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博物馆廉洁文化建设实践路径的思考
2024-10-10关鸿
博物馆丰富馆藏资源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廉洁价值,是新时代博物馆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精神宝库。博物馆可通过举办廉洁文化展览、提升线上服务、开展丰富社会教育活动、开发廉洁文创产品以及创作书籍、文艺作品等实践路径,促进廉洁文化建设提质增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这一重大时代命题。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不想腐上巩固提升,更加注重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团结奋斗的时代新风。”[1]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2]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任务,是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把廉洁好作风带进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建设廉洁政治、培育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的内在要求,是营造和弘扬崇尚廉洁、抵制腐败良好风尚的重要工程。[3]廉洁文化自古有之,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核心在于律己,端正自身,完善修养,公正处事,则廉洁得矣。新时代廉洁文化扎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其力量和作用在于能够潜移默化地以文化人、移风易俗,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培育高尚道德情操,形成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4]
博物馆做好廉洁文化建设的职责使命
2022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专门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把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要充分利用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机构等,依托各地历史文化名胜,丰富廉洁文化展陈,更好发挥教化功能。[5]博物馆作为收集、收藏、展示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物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担负着保障公众基本文化需求的社会责任。作为公众青睐的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博物馆应在传播各类优秀文化及人文精神的同时,也需肩负起传承、展示廉洁文化的职责使命。
博物馆丰富馆藏资源中蕴含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廉洁价值铸就了廉洁文化的“根”和“魂”,对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挖掘博物馆文物资源,发挥博物馆自身优势,探索廉洁文化建设路径,展现新时代廉洁文化精神内涵,建设培育清廉价值、弘扬清风正气的廉洁文化阵地,成了新时代博物馆亟须研究和探索的新课题。
博物馆廉洁文化建设的优势
(一)馆藏文物资源优势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一代代文博人的持续不懈努力,我国可移动文物总量达到1.08亿件套,博物馆藏品总量也有了质的跨越,超过4200万件套。[6]博物馆收藏的历史、革命等丰富的文物资源,为打造廉洁文化展览提供了精神养分和物质支撑,是做好廉洁文化建设的天然优势。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西周青铜器五祀卫鼎,铭文记载了一件土地纠纷案件的审理程序和结果,体现了西周礼、法结合的国家治理体系。其所蕴含的西周礼、法文化对当今的廉洁文化建设仍有很强的启示意义。[7]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战国四耳青铜鉴,国家二级文物。“鉴”即铜镜。没有铜镜以前,常在铜鉴内盛水用来照影,因而后来把铜镜也称为“鉴”,又称“照子”,盛行于春秋战国。“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虚心纳谏,日省己身,亦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美好品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左宗棠行书中堂,“粒谷必珍,富之本也;只字必惜,贵之原也;微命必护,寿之根也;小过必惩,德之基也”,32字诠释了左宗棠对做到“富、贵、寿、德”深刻认识与追求,折射出他的清廉自修、忠诚自律、专注细节等处世核心价值。左宗棠一生刚直不阿,军功赫赫,官居高位,但一直清正廉明。左公清正廉洁“天下人皆信之”。左宗棠忠贞报国、清廉为官精神事迹在现代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启示意义。通过深入挖掘馆藏资源中的廉洁思想、廉洁制度和清官廉吏故事等廉洁元素,举办传承廉洁历史文脉,赓续廉洁价值理念的特色廉洁文化展览,以物说廉、以人明志、以史为鉴,是博物馆做好廉洁文化建设的资源优势。
(二)线上服务优势
