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昳丽西岛

2024-10-12杨威胜

现代青年·精英版 2024年9期

浏览互联网络,忽然发现三亚西岛已成为各地游客打卡的网红之地,对昳丽西岛渔村充满赞誉之词。

西岛之于我并不陌生。那独特的珊瑚石民居和古朴的渔家风情,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吸引着我多次上岛拍摄记录影像。

再次走进与三亚隔海相望的西岛,所见所闻,颠覆了我的感官认知。具有400多百年历史的海岛渔村,如今已蜕变成靓丽的秀美渔村,俨然一座小城镇,着实令人心生震撼,刮目相看。

我带着20多年前拍摄的相册,试图“按图素骥”找出原来拍摄的对象和场景,结果却物是人非找不到北。

西岛路牌

昔日散乱无序的渔民村落,已划分为“百年老屋区”“西岛文创馆”“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渔村集市”和“渔村广场”等区块。低矮散落的珊瑚石头屋周遭,已筑起幢幢新颖别致的渔家新楼和民宿,每户人家的门楣上都挂了门牌号码。曾经沙土飞扬的小街巷,已铺设成沥青及青砖硬化道路,同时也命名了道路名称。街道两旁的小商店铺井然有序,小巷道两旁筑起珊瑚石围墙或篱笆栅栏。街头路口竖立着标识指引牌,路人很方便找到目标方位和路径。

行走在西岛的临海路,凭栏远眺,宽阔的海面、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彩、摇曳的椰树,阵阵海风吹拂,让人心旷神怡。

西岛女民兵纪念馆

映入眼帘的“西岛故事”“西岛院子”“稀岛民宿”“小康别院”“海上书房”“我在西岛等你”的招牌及称谓,为西岛渔村平添了一股文化气息和韵味。村容村貌的改变令人耳目一新,仿佛经过精心打扮的渔家姑娘,楚楚动人。

据介绍,西岛嬗变成为各地老少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得益于海岛渔村产业的成功转型,得益于赓续红色血脉基因,更得益于引入创意进村计划和文创改造的加持。这种创意性的文创改造,完全基于西岛的海洋文化、海岛渔村历史和渔家人文风情,依托旅游市场资源,凭借创意人的智慧、技能和天赋,运用具有人文地理价值和特殊物体标志等不同载体,融合多元文化元素创新, 去打造“美丽海岛渔村”和建设“幸福家园”。彰显浓厚的渔家风情,唤起海岛乡愁的记忆。

西岛海上书房。风吹哪页读那页

“西岛女子民兵连”无疑是西岛闪耀着革命历史荣光的金字招牌,也是西岛人引以为傲的“精神高地”。2007年在打造“美丽西岛渔村”之初列入规划建设,2021年6月21日,一座气势恢宏的纪念馆竣工落成。外墙面涂抹着鲜艳的红色,广场屹立着“八姐妹炮兵班”的群体塑像。墙壁上书写着“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昭示着西岛女民兵的家国情怀。让“飒爽英姿五尺枪”“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女民兵旗帜,高高飘扬,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西岛产业转型之初,有识之士和文创者把闲置的渔船改造成“海上书房”。

世代捕鱼的西岛渔民和孩子们,多么渴望在温饱之余能畅游知识的海洋,打开一扇了解世界的天窗。于是,将旧渔船精心改造成盛满书香的“海上书房”,成为西岛文创改造的一大创举和一笔浓墨重彩的华章。从此,拥有400余年历史的西岛有了第一个公共图书馆,开创了渔船不仅可以装载鱼获物质还可以满载图书精神食粮的历史。有了书房的岛,是不一样的岛。海上书房在海风里,风吹哪页读哪页,让渔家子弟在知识的海洋里浸养遨游,让渔家人在人生的征途上重新起航。

得到保护的西岛珊瑚老屋

拥有百年历史的西岛珊瑚石屋,承载了无数西岛渔家的人文故事。每一个斑驳的物件,都在讲述着渔民耕海牧渔的坎坷经历。这里成了重点保护对象,也是创意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实施创意改造的载体和空间。

独具特色的西岛“百年老屋区”,许多珊瑚石头老屋的墙头、屋檐、石壁、窗橼,将废弃渔船上的船舵、船锚、船桨、破渔网,或一根缆绳、一段朽木、一块船板、一条铁丝、一枚海贝、一堆珊瑚石,经合理有序地放置,这些废旧物品,摇身一变,成了西岛渔村吸人眼球的艺术品。

经过精心巧妙的组合“智造”,珊瑚石头老屋顿时有了新意,有了审美情趣、有了艺术魅力、有了创意活力,有了海岛渔村特色,变成栩栩如生的文创作品,散发着浓浓乡愁思绪。辅以梦幻霓虹灯光的映射,古老陈旧的老屋焕发出勃勃的生机活力。成为四海游人八方来客,争相上岛参观游览居住的网红打卡之地。

