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啦啦操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促进的作用
2024-10-11宋雨芳马岩
摘要:啦啦操作为一项独立的体育运动项目,在我国受到了广大青少年的推崇与喜爱。啦啦操在运动的过程中具有新兴、时尚的特点,且在文化上体现出独特性、内容时代性、个性化以及团队协作性的特征,这种文化特色恰好与青少年的心理需求所一致,将啦啦操作为增强体质健康的运动,可以有效推动青少年在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以及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提升,如此一来不仅推动了啦啦操在我国的创新发展,同时还为青少年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路径。本文分析了啦啦操本身的特点以及功能,同时阐述了啦啦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意义,由此提出啦啦操对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以此提供实践参考。
关键词:啦啦操 青少年 体质健康 身体素质
中图分类号:G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18-091-3-ZQ
啦啦操项目诞生于美国,起初的啦啦操主要是为了激励外出打仗以及打猎的战士,通过动作技巧以及音乐节奏上的演变,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因此啦啦操从根本上就能展现出表演人员的青春活力,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展现作用。啦啦操于2001年左右在我国推广,啦啦操用自身独特的魅力成为了活跃氛围,具有市场潜力的优秀体育项目。在啦啦操的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动作新颖化且多元化,能够通过极强的感染力来获得年轻群体的喜爱。它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发展,如此一来不仅展现了啦啦操文化,且让青少年文化充满正能量。
1、啦啦操的特点与功能
1.1、啦啦操的特点
在啦啦操的成套动作中,多以舞蹈、跳跃、翻腾、旋转等为基础。啦啦操定义为在音乐伴奏下,通过运动员集体参与完成复杂、高难度的基本动作与舞蹈动作、该项目所特有的难度、配合过渡等动作内容,充分展示团队高超的运动技巧,体现青春活力、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并努力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一项体育项目。
啦啦操作为一项团队体育运动,对身体素质的要求有一定标准,在啦啦操队员呐喊的同时,在动作上也要连贯,通过具有协调、灵活、力量感的技术技巧来表演动作。啦啦操队队员在比赛中一刻也不能放松,高质量地完成技术动作也是得到观众认可,获得高评分的比赛胜利的关键因素。因此对于啦啦操队员来说,啦啦操成套的技术技巧性动作、舞蹈动作以及难度动作等是最为基本的方面,这些动作看似简单,但在连贯表演的过程中会耗费大量体能,如果啦啦操队员本身的毅力和耐力低,将难以完成体力消耗大的成套动作。当队员将一系列的动作游刃有余地表演出来时,也就让表演更加的引人入胜。当然,啦啦操对团队队员之间的配合能力也有极其高的标准和要求,如果有一名队员失误,将会影响啦啦操成套所展现的舞台视觉效果,使其大打折扣。
啦啦操对队员的性格也有一定的要求,这是由啦啦操的性质决定的,啦啦操队员应该具有热情、欢乐、活泼的性格,同时需要具备合作、尊重、奉献的积极精神,这样队员不仅可以在新环境中不断尝试新鲜事物,还能够和新朋友和谐共处,这就要求队员必须对啦啦操充满热情,融入群体。
1.2、啦啦操的功能
首先,啦啦操具有强大的凝聚团队力量的作用,它作为一项集体运动项目,单人是无法独立完成的,成套中的队员之间的配合环节都需要队员之间的共同努力,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将直接影响啦啦操成套最终舞台效果的展现。青少年在接受教师的正确引导和训练,同时也是培养青少年语言沟通能力的重要时机。这也就代表着队员之间应该相互了解,聆听队友之间的想法,尊重队友的意见,如果团队中的队员缺席训练,会影响到队员训练的积极性,甚至影响到整个团体编排、展现的效果;
其次,啦啦操具有训练队员意志力和身体耐力的功能,且啦啦操是一项具有危险性的运动,在托举动作中,啦啦操队员须全身心的投入练习,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力量,就会导致受伤甚至骨折,这也就要求啦啦操队员应该练好基本功,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和力量;
最后,啦啦操具有心理调节的作用。啦啦操要求队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全程面带微笑,并保持愉悦的心情,展现出队伍的青春活力,从而给观众带来积极向上,振奋人心的感受,同时让人感受到朝气蓬勃的青春气息。它作为一种态度,反映出来的气息应该是活力、向上的,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及审美需要。
2、啦啦操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意义
首先是对啦啦操项目的发展推动作用,啦啦操在2011年开始便在高校中得到了广泛推广,许多校园甚至全国各省都在开展啦啦操竞赛,这种具有活力的运动形式符合青少年的审美需求,因此也能够看出青少年对啦啦操的认可。当青少年这一群体加入到我国啦啦操的发展环境中,也促进我国啦啦操的快速发展,可以借助青少年、借助校园使得啦啦操本身的文化得以展现,从而获得大众的广泛认同;
其次,有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建设。在当前的教育阶段,考验指标不会局限于青少年的智育发展,青少年的心理素质、思想观念、社会适应能力、与人交际能力、价值取向都是重要指标。啦啦操能够通过运动的方式培养青少年的团队协作及团队凝聚力,感受啦啦操项目积极向上的热情,如此能够培养青少年性格、能力以及知识,同时还提高了身体机能;
