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億藍海市場風起 低空經濟:元年启幕 蓄勢待發
2024-10-11許曉楠
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之一,低空經濟正日益成為國家聚力發展的產業「新賽道」。
低空經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航空器研發、生產、銷售以及低空飛行活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保障、衍生綜合服務等領域融合發展,蘊藏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2024年4月,賽迪顧問對外發佈《中國低空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報告》測算,2023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達到5059.5億元(人民幣,下同),增速高達33.8%;預計到2026年,中國低空經濟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達到10644.6億元。
通過信息化、數字化管理技術賦能,低空經濟將實現以智慧空中出行為代表的綜合立體交通和低空融合飛行,成為推進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
[風起]
頂層設計不斷完善,地方政策利好頻發,萬億市場規模的低空經濟已然蓄勢待發。
一架架能夠實現安防、巡檢作業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輪番登場,一台台能夠應用於低空經濟的硬件設備陸續亮相……曾經出現在科幻電影裏的場景逐漸「走入」我們的日常生活。
2024年以來,密集的政策支持加速推動低空經濟相關技術的轉化。此前中國民用航空局向億航智能頒發的EH216-S無人駕駛載人航空器系統生產許可證,被認為標志著中國eVTOL(電動垂直起降航空器)產業鏈正式進入量產階段。
物流行業也迎來了低空經濟新賽道。「無人機送貨」場景在多個城市變為現實,「火箭送快遞」、「全球小時達」等新詞匯正在成為人人可以享受的服務項目。政策持續推動下,2024年或將成為低空經濟元年。
低空經濟元年或至
2010年以來,中國為推動低空經濟發展先後頒佈了一系列政策法規。2021年2月,中國首次將「低空經濟」概念寫入國家規劃;2023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低空經濟提升至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高度;全國工業和信息化工作會議提出打造低空經濟等新的增長點。《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和《擴大內需戰略規劃綱要(2022-2035年)》中均提出了發展低空經濟的目標。2024年全國「兩會」,「低空經濟」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將作為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打造新增長引擎。2024年3月,《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正式發佈。
地方層面,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已有深圳、廣州、上海、合肥等26個省(區、市)將低空經濟、通用航空等內容寫入地方政府工作報告。頂眉規劃和地方政策共同發力,低空經濟有望迎來加速發展。
比如,2023年底,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等7部門聯合印發了《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隨後於2024年1月出台了全國首部促進低空經濟產業的專項法規——《深圳經濟特區低空經濟產業促進條例》;南京擬開通120條以上低空航線;2023年底,合肥出台了《合肥市低空經濟發展行動計畫(2023-2025年)》。
2024年5月15日,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就《北京市促進低空經濟產業高品質發展行動方案(2024-2027年)(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提出技術創新、產業鏈、監管運行、應用創新示範、基礎設施以及安全防範體系等六大類、20小類重點任務,提出力爭通過三年時間,使低空經濟相關企業數量突破5000家,帶動全市經濟增長超1000億元。
風起之時,作為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發展引擎,以及重要產業載體,無人機和飛行汽車的迅猛發展頗為引人矚目。以無人機和eVTOL這兩個低空經濟細分產業看,無人機將成為最先落地的低空經濟產業鏈,農業、物流、醫療等場景正在商業化探索中;而eVTOL產業正處於商業化前夜,大多數公司正在加快產品研發和適航認證,以期未來在規模發展階段搶占先機。
無人機產業發展迅速規模躍升
近年來,中國無人機行業規範政策日漸明朗,民航局、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相繼發佈了一系列行業規範政策文件,從各部門的管理職責角度,提出無人機相關管理要求。尤其是隨著2024年1月1日《無人駕駛航空器飛行管理暫行條例》的正式實施,標志著中國無人機產業進入「有法可依」的規範化發展新階段。
得益於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持續賦能及市場應用需求的極大釋放,中國無人機產業呈現迅猛發展態勢。
