至#56杆调整导线弧垂,#55杆直线杆改耐张杆。

2.3.2 黄沙支线施工

1)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15杆至绕嶂分支线#1杆更换绝缘导线、直线杆改耐张杆、扶正电杆及加装拉线;

2)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9杆至#10杆更换绝缘导线、直线杆改耐张杆;

3)拆除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3杆3T01RD跌落式熔断器上引线。

2.3.3 706环网支线施工

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环网支线#22杆更换高压刀闸及避雷器、22T1开关二次线路短接。

3 风险管控

3.1 杆塔作业保护

在分段接线改造、老化区段检修及挂接地线、接地装置时,应先注意核对线路名称和工作地点杆塔号是否正确,检查杆塔是否牢固、登高工具是否完好等。确定无问题后,再使用有后备保护绳的双背带式或全身式安全带进行登高防护,安全带和保护绳应分挂在杆塔不同部位的牢固构件上。当后备保护绳超过3 m时,应加装缓冲器,后备保护绳不应对接使用。

3.2 带电作业保护

在进入带电作业区域时,检修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穿工作服;按指定范围进行工作,严禁超出工作范围工作或触及与工作无关的设备;与带电设备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控制在1 m以上;使用合格的工器具,必要时应配置带电保护和接地保护等。

尤其是在35 kV叶吉变电站10 kV叶潭丙线706黄沙分支线#2杆2T11刀闸架空线路侧保留带电和35 kV康禾变电站10 kV康禾下线704环网支线#7杆7T11刀闸架空线路侧保留带电区段,人员需配置带电检测装置,穿带电作业服,避免由误触误碰引起的人员伤亡。

3.3  现场标识设置

在工作区域四周装设临时遮拦,遮栏上挂“止步,高压危险” “注意,有带电设备,高危险区域”标识牌,停电作业区外全部区域视为带电区域,任何人不得在带电区域开展工作。

在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前,施工人员不得进入工作现场,不得进入遮栏内和触及设备。在办理工作许可手续后,施工负责人必须始终在工作现场认真履行监护职责。当工作地点分散、监护有困难时,要增设专职监护人,及时制止违章作业行为。

3.4 工器具管理

本次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设备、工具、材料较为复杂,在现场管理过程中应按照工器具清单(表3)进行检查,确定是否存在遗漏。若存在遗漏,应及时到场进行查找,若已收装,应对工器具完好性进行二次检查,确定无问题后方可入库。

4 总结

35 kV变电站适应性技术改造过程中应针对线路老化问题、馈线保护不足问题、继电保护缺陷等进行合理优化和整改,针对用户逐年增长的用电需求,不断进行扩容规划和增容改造[5]。尤其是在施工内容设置时,应结合环境、线路和设备情况,进行系统性和针对性调整及优化,使线路性能更加满足新时期用户需求,为35 kV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传瑾.35 kV银烧Ⅲ/Ⅳ线适应性技术改造[J].电世界,2022,63(4):29-32.

[2] 毛瑞强.万荣县110 kV变电站改造设计及实现[J].通信电源技术,2023,40(9):63-65.

[3] 李佳林.220 kV变电站电气一次改造技术方案研究[J].电器工业,2023(2):52-55.

[4] 魏永生.变电站35 kV刀闸闭锁回路改造设计与实践[J].商情,2013(8):289.

[5] 胡文华,王伟颖,陈波,等.黄渡500 kV变电站增容改造实施方案[J].电力勘测设计,2022(11):33-40.

收稿日期:2024-05-08

作者简介:包智文(1985—),男,广东河源人,建筑机电安装工程师,配电工程专责,主要从事配电工程的施工及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