最后,两者的协调发展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主要是从长远意义得以看出的,青少年文化的构建能够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培养。青少年周边的文化涉及了多元方面,啦啦操文化中的荣誉感、集体责任感、号召力,与社会主义荣辱观中的诸多内容相吻合,因此将啦啦操文化融入到青少年运动锻炼当中,不仅能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而且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流导向。
3、啦啦操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
啦啦操对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不仅在于它的基础训练效果,更在于其对青少年身心全面成长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既具体又深远,涵盖了体质增强、能力提升、心理成熟等多个层面。
3.1、啦啦操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就当前我国啦啦操运动来说,青少年参与者中女生比例远远高于男生。经过相关啦啦操学者的研究成果及调查表明,啦啦操在运动的过程中,动作呈现出幅度大、频率高的特点,无论是在训练还是比赛的过程中运动员都能够消耗大部分的体力,这对于身体形态的改善来说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果能够长期坚持啦啦操的训练,不仅能够改变由长期不正的坐姿、以往不良形态对身体的影响,同时还能够凭借啦啦操让身体形态向更好、更优的方向发展。
青少年正处于人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及时保证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以及心理健康,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能够选取契合青少年自身条件的运动形式,那么青少年便能够借助这一形式进行运动,从而优化改善青少年自身的身体形态。在啦啦操训练过程中,还能够增强身体素质,加强肌肉力量,减少体内多余脂肪,促进身体肌肉良好发展,这无疑是对身体形态的优化带来了极大辅助。
3.2、啦啦操对身体机能的影响
身体机能主要是指身体系统展开的生命活动。人们在后天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跑步、跳绳等锻炼有目的、有计划的强化自身身体机能,那么随之而来的便是心肌力量的提升,能够为人们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啦啦操运动的过程中,动作呈现出幅度大、持续时间长的特点,队员需要配合音乐节奏的变化而改变动作,这也就要求啦啦操队员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实验调查结果表明,有长时间啦啦操训练经验的青少年,在肺活量指数上得以明显改善,肺活量作为考察身体机能的关键指标,由此可以看出啦啦操运动对提升青少年身体机能具有推动作用,为青少年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3.3、啦啦操对青少年运动能力的影响
当前的教育环境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方式,让青少年向着智育的方向发展,而是倡导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健康发展。身体素质是评判青少年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主要是指青少年在活动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方面因素,这些因素包含体力、耐力、毅力、柔韧程度、力量等,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因素判断青少年体质处于何种状态。当然在人刚出生时,便已经有了体质的区分,这是因为家庭遗传因素导致的,先天性的体质较强可以支撑青少年做一些体育活动,但先天性的体质较弱也可以在后天训练中得以弥补,诸多合理有效的运动都可以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当下教育环境下,由于时代的迅速发展,互联网的出现,使电视、电脑、平板以及手机成为了青少年休闲打发时间的工具。现如今近视、肥胖、腰椎性疾病已经普遍在青少年中产生,同时也是困扰青少年发展的原因之一,导致青少年不爱运动,身体素质机能低下。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运动能力,学校及体育部也将测试分为诸多关键指标,例如速跑、仰卧起坐、引体向上等,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检测青少年的体质状态。而就啦啦操运动来说,在其训练的过程中能够兼备柔韧、力量、耐力、速度等诸多关键因素。在啦啦操的训练过程中,可以强化青少年的关节活动,由此带来的是关节周边的肌肉也随之强化。啦啦操能够在短时间内消耗极大的热量,这就要求青少年必须具备耐力以及速度素质,由此才能够形成啦啦操运动的基础。
3.4、啦啦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社会对青少年健康的关注不会局限在身体体质方面,同时还包括心理以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现阶段的青少年多数是独生子女,来到学校后难以适应学校的生活规律和作息,一时间不知道如何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往往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与同学出现矛盾。青少年在身体发育的过程中同时还伴随着心思敏感、细腻等状态,他们在该阶段会不断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因此无论是青少年的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心理引导,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建设。