一块块废旧的渔船木板,在改造西岛老街老屋的文创实践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意者把一块块木板裁切成长短不一的鱼尾状,涂上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油彩和各种图形图案,或环绕圈成“心形”,或彩绘变成“鱼游”形状,或放射状地嵌入墙体立面,使得老街道老店铺的旧墙体立面,有了色彩斑斓吸人眼球的新意和观感。许多游客纷纷到此拍照留念。

在临海路20号,有一间经过文创改造与众不同的小门店,店面外墙装饰了各种颜色图案的鱼尾状木板,仅留出一扇稍大的窗户。窗台上摆着鲜椰果,挂着海螺贝壳小物件,摆放各种旅游纪念品。店里的冰箱冰柜占据了大半个空间。狭小的门店内只容下一位渔家小妹张罗买卖。许多游客和年轻的西岛哥西岛妹,在小店消费购物买东西。我好奇地问渔家小妹:“你的小店生意真不错!”回答很干脆:“因为我的小店美丽漂亮呗!”。

经过文创改造的小门店,引人瞩目
废弃渔船文创改造成“海鱼”的作品

西岛码头与临海路的丁字路口,有一膄废弃的小渔船,被挪到岸上侧翻在地面,在船底部用不同颜色的油漆,绘画成一条巨形的热带鱼,不知疲倦地在海里翔游竞速。使这片三维立体空间平添了生机活力,凸显出渔村特色和魅力。

文创“智造”者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一栋具有百年历史岌岌可危的珊瑚石老屋,现已无人居住。老旧的外墙在沧桑岁月的磨砺下,斑驳脱落,裸露出珊瑚石墙体,显得垂垂老矣。在打造“美丽海岛渔村”的文创改造中,西岛人用彩绘的手法,从高处的小窗口绘画出从海里捕捞的海鱼,一直流泻到墙根。就像渔民捕鱼丰收从船舱里卸下无数的鱼获。

将海底打捞的一枚枚海螺贝壳,镶嵌入水泥围墙的表面,焕发出五光十色的迷人色彩。

在西岛中横路六巷,有一个名字颇让人寻味的“稀岛民宿”。主人脑洞大开,在约20米长的院落围墙,竟然把收罗积攒的数千枚大小海螺贝壳嵌入墙面,仿佛组成海洋中的一个生态群落,围墙成了展示海洋生物的长廊,闪耀着五彩斑斓的光泽。只要客人路过此地,无不在此停留驻足,观看欣赏,拍照留影,情不自禁地为主人的文创意识赞叹。

世代漂泊海上捕鱼为业的渔民,对渔船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西岛渔村市场路六巷6号的房东麦永芳,是一位地道的渔民,自打渔村产业转型后,他把拆解渔船带有锈蚀铆钉的旧船板搬回家,用渔船木板装饰屋檐,并排摆放在新建楼房的门前。猜想,渔家人习惯了在海上漂泊的日子,睡梦中和渔船不离不弃,在梦幻搬的大海上追逐远方的梦想。

在文创馆展示区,有一匹奔马模型,它是用废旧的钢筋铁丝、朽木烂板材料扭曲缠绕加工而成,马背上插上扇形伸展开的海树。飞奔的骏马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西岛文创展示馆的“拉弓射箭”作品
西岛珊瑚海螺贝壳围墙
西岛居民文创装饰门庭院墙

走遍西岛渔村的各个角落,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文创改造不仅改变了海岛渔村的颜值,也激发了村民参与“文创”实践的热情和积极性。

村民们利用廉价废旧不起眼的实物,在自家的小楼庭院装点门厅院墙。大家纷纷在自家庭院内外,栽种热带花卉果树;用大海赐予人类的各种珊瑚海螺海贝,摆放出有品位、有情趣、有艺术美感的形态,不仅吸引了游人也同时取悦了自己,陶冶高尚的情操,美丽一方天地。

西岛之行,为我提供了再度拍摄记录昳丽西岛的绝佳素材和时机。

西岛“百年老屋区”“西岛女子民兵连”纪念馆,珍藏了无数西岛的感人故事,是一笔厚重的历史遗存,也是西岛渔村的人文底色。我佩服西岛社区居委会,在响应海南省委建设“美丽海南百镇千村”和三亚市委建设“十镇百村”的号召,抓住机遇积极引入“创意进村”计划,在打造“美丽海岛渔村”和“红色国防教育基地”的实践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有意识地融入西岛人文资源,成功地加以文创植厚,使得西岛渔村才有了熠熠生辉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