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广西灵山岭头节习俗的“活态化”路径

2024-10-11陈思萍

炎黄地理 2024年7期

灵山岭头节是广西钦州一带的传统节日,以“吃岭头”“跳岭头”形式为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承载着庆丰收、祈丰年、避邪趋吉的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民间节庆被淡化,如何使其在新时代焕发活力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研究旨在探索“活态化”路径,即在保护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元素,提升影响力,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推动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为其他地区的传统节日提供借鉴。

新时代下广西灵山岭头节的概述

广西灵山岭头节源于商周时期的“跳岭头”娱乐活动,历经发展融合壮汉文化,如今成为一个集宗教、民俗、文化于一体的重要节日。节日主要包括“跳岭头”和“吃岭头”两大习俗,前者为祭祀祈福,后者表达喜庆丰收。这一习俗承载着深厚的文化价值,是传承和弘扬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

“跳岭头”源自商周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古代娱乐匮乏,“跳岭头”成为民众享受,聚饮“吃岭头”满足社交需求,功能多样化。明末清初时期,岭头节从钦州传入灵山地区,并与汉族文化相融合,逐渐形成一个壮、汉合璧的节日。自从传入灵山地区后,岭头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在东圩(现灵城)和鸣珂江两岸地区更是蓬勃兴盛,成为岭头节的核心地带,几乎每个村庄都会举办岭头节庆祝活动。

岭头节历时数月,自农历八月初二至十一月中旬,以一个“社”每年举行一次,虽节庆日期固定但各地排期不一。节日的寓意是庆祝秋季丰收,期待来年更好。随着时间的推移,灵山岭头节逐渐演变为一个集合了宗教、民俗和文化的庆祝活动。

“跳岭头”。岭头节中,“跳岭头”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通常多在村边缓坡岭头上举行。“跳岭头”这一祭祀活动由音乐和舞蹈两部分组成。舞师会根据舞蹈段落中的角色,选择相应的服饰和面具来表演。他们将进行程式舞蹈,展现出每个角色的独特个性。在舞蹈的伴奏下,乐师会演奏打击乐器鼓和锣。在祭祀过程中,有一人击象鼓来指挥整个活动,还有两人敲击锣来配合鼓声。老道公则会根据音乐的节奏有序地完成每一个程序。舞者通过舞蹈来表达祭祀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以及祈求庄稼丰收、人畜平安的祝愿。

“吃岭头”。在灵山县的许多地方,有“食岭头”的习俗。这个习俗在农村比过年还要热闹。届时,每家每户都会宰杀鸡、鸭,杀猪宰牛,准备丰盛的宴席招待客人。宴席的规模各个家庭不尽相同,有的摆上三两桌,有的则是八桌、十桌,甚至几十桌。按照传统习俗,主人家接待的客人越多,就越开心,脸上就越有光彩,来年必定会六畜兴旺、五谷丰登、好运连连。

在岭头期间,村民们都会做特色美食“叶素糕”,以招待客人和回馈亲友。内含豆子、糖粉、芝麻,花生等米浆苞,两个一串,似恩爱夫妻,如和睦手足,又像挚交好友。“叶素糕”不仅味道独特香醇,且意义独特,送给亲朋好友最适合不过。近年来,也有乡民拿自家米去榨米粉条,以此表达丰收的喜悦,也是送人的常礼,成为灵山人庆祝岭头节的特色习俗之一。

灵山岭头节是广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当地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精神。它具有以下特点和价值:

祭祀祈福。“跳岭头”是一种祭祀活动,旨在驱鬼逐疫、酬神纳吉,祈求丰收与平安。傍晚时分,活动开坛,班首戴面具、穿兵甲,边舞边唱,祈求祖师爷庇佑,收禁妖邪。随后,舞狮表演各式舞段,如“扯大红”“跳三师”等,每段间穿插歌唱人物故事。通宵达旦后,最后跳“收精”“赶龙船”,象征将邪魔瘟疫精头封入纸龙船,送至河边焚毁,寓意灾害随水而去,祈愿吉祥安康。这一传统仪式承载着村民的美好愿景和深厚信仰。

多元文化融合。“岭头节”是一个聚满人气的民间艺术节,它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融合性和民众参与的广泛性。“岭头节”结合了壮族和汉族的文化精髓,体现了壮汉民族的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民族团结与文化互鉴,具有重要价值。同时,“跳岭头”以民间信仰为依托,吸纳和展示丰富的民族民间歌舞、戏剧等文化因素,融节日习俗、信仰习俗、村社习俗、宗教习俗、娱乐习俗为一体,文化内涵极为丰富,展示了多元的文化面貌。

传承民俗文化。岭头节习俗是广西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习俗中的祭祀、舞蹈、音乐等元素,可以代表当地人民的审美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岭头节的庆祝活动,可以让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此外,通过举办节日活动,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

灵山岭头节的节日现状与发展

灵山岭头节,作为当地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民俗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间情感。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一节日面临着挑战和发展困难。

灵山岭头节是当地村民为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举行的盛大节日。如今,这一节日已经演变成一个集祭祀、娱乐、社交于一体的综合性民俗活动。每年农历八月至十一月,灵山各村屯都会轮流举办岭头节,热闹非凡。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年轻人对待这类传统缺乏兴趣,越来越冷漠地看待岭头节的传承与发展,老一辈的年龄越来越大,有心无力,尽管岭头节在当地仍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参与度,但其整体规模和发展态势却不尽如人意。