據中國民用航空局副局長韓鈞在「交通運輸高質量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聞發佈會上披露的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無人機設計製造單位大概有2000家,運營企業接近2萬家,國內註冊無人機126.7萬架,同比2022年增長了32.2%;飛行2311萬小時,同比增長11.8%。根據Frost&Sullivan(沙利文)2022年發佈文章顯示,中國民用無人機行業市場規模2016-2021年增速為31.2%,未來5年將以36.5%的年複合增長率增長,至2026年將達到3643.5億元人民幣規模。其中,2023年中國工業無人機的市場規模為1134億元(包含無人機整機及無人機服務),中國已成為全球工業無人機行業版圖中最重要的一塊。
當前,隨著小型化、低成本、智能化和高可靠性等無人機優勢進一步顯現,中國工業無人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在地理測繪、農林植保、巡檢探測、通信中繼、安防監控、應急救災、物流運輸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深入,無人機作為行業新興工具,「無人機+行業應用」的模式已成為無人機的主流佈局形態。
飛行汽車市場潛力超萬億美元
2024年1月9日,小鵬「匯天陸空一體式飛行汽車」在北美CES亮相,可以通過折疊變形系統實現垂直起降,飛躍擁堵、障礙、河流等,滿足短距離低空出行需求,飛行汽車預計2024年Q4開放預訂、2025年Q4量產交付,如果順利實現,將成為全球首款面向個人用戶量產交付的分體式飛行汽車。
飛行汽車是一種結合了汽車和飛行器功能的交通工具,能夠在陸地上行駛和在空中飛行,當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不僅能解決交通擁堵難題,其應用場景還可從日常出行的基本用途拓展到其它領域。
eVTOL是指以電力作為飛行動力來源,且具備垂直起降功能的飛行器。相對傳統飛行器.eVTOL在安全性、智能性、經濟性和環保性方面優勢顯著,可在低空快速流動與靈活作業,有效緩解地面交通擁堵問題。隨著各類上遊材料端和中遊配套的不斷發展,eVTOL飛行器(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作為低空經濟的首選工具、最重要的載體之一,潛在發展空間大。eVTOL未來的潛在應用場景包括UAM(城市空中交通)、區域客運(RAM)、貨運、個人飛行器、緊急醫療服務等。
鑒於目前行業的蓬勃發展,從事飛行汽車研究和開發的公司總數激增。到2021年上半年,有超過200家企業或機構正在研發約420種型號飛行汽車產品,主要是航空公司與汽車企業研發生產。
隨著各類上遊材料端和中遊配套的不斷發展,eVTOL飛行器正在走向落地。2023年工信部等四部門印發《綠色航空製造業發展綱要(2023-2035年)》,明確提出到2025年eVTOL實現試點運行;到2035年建成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綠色航空製造體系。MorganStanley預測到2040年,自動駕駛的eVTOL市場可能高達1.5萬億美元。
根據摩根、德勤、羅蘭貝格等咨詢機構的預測,2030年飛行汽車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3000億美元,2040年更將突破1萬億美元,2050年全球主要城市空中將有9.8萬輛飛行汽車飛馳。
據預測,飛行汽車產業未來總體可分解為三大核心市場:共享出行、貨運、短途航空。首先是共享出行領域,替代少量打車與傳統商業直升機通勒市場,提供省時又經濟的中短途出行,預測共享出行在2040年美國市場規模將達1280億美元;如飛行汽車超預期發展,規模可達3440億美元;如發展不及預期,規模將為440億美元。
其次貨運領域,飛行汽車將優先發力替代一部分傳統短途航空貨運和中短途卡車貨運,未來核心城市中央倉到郊區配送站點的交付市場,替代部分航空貨運和中途卡車貨運,及無人機偏遠地區配送市場,預測市場規模達到1440億美元。
還有短途航空領域,新的飛行汽車運營公司將替代部分短途航班,但替代量非常有限;因短途飛行在航空旅行總量中占比小,且受限於電池技術,飛行汽車在短途航空領域2040年的市場規模為50億美元。
[「雲」湧]
低空要素化、要素場景化、場景經濟化是當前發展低空經濟的本質。隨著低空經濟產業鏈逐步成熟和商業化加速,其下遊應用場景有望持續拓展,萬億元級產業規模可期。與此同時,產業鏈企業也不斷擴張,加速讓低空經濟平穩「騰飛」。
依托於低空空域(3000米以內空域)的低空經濟,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具有產業鏈條長、輻射面廣、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包括低空經濟+農業、低空經濟+巡檢、低空經濟+消防、低空經濟+物流等。
全球低空經濟發展至今先後經歷了早期應用探索階段、規範化發展階段和普及應用階段。
從全球低空經濟區域發展格局來看,美國在通用航空領域領先全球,奠定了其低空經濟的先發優勢,而中國在無人機領域領先美國。目前,各國低空經濟均處於發展早期,仍在積極探索階段,整體均以國家頂層設計、地方政府牽頭引導、市場主體開展實際建設為主要形式。
加快推進「天空更繁忙」場景
中國低空經濟產業鏈上遊是原材料與核心零部件領域,包括研發、原材料和零部件;中遊是低空經濟的核心部分,包含載荷、低空產品和地面系統;下遊是產業融合部分,包含飛行審批、空域備案等,審批通過後的下遊應用是低空經濟與各種產業的融合。
低空飛行活動包括警用航空活動、海關航空活動和通用航空。通用航空是低空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無人機產業是低空經濟的主導產業。根據賽迪顧問的定義,低空要素化、要素場景化、場景經濟化是當前發展低空經濟的本質,低空經濟主要包括低空基礎設施、低空飛行器製造、低空運營服務和低空飛行保障四個環節。