(1)提升青少年自信心与审美能力。
啦啦操运动能积极展现出青少年的活力,积极向上,能营造集体感染力也是青少年喜爱啦啦操的关键因素,这种对个性表达的新颖方式配合着节奏鲜明的音乐,展现出来的是极具感染力的动作姿态。在啦啦操队员富有个性展现的过程中,一次次的成功会不断提升青少年本身的自信心,最终形成人格自信。同时,啦啦操的多样性和艺术性也培养了青少年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让他们在欣赏舞蹈美的同时,学会欣赏生活中的美。
(2)培养青少年协调合作能力。
啦啦操多以团体的形式出现,因此在学习及训练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求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在配合的过程中自然也就形成了团队意识,这也就强化了青少年的个人意识。通过对啦啦操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啦啦操比赛中队员的数量多集中于12-16位,诸多啦啦操动作的实现都需要队员之间的相互配合与支撑,例如啦啦操中的托举动作,考验的是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程度,当具备了这一要素时,才能够保证啦啦操的顺利进行。这种合作的过程可以锻炼与人交往的能力,拓展自身的社交范围,不仅让青少年学会了如何在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协作共赢,从而强化对社会的适应。
(3)促进青少年创新思维发展。
啦啦操是一个不断进行创新发展的运动项目,随着规则的变化,时代的特色元素可以融入啦啦操训练中并加以创新,最终体现在啦啦操成套中。青少年正处于创新思维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啦啦操训练中,通过成套编创、过渡衔接、队形的编排,可以积极培养青少年的创造能力并鼓励青少年将生活特色融入其中。
(4)锻炼青少年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啦啦操的训练过程也注重培养青少年的观察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训练中,教练会引导青少年观察和分析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表演风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建议。这种训练方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在面对问题时能够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
4、结语
素质教育在我国教育环境中已经大范围地展开,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是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有效培养。啦啦操在普及的过程中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它的感染力得到了诸多青少年的认可,对于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啦啦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自我特色,正是这种魅力让青少年在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强化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运动能力以及心理健康,帮助青少年强化与人交往的能力,增强与队员之间的沟通表达协作能力,激发青少年对运动的兴趣,总的来说,家长与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应重视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同时有效地将啦啦操融入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教育中。
参考文献:
[1]赵莹.参与技巧啦啦操运动对青少年价值观念的影响[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1(2).
[2]王洪.啦啦操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3.
[3]郭玉铸,刘松.啦啦操对青少年素养养成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6(7).
[4]王迎春.啦啦操训练对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实证分析[J].科技风,2020(22).
[5]严雅丹.啦啦操训练融入青少年教育的必要性研究[J].拳击与格斗,2021.
[6]王若斌,王艳梅,林千万子.啦啦操对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6(12).
[7]王彦旎.舞蹈啦啦操教学对培养青少年团队合作意识的影响研究[J].尚舞,2021(6).
[8]任孝.我国啦啦操运动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9]田颖华.论啦啦操运动对中学生积极性心理品质的研究[J].青少年体育,20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