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在博物馆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了博物馆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推动博物馆游览方式进行革命性升级。疫情防控期间,博物馆纷纷通过官网、微博和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开展博物馆在线展览服务,加速了与互联网、新技术、新模式的联动发展,推动博物馆游览方式进行革命性升级。2020年3月2日到4日,沿黄河九省区文博单位联合推出的为期三天九场的“云探国宝”博物馆联播直播活动,通过互联网技术,打破时空与地域限制,通过国宝向公众展示、讲解黄河孕育的灿烂文明,为公众提供了一种新的观展模式,让公众足不出户在手机屏幕的方寸间品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大餐。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天津数字艺术博物馆开幕“梵高的世界”数字特展,用360度全景全息视频影像技术全方位展现梵高的艺术世界,向公众展现了梵高《向日葵》《星月夜》等经典作品。正是依托博物馆信息化建设的成果,才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和后疫情时代,通过“云展览”“云直播”等为代表的博物馆线上数字化服务新模式,打破博物馆展览的时空限制,拓宽了传播途径,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线上精神文化大餐,让更多的博物馆优质资源为公众所共享。博物馆线上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为开展廉洁文化服务提供了数字化平台优势。
(三)成熟的观众优势
作为地域历史文化艺术殿堂和文化客厅的博物馆,在文旅不断深入融合的背景下,成为备受公众追捧的参观游览热门打卡地。在公众越来越强烈的文化需求中,逛博物馆已逐渐成为公众的享受文化生活方式之一。2023年,各大博物馆一票难求,成为游客首选的旅游目的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12.4亿人次,是2022年的2.1倍,超过了2019年数据。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仅2024年春节假期八天,全国博物馆共接待观众7358.01万人次,同比增长98.6%。[8]这些数据充分彰显了博物馆已成为成功吸引公众的文化殿堂,成为公众抢文创、集盖章、看展览的目的地,在公众社会文化生活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线下参观的社会公众和数字化服务新模式下积累的“线上粉丝”,是博物馆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潜在受众,是博物馆做好廉洁文化建设的观众优势。
博物馆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
(一)举办有影响力的精品廉洁文化陈列展览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创作精神文化产品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博物馆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学术研究成果转化的重要方式,是博物馆与公众对话的直接载体。首先,博物馆要把握正确导向,梳理廉洁文化脉络,依托馆藏文物,探索文物活化新路径,举办兼具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的原创廉洁文化展览,再现崇德尚廉等传统廉洁文化精华,为弘扬廉洁精神和培养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提供生动的廉洁文化产品。在展览中合理使用数字媒体,让公众在场景化、动感化、交互式的展览中体验数字媒体技术的魅力,通过“声、光、电”的多感官刺激,使廉洁文化展览“有声、有色、有料”,激发公众对廉洁文物及其故事的兴趣和记忆。比如,扬州博物馆开展的“清风徐来——扬州市廉洁主题文物展”,通过铜镜、瓷器、玉器、金属器、砚、书画、碑刻等140余件(套)馆藏珍贵文物,弘扬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让观众在观赏精美文物、品味历史风韵之余,感受徐徐吹来的清廉之风。
(二)应用新技术加强线上服务
伴随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技术和博物馆深度跨界融合,为博物馆开启数字化呈现,创新“线上”文化服务方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加之观众对博物馆“线上”服务需求持续旺盛,使得博物馆加快数字化建设、提升线上数字化服务水平、拓宽传播途径成为重要的战略性选择。运用AR、VR、三维影像制作等新技术,将廉洁文物或廉洁文化展览,通过360度全景数字化展示,在线上为公众提供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推动博物馆文化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延伸廉洁文化浸润空间。比如,攀枝花中国三线建设博物馆上线的“廉洁文化基地网上展馆”,运用三维数字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将辖区廉洁文化基地以VR全景的形式搬到“线上”,打造廉洁文化3D“云展馆”,上线首日浏览量就达1.5万人次。其次,深入发掘馆藏文物中的廉洁元素,制作富有现代气息、直观易懂的廉洁微视频、动漫、宣传海报或者电脑、手机屏保等,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布,以更接地气、更聚人气、更有生气的形式让廉洁文化贴近公众生活,扩大廉洁文化辐射面,营造以文化人、以文润德、以文养廉的浓郁氛围。甘肃省纪委监委和甘肃简牍博物馆通过甘肃省纪委监委官方微信公众号“啄木鸟”联合推出的“‘简’述廉洁”,聚焦甘肃简牍廉洁文化精华,讲述简牍中蕴含的廉洁故事,使那些曾经书写于竹木简牍的文明,穿越厚重的历史,生动地呈现在公众面前,实现了与历史对话、与大众沟通、与时代共振。