低空經濟的商業化正在逐步催化產業擴張規模。根據賽迪顧問統計,截至2024年2月,中國低空經濟領域共有企業超5.7萬家。從成立時間看,近5年新成立的企業數達到近2.1萬家,近10年成立的企業數占比接近80%。在2024年3月29日中國民航局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民航局運輸司副司長商可佳透露,截至2023年末,全國註冊通航企業690家,運營航空器2900架,月均飛行11.4萬小時,分別是2015年的2.5倍、1.5倍和1.8倍。
賽迪顧問智能裝備產業研究中心負責人楊嶺表示,2024年低空經濟商業化層面的變化和利好主要體現在政策支持力度的增大,各類場景的逐步開放以及航空器自身研制和適航進度的明顯提速。
「天空更加繁忙的一天,不可避免地將要來臨。」中國工程院院士樊邦奎曾在2023低空經濟發展大會上表示。
粵浙成渝產業帶各自生長
華金證券通信首席分析師李宏濤表示,中國各地低空經濟基建驗證進度良好,商業組網拉開帷幕。基於蜂窩網絡的「通感一體組網」被認為是低空經濟基礎建設的重要一環。2024年,遼寧、浙江、深圳等省市先後開展「通感一體組網」的現網驗證,並取得成功。此外,元錫率先完成L城市低空飛聯網」建設。
根據賽迪顧問發佈的《報告》,廣東、安徽、浙江、山東、陝西、甘肅、山西、重慶等省(市)均在加快推動低空經濟發展。華東、中南地區創新活躍度最高,華北地區逐步增強。低空經濟超六成企業分佈在中南和華東地區,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湖南、浙江、山東等地區。
楊嶺表示,從全國來看,eVTOL和飛行汽車發展高地主要在長三角、大灣區和成渝經濟帶,從城市看主要在上海、成都、深圳、廣州等地。
「從區域看,廣東發展低空經濟的優勢是無人機研制方面產業集聚度很高,同時自身在低空空域的航路、網格化探索走在全國前列;四川全省的低空改革進程較快,同時在工業級無人機領域的產業基礎較強;浙江在細分領域,特別是警用無人機領域的探索走在全國前列。未來,這三個省份可以基於自身產品供給能力,在場景的開發和開放層面體現出差異化。」楊嶺說。
2024年廣東省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深圳、廣州、珠海建設通用航空產業綜合示範區,打造大灣區低空經濟產業高地。廣州搶先發展低空經濟,已編制完成《廣州低空經濟發展實施方案》和《廣州市低空經濟發展規劃(2023-2035年)》,並出台《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深圳已發佈《深圳市支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幹措施》等,圍繞企業培育、技術創新、產業應用示範、基礎設施供給等方面進行針對性資助。
李宏濤表示,廣東具備商業化落地的必要條件,粵港澳經濟發達,能為低空經濟的早期商業化落地提供優質的目標客戶群。同時,廣東具備豐富的低空空域資源,粵港澳產業鏈基礎比較完善,無人機產業已形成涵蓋研發製造、檢測認證、飛行運營和服務保障的全產業鏈。廣東低空經濟整體市場空間廣闊,深圳區域產業聚集效應顯現,尤其在快遞物流發展前景明朗。
2024年以來,在廣州、深圳等城市天空中頻繁出現了飛行汽車eVTOL的真實畫面,載人「飛行汽車」不再是「紙上談兵」。近日,深圳到珠海的首條低空短途航線正式開通,從此打「飛的」從深圳去珠海,單程只花20分鐘。小鵬的匯天旅航者X2、廣汽集團的Gove、億航智能的EH216-S等在廣州市中心進行垂直起飛展示,旅航者X2通過自動駕駛模式,向標志性建築廣州塔方向飛行,橫越了廣州相關地標性景觀。
浙江杭州在2020年入選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目標定位城市場景,是首批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基地中唯二聚焦城市場景的試驗地。
李宏濤認為,浙江省在低空經濟的應用場景上具有多樣性,如無人機+電商物流、低空旅遊、應急救援、城市管理服務等,這些應用場景的探索和實踐,有助於推動低空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規模化運營。
「浙江擁有強大的平台經濟和數字經濟基礎,這為低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同時,浙江民營經濟十分活躍,民營企業在無人機製造、通航服務、物流配送等領域的積極參與,有助於形成完整的低空經濟產業鏈。」李宏濤說。
在李宏濤看來,成渝地區發展低空經濟有大潛力,成都本身是航空工業發展高地,整體產業配套相對齊全,人才也較為充足,這都是吸引低空經濟產業鏈上下遊企業入駐的重要因素。
「今年1月,成都出台未來產業相關政策文件,在低空經濟部分把飛行汽車單獨列出來,這也給我們很大的信心。運營場景方面,成渝城市群給飛行汽車、航空救援、直升機觀光等低空經濟產業提供了非常好的生長土壤。」
低空經濟
低空經濟是以各種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各類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廣泛涉及第一、第二、第三產業,通過輻射帶動相關領域融合發展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它在促進經濟發展、加強社會保障、服務國防事業等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低空經濟以低空空域為依托,以通用航空產業為主導,包括低空飛行、航空旅遊、支線客運、通航服務、科研教育等眾多行業。這一經濟概念在全球範圍內被視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下的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輻射面廣、產業鏈條長、成長性和帶動性強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