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善甫先生的启示

2024-10-10雷平阳

壹读 2024年9期

周善甫先生曾经在翠湖先生坡一带居住过,而我正好在其故居旁边生活了15年,因此,对他的关注已经有些年头。他的著作《四书选读》由梁漱溟先生题写书名,解读的文字端庄、雅逸、有新解,堪称道德文章,是可以作为国学读本来进行推崇和普及的。其闻名遐迩的瑰丽篇章《春城赋》更是让我每每捧读便难以释手,是我了解昆明乃至云南历史的一条幽深、迷人的通道。2010年2月,中华书局出版了先生的《大道之行·周善甫国学论著》,我差不多是第一时间购入该书并有过认真的研读。此书辑入了先生的《大道之行》《老子意会》《骈拇词辨》《析“性”》《格物议》和《短篇论著》等造诣精深的学术成果,并附录了发生年谱,是与先生的灵魂对话、研究先生和学习先生文章风范的优异读本。根据会议安排,现在,我就学习周善甫先生学术成果和道德文章的体验,谈一谈他对我的启示。

一、传统文明是写作的知识起点和精神源泉

周善甫先生对古老的汉语文明有着令人敬仰的研究与认知,在其《大道之行》中,上及太古文明之光,下究国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枝繁叶茂,神思多元,朴厚真诚,家国情怀殷切,思想学问沛然,若非皓首穷经、孜孜不倦,断然难以谱写如此启领众生的通达篇章。与此相对应,像我们这样的写作者无比熟悉的作家鲁迅,以及拉美作家博尔赫斯,十多天前去世的阿尔巴尼亚作家卡达莱,以及杰出的希腊诗人卡瓦菲斯,他们无一不对自己本民族的古老文明有着深入的研究,并把这些文明资源当成了自己写作中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知识宝库。鲁迅先生的《出关》和《铸剑》,我个人认为乃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前行百年之后仍然难以超越的神话式作品,而两者就取材于老子出函谷关和《列异传》《搜神记》中的报仇故事。博尔赫斯、卡达莱和卡瓦菲斯也有着大量的类似作品,他们的方法论就是:任何一种创新式写作,其实都是到祖先那儿求取真经,然后再与“现在”的观念和个人的认知相结合,不可置疑地进行属于自已个体的创作。唯其如此,我们写作者的身后才耸立着几千年的文明之神,而我们的写作也才是汉语的和世界的。周善甫先生的启示一如以上诸位大师对我启示。

二、写作中法不孤起,理不独存,任何一篇伟大的作品都不是孤立的

周善甫先生的《春城赋》有可能比先生还著名,知道《春城赋》者众,识得先生者少。这说法不是对先生不恭敬,也不是时间史对先生不公平,这单纯是一个传播学领域的现象和问题,所谓洛阳纸贵,作者被隐去而佳篇流传,更加说明作者的优异和读者的非凡,如果我们一味地追逐偶像而偶像的作品不过尔尔,那才是悲剧。《春城赋》之所以耳熟能详,让众人记得了绚烂文字而忘记了先生的名字,一个至关重到的原因是:这篇赋文或说这首诗篇,乃是每一个昆明人和与昆明有关的人,都一生梦想能写出来但又不可能写出来,只有周善甫先生写出来了。而他之所以写出来,不仅仅因为他对脚下这片昆滇大地怀有深情,也不仅仅因为他才华横溢,有着过人的语言天赋,我个人以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最为根本的原因,是周善甫先生在写作《春城赋》时,他把这件事当成了自己在他的时代必须要做好的一件大事,赋文的文字不多,可涉及了众多历史学、传说学、民族学、地理学、气候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一系列学科鲜为人知的事件和知识,而且要将这些东西诗意化地表现出来,经受住诗歌美学的严苛考验和古典汉语艰深的韵律筛选,先生花费的心力、智力、体力,远非一个普通的读者可以测量。也就是说,一篇《春城赋》,多少不眠夜,集中体现了作者对多学科和多元文化的综合与驾驭能力,也完美地呈现了作者的赤子情怀。创作并非单纯的情感诉求和思想表达,优异的作品不仅艺术精神高迈,而且还是一部百科全书。读《春城赋》无疑就会有这样的感受。刘文典先生在回答学生“什么是诗歌”的提问时,只回答了五个字:“观世音菩萨”。观世,洞悉和研究世界;音,语言的音韵与精神之美;菩萨,诗人要有一颗菩萨心肠。从这三方面去理解,我们也就能知晓《春城赋》为人推崇的原因了。

三、乐观的文字精神永远是美的极致

据了解,周善甫先生一生多有苦难,但天性豁达乐观,不与世界结冤结仇。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多读一些他的著作,不难发现,他还将自己的人生态度平移到了治学历程之中,专心于学问并让自己的文字活泼,没有戾气与怪癖,走的是正道,处处阳光充足,即使是在表达自己的忧患时,语句多数也是出自伟大的经典,或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或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言及国家致力于精神文明建设但又见人心滑坡之危,他也是以书生的身份引用张载之语与国人共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先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书生意气,圣洁的心肠,让人眼熟。总之,读其敦厚温暖而又明白晓畅的文字,是我的一种享受,同时也认为这才是文字之美的体现。

周善甫先生的启示应该可以总结出很多条,之所以谈此三条,大抵是因为在现在的写作现场和学术研究领域,它们是缺乏的,值得我们尤其是我个人的重视。我的发言粗陋,没有洞见,望在座诸公见谅,有错谬和曲解的地方,则希望先生在天之灵不要计较。

谢谢大家!

(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