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响合唱套曲《南梁颂》中陇东民歌元素的运用

2024-10-08岳烜夷

艺术大观 2024年18期

摘 要:本文主要分析了《五更月》《冻冰》《推炒面》以及《绣金匾》等陇东民歌在交响合唱套曲《南梁颂》中的运用,分析其在《南梁颂》不同乐章中的表现形式以及情感表达,展示了作曲家如何通过改编、创新,将陇东民歌元素融入作品中。最后,文章强调《南梁颂》在传播陇东民歌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呼吁人们关注和传承陇东民歌文化。

关键词:陇东民歌;《南梁颂》;文化传承;情感表达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8-00-03

在当代音乐创作的广阔天地中,民歌元素的融入无疑会为作品增添一抹独特的地域色彩。《南梁颂》是兰州大剧院出品的首部表现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革命历史的大型音乐艺术作品,该组曲由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独唱与合唱、男中音独唱等形式构成,分为八个乐章——《永远的根据地》《信仰之船》《金城望》《窑洞抒怀》《赤子情》《高原记忆》《嗬儿嗨》《南梁颂》,整部作品作曲家在创作中巧妙地将陇东民歌——《五更月》《冻冰》《推炒面》《绣金匾》等民歌元素进行运用、转化,将这些经典陇东民歌的旋律、节奏和情感在《南梁颂》的各个乐章中得到了全新的演绎,使得这些古老的旋律在现代音乐的背景下焕发出新的光彩[1-2]。

一、《南梁颂》中《五更月》曲调的运用

陇东民歌《五更月》又称《唱五更》《哭五更》,大家很容易将其与《月牙五更》混为同一首曲调,其实不然,《月牙五更》是东北地区的汉族民间小调,因其每更中均有“月牙儿”而得名,且每更讲述的意象、人物情节不同,而陇东民歌《五更月》讲述的是尕妹妹苦苦等待阿哥的怀念之情,整曲曲调幽怨、悲悲切切[3]。

在《南梁颂》的第四乐章《窑洞抒怀》中,作曲家巧妙地将《五更月》的曲调元素融入其中,在歌曲引子部分(见谱例1)及女高音独唱开始时(见谱例2)就出现了原曲调的明显运用,在作品的旋律发展中将《五更月》的特征音列“re-sol-la-sol”发展为“re-sol-fa-do-re”在乐曲中不断地循环转换。《五更月》原曲调本是幽怨婉转,但《窑洞抒怀》一改《五更月》的悲情,唱出了“揽我在怀中”的温情,唱出了“今天的美景是窑洞里的梦,泥土深处的人们迈出光明”的豪情[4]。

二、《南梁颂》中《冻冰》曲调的运用

陇东民歌《冻冰》讲述的是一年中十二个月的气候更替及农业播种成果,曲调欢快、灵动,从歌词中可以看出的是新婚的女子,用十二个月的岁月更替及自己在家务农收成的记录,表达自己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

《冻冰》的材料在《南梁颂》第五乐章《赤子情》中作为动机不断发展出现。在第五乐章的引子中,秦腔伴奏乐器板胡作为主奏乐器出现,板胡声音一出场,浓郁的陇东风味立刻显现出来,使听者仿佛已经置身于黄土高原上的某个戏台前,在《赤子情》的前奏中就已出现了以冻冰旋律为元素的主题动机(见谱例3),紧接着在第七小节,合唱团男高音声部就原样重复了这条动机,这条动机在乐曲发展中并非一成不变,在42小节作曲家将其以下方纯四度的重复的方式做了卡农,由合唱团高音声部与低音声部进行轮唱,为作品更添趣味[5]。

三、《南梁颂》中《推炒面》曲调的运用

《南梁颂》第七乐章《嗬儿嗨》首部A段(第8小节开始)就运用了陇东民歌《推炒面》的材料,《嗬儿嗨》在这一部分对《推炒面》材料的呈现仅仅是歌词不同,旋律、节奏等其他内容均为原样重复。《嗬儿嗨1464124520d99c8779336594f0b6741f》A段的乐句并非规整划分,为“2+2+3+2”的形式,此外,作曲家还特意保留了原曲调中的“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呔”“嗬嗨”这样的拟声衬词,这样的划分以及原曲调中拟声衬词的保留使得音乐“活”了起来,质朴的劳动号子通过更加热情饱满的情绪呈现出来。B段则是在A段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作曲家选用陇东民歌的特征音程,如四度跳进,创作了新旋律,在B段中将原句的两部分衬词调换了位置,所对应音符的走向也同样发生了改变,B段“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呔”与A段“嗬嗨”使用同样的向上八度跳进,B段的“嗬嗨”与A段的“西哩哩哩,嚓啦啦啦,嗦啰啰啰呔”则都是整体向下进行(见谱例4),这里充分体现了作曲家的巧思——同中有异、异中求同[6]。