(三)开展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
社会教育是现代博物馆的重要职责,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功能之一。近年来,博物馆在传统参观讲解和研学等活动基础上,通过呈现形式鲜活多彩、内容设计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积极创新,探索出各具特色的社会教育形式,赢得社会公众越来越多的追捧和参与。依托博物馆丰富的社会教育活动,开展廉洁文化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将馆内的廉洁文物展览通过移动展板和数字化展示设备带到博物馆展厅以外,通过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企业等多种形式,让观众在便捷的文化服务中深入接触廉洁文物,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廉洁文物及其背后的故事,为不同群体提供廉洁文化教育,自觉涵养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的精神境界。2023年9月,通辽市博物馆联合通辽市公安局开展以廉洁为主题的社教活动。通过以物说廉,生动再现了中华民族崇廉尚廉的历史传承,使参与活动者深刻感悟了文物中蕴藏的廉洁思想,体会了中国廉洁文化精神。
(四)研发廉洁文化文创产品
伴随博物馆参观热潮的持续升温,博物馆文创产品(纪念品)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博物馆利用馆藏特色文物上的元素,设计出频频“出圈”文创产品,颇受年轻人青睐,不仅实现了文化传播的目标还取得了不错的营收。发掘馆藏文物中的廉洁元素,研发具有清廉特色,满足现代生活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拓展利用廉洁文化资源,以创新的宣传载体,让公众在“润物细无声”之中感悟古人智慧,接受廉洁文化的熏陶和教育,从而提高廉洁文化的传播影响力。2020年7月,为配合“清风弥万世廉韵润秦东”展览,渭南市博物馆挖掘文物中“荷叶莲花”“兰花”和“柳叶清风”等象征纯洁和清廉的廉洁元素,配合“清气若兰”“清风徐来”等表达廉洁的词语,开发了廉洁文化系列文创折扇,将廉洁文化融入到日常生活使用的物品中,以此更好地宣传廉洁文化。
(五)自觉将廉洁文化融入重点革命题材、重大历史题材、重大现实题材书籍或艺术作品中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出版的《文物中的红色基因》丛书,其中的《廉洁奉公卷》选取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五四运动以来至今各个历史时期文物,如1931年江西兴国县高兴区苏维埃政府工农检察部控告局设立的控告箱、1935年方志敏烈士在狱中书写的《清贫》手稿、焦裕禄生前用过的椅子、吴树兰2016年6月9日在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任第一书记的帮扶工作笔记等。通过讲述这些文物背后的故事,把廉洁奉公这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奋斗不息的精神展现在广大读者面前,让读者在生动、感人的故事中感受先行者们坚定的信仰和宏大历史中细微的场景,让廉洁文化的传承有温度、有活力。
结 语
在新时代,博物馆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守正创新,发挥阵地作用,履行社会教育服务职能,通过深入挖掘馆藏文物中的廉洁价值,以极具特色的廉洁文化优质产品为重要载体,依托新媒体技术加强线上服务,让观众通过线上线下的特色廉洁文化产品服务中感悟廉洁文化的魅力,在知古鉴今、察往知来中接受廉洁文化浸润,厚植清正廉洁文化土壤,形成崇廉拒腐、尚俭戒奢的浓厚氛围,推动廉洁文化建设提质增效,切实为抓好廉洁文化建设这个基础工程贡献博物馆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保障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载《人民日报》,2023-01-10(001)。
[2]《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载《人民日报》,2024-01-09(001)。
[3]齐卫平:《廉洁文化: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大任务》,载《理论与改革》,2024(01):1-13页。
[4]本报评论员:《让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活起来实起来》,载《中国移民管理报》,2024-01-12(003)。
[5]《中办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22-02-25(001)。
[6]王春法:《切实发挥博物馆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重要场所作用》,载《学习时报》,2022-10-05(A01)。
[7]杨卓、刘嘉婧、吴索颜:《陕西廉政文物系列动漫第二季②|小小青铜鼎礼法治天下》,https://mp.weixin.qq.com/s/tuqG4QdTi0uMS4NKLg9lFg,2022-05-20。
[8]李瑞:《春节假期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总量达7358万人次》,http://www.ncha.gov.cn/art/2024/2/18/art_722_187163.html,2024-02-18。
作者简介
关 鸿 甘肃省博物馆文博馆员(兼职纪检干部),研究方向为博物馆信息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