灵山岭头节在传承和发展方面面临着困难。第一,在宣传方面,政府并没有着重介绍岭头节,没有关于岭头节的文物宣传,专门的网络宣传也薄弱,只有极少部分当地人过岭头节时发的视频。在网上流传的视频也没有太多更新。此外,部分村民认为举办岭头节浪费资金,觉得没必要举办该节日,没有专门筹办举办“跳岭头”祭祀仪式的资金。第二,传承人的培养和接班人的问题亟待解决。目前,许多老一辈的传承人已经年迈,而年轻一代对岭头节的传统仪式和文化内涵了解不足,部分年轻人对传统节日的认同感和参与意愿逐渐减弱,缺乏兴趣和动力去学习和传承,人们没有意识到岭头节文化传承的重要性。第三,岭头节的创新和发展不足。传统的岭头节活动形式相对固定,缺乏创新,难以适应现代社会的审美需求和文化消费习惯。另一方面,由于现代化的冲击,大部分村屯只“吃岭头”不“跳岭头”,不重仪式随意吃,“跳岭头”已经不是岭头节必备的仪式活动,“跳岭头”在人们心中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灵山岭头节习俗的“活态化”实施路径

广西钦州灵山岭头节作为当地一项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其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共同努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岭头节的传承与发展,让这一传统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灵山岭头节作为广西地区的特色民俗节庆,其传承与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支持与引导。地方政府应加大对岭头节的宣传力度,通过组织宣传活动、发布文物保护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来提升节日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在媒体平台上发布关于岭头节的专题报道和纪录片,广泛传播岭头节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文化价值,借助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并推广地方文化。例如,可以制作岭头节专题纪录片,通过电视台和网络平台播放,提高公众对岭头节的认知度和兴趣。同时,政府应积极培养和支持岭头节的传承人,通过设立非遗传承人培训项目和文化传承奖项,鼓励年轻一代参与节日的保护与传承。例如,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岭头节的传承与发展。这些资金可以用于举办节庆活动、培训传承人等,为岭头节的传承提供物质保障。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对岭头节进行保护和规范。强调岭头节仪式的重要性,让参与熟悉岭头节的人,意识到岭头节文化传承的重要性,鼓励村民恢复“跳岭头”等传统仪式活动,让岭头节回归其原始的文化内涵,以确保岭头节的传统形式得到传承。还可以在中小学开设相关课程或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将岭头节文化融入地方教育中,让学生从小了解和热爱这一民俗活动。

社会组织作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桥梁,是推动灵山岭头节习俗“活态化”的重要力量。地方文化协会、民间团体等可深入挖掘岭头节的文化内涵,整理并传承相关仪式,通过举办研讨会、展览等方式展示岭头节的独特魅力。例如,文化协会可以定期举办岭头节主题活动和讲座,邀请老一辈传承人进行文化解读和仪式展示,也可以举办岭头节仪式演出活动,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岭头节,增强公众对节日的理解和认同。这些组织还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参与节日宣传,提升民众的参与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感和归属感。同时,非政府组织可以为岭头节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资源共享,推动节日活动的多样化和持续性发展。此外,网络平台的积极参与也能扩大岭头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将岭头节保护和传承下去。

为了使灵山岭头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生机,必须在保持传统核心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在推动灵山岭头节的发展过程中,应充分尊重和保护其传统元素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岭头节的文化内涵,整理和研究其历史渊源、人物故事等,为岭头节的传承提供丰富的文化素材。例如,可以保留传统的“跳岭头”祭祀仪式,节庆日期等,让人们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在保留传统元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融入现代元素,对岭头节的庆祝形式和内容进行适当的创新和调整,丰富节日形式和内容,满足现代人的审美和文化消费需求。例如,节日仪式活动可以引入现代舞蹈、音乐等艺术形式,与“跳岭头”传统活动相结合,打造更具观赏性的演出,让人们感受到节日氛围。除了传统的“跳岭头”活动外,还可以开展岭头节主题的摄影比赛、征文比赛等文化活动,吸引更多人关注和参与。节日寓意与时俱进,随着社会的变迁,人们对岭头节的文化需求从对温饱的祈祷转变成了家人团圆的象征,我们应该顺应时代的需求但同时也保留传输旧时对温饱的祈祷,将人们的切实感受融入岭头节,成为岭头节文化的一部分。

新时代背景下,广西灵山岭头节的“活态化”探索,不仅是对这一传统民俗节日的保护与传承,更是对其文化价值的再发现与再创造。在历史悠久的灵山岭头节中,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如“跳岭头”和“吃岭头”,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还蕴含了深厚的祭祀祈福、民俗文化传承等文化价值。然而,当前岭头节在传承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如节日仪式影响力减弱、年轻一代参与度不高等。要实现灵山岭头节习俗的“活态化”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首先,地方政府应当加大对岭头节的支持与引导,通过文化宣传、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增强节日的社会影响力。其次,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和推动,通过组织活动、开展研究和倡导保护,凝聚社会各界的力量。同时,必须注重传统与创新的融合,在保留传统精髓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元素,丰富节日形式和内容,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和参与,增强节日的时代感与吸引力。通过这些努力,不仅能有效解决灵山岭头节的发展问题,还能在新时代背景下,使这一传统节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真正实现其文化价值的永续传承,也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注入新的活力。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313830098。

(作者单位:广西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