《嗬儿嗨》的再现部几乎是首部的原样再现,但是增加了轮唱的手法,与《黄河大合唱》中《保卫黄河》的作曲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非常适用于群众歌咏。这首曲子有两种轮唱的形式,一种是两个声部相差一拍的同旋律原样重复(见谱例5),另一种为向下纯四度的轮唱,此处从原谱第139小节开始有体现,这里向下的纯四度极具陇东地区音乐风格,依然使用的是《推炒面》的材料[7]。

四、《南梁颂》中《绣金匾》曲调的运用

《绣金匾》是通过陇东民歌《绣荷包》这一曲调改编而来的,最初取名为《十绣金匾》,后来被精练为三绣。在《南梁颂》第七乐章《嗬儿嗨》的中部,作曲家非常巧妙地采用纯乐器演奏进行表达,并且出人意料地运用了陇东民歌《绣金匾》的曲调进行发展变化,使人耳目一新,这里出现了陇东地区民歌常见的商调式“re-sol-re-do-la(见谱例6)”,以及围绕主音向上、向下的四度跳进,将陇东音乐风格特征体现得淋漓尽致。作曲家在中部开始时便使用弦乐组来演奏抒情的大线条旋律,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到旋律第二遍出现时,旋律乐器改为了竹笛,竹笛悠扬高亢的表现,为西北风味更添浓墨重彩的一笔。这部分温情、悠长的情感表达与之前后两部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后接的再现部的重复提供了动力,避免了听觉疲劳[8]。

五、结束语

交响合唱套曲《南梁颂》无疑是一部非常成功且经典的作品,它的成功不单单体现在音乐方面,更是因为它将许许多多的陇东民间音乐带向了全国各地,让人们都能听见陇东黄土高原上千百年来传唱不绝的声音。

陇东民歌不仅历史悠久,体裁也丰富多样,囊括号子、山歌、酒曲、社火、小调等,更是有不同的题材,如反映劳动生产、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活苦难的描述、对日常生活、民间传统习俗的描述、老区根据地新思想等,应有尽有,本文中出现的《五更月》就是表达尕妹妹在等待阿哥时的深情怀念,而《冻冰》是对农业劳作和家庭生活的生动描绘,这些都是陇东民歌文化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第13卷·庆阳市卷》中记载的陇东民歌有上千首,虽有上千首民歌,但在陇东地区年轻人中广泛传唱的却少之又少,世人只知甘肃有花儿、有裕固族民歌、有河西宝卷,却不知在陕甘边区、厚厚的黄土高原上,有着成百上千的来自远古的呼唤。痛定思痛,音乐学习者应从自身做起,学习、传播陇东民歌,改变陇东孩子不知陇东民歌的局面,也呼吁各位回到自己的家乡,去田间地头、去山野沟川,寻找那被你遗忘许久的妙音,使一个个文化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夺目的光彩[9]。

参考文献:

[1]马锁霞,赵磊副,主编.甘肃民族民间歌曲全集·第13卷·庆阳市卷[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16.

[2]常亚男.陇东民歌的演唱实践与艺术价值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23.

[3]张千一,屈塬.交响合唱《南梁颂》[J].音乐创作,2022(01):3-80+2.

[4]夏滟洲.交响合唱《南梁颂》的文化力量[J].音乐创作,2022(01):101-109,185.

[5]姜芷若.交响合唱《南梁颂》音乐评析[J].音乐创作,2022(01):117-130.

[6]李吉提.为交响合唱组曲《南梁颂》喝彩[J].人民音乐,2021(12):28-32.

[7]白晓炜.新时代的精神礼赞交响合唱《南梁颂》艺术特色研究[J].音乐创作,2022(01):110-116.

[8]党音之.《咱们的领袖毛泽东》赏析[J].音乐天地,2019(10):17.

[9]施咏.《咱们的领袖毛泽东》——“流行歌曲中的中国民歌”之十[J].中国音乐教育,2014(01):14-15.

作者简介:岳烜夷(2001-),女,甘肃庆阳人,硕士,从事音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