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设计与文化表达在首饰设计中的应用
2024-10-08侯剑
摘 要:本文围绕流行文化、地域文化以及民俗文化,浅析汉字设计与文化表达的特殊关联,并尝试在个人实践创作的首饰设计中,赋予首饰设计内在文化气质,探索出一条能够体现民族性格的设计之路,潜移默化地在个性审美中注入文化自信的基因。
关键词:汉字;字体设计;首饰设计;文化表达
中图分类号:TS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8-00-03
一、汉字的首饰设计
汉字承载信息,这信息是中华文明的重要体现。汉字经历着漫长历史的孕育过程,也见证和记录着历史的发展。汉字是文化的根基,文化的形成由一笔一画开始,每一个字除了外在的线条美,还具有内在含义,承载着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是静止的,而是随着文化的积累和新生事物的产生,逐渐演化传承。
汉字是方块字,具有象形性特征。一个字也是一幅图,是视觉化的语言。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为字体设计的装饰效果提供可能性。汉字结合字与词本身的涵义,使象形性特征在字体设计中被放大、拓展、延续,构建汉字设计独特的设计语言。汉字出现在首饰设计中,围绕创意概念结合字体设计的巧妙运用,不仅体现了外在的视觉审美,也将汉字内容的内在含义表达出来,佩戴与装扮本身也是内在和外在美感的共同传递,与汉字的内在和外在表达之间,由首饰作为载体,形成一种特殊沟通。
汉字在世界文化遗产中是独一无二的,汉字作为信息符号在信息传递上直观可见,便于传播。在形式上,汉字有着独特的构造逻辑,是一套完备的模件化的形式系统,系统的建立是辨识的基础,同时模件变化丰富的组合构成,也是汉字字体设计的源源不断创意来源。“……只有靠模件系统才能够设计、使用并记忆数千个不同的字形……”[1]汉字的模件化构造成为汉字作为首饰设计元素得天独厚的形式条件。
二、汉字首饰设计的文化表达
汉字设计之于首饰设计不仅仅是造型美、视觉美,汉字本身的字词含义同样赋予首饰设计一层文化属性。汉字中单字或者词语与人的情绪感知可以建立一种微妙的和谐与共生关系,甚至可以看作内在状态的“外部代言人”。透过首饰的佩戴,透过字与词的含义,抒发个体的审美情趣或生活态度。“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手工艺的大匠)。现代及将来的艺术也应该特重技术。然而他们的技术不只是服役于人生(如工艺),而是表现着人生,流露出情感个性和人格。”[2]在此基础上,从更深远的角度观看,是借由佩戴的仪式感,将个人化的自信、个性情感、人格魅力与文化自信相连接,是对中国汉字历经千年文化沉淀在新时代环境中的活化演绎。
(一)流行文化与首饰设计
流行文化的主要功能是娱乐,在流行文化领域中可以挖掘出具有广泛认知基础的有趣话题,提炼出特色风趣的流行词汇,这些词语有的已经失去原文的含义,之所以被归类到流行文化领域,是因为其被赋予了其他意义,在当下“流量为王”的带动下,在网络环境中渐渐掀起热潮,被记忆、传播、娱乐,并在此流行基础上,由线上延伸到线下,由社交互动可以转换为商品经济中的创意产品开发,由虚拟变为实体。首饰设计便是流行文化传播的载体之一,首饰是穿戴饰品,在展示个人品位,如衣服一样,体现出审美主张。汉字出现在首饰设计中,字词本身的意义是吸引别人关注的其中一个方面,但首饰设计需要体现设计美感,图形及视觉化的演绎必不可少。汉字的象形性特征经过巧妙结合流行文化的字体创意,给予首饰设计更多丰富的可能性。
易燃易爆,多用来指示一些容易引起危险事故的特殊物品。它们的特征是能量强大,造成的恶劣后果难以预计。但换一种形容语境的话,也顿时感觉危险系数降低,趣味性得到提升,如用在形容人的状态时。词语的含义用在不同场合,不同的人或物上时,由差异带来巧妙,甚是惊喜。这款产品的设计,是希望借由这样蕴含能量的词汇,给佩戴者带去一种自信,带去一种诙谐幽默感。在炎热的夏日,似乎在说:“我光芒万丈,活力四射。”
挑选好词语以后,再将汉字加工处理,进行字体设计,循着词语本身的含义出发,用夸张的手法,将放射、发散、扩展、蔓延表现在文字的偏旁部首上,延长出去的笔画,营造了易燃易爆的光芒万丈,这也是这一组词语的引申含义,是对热情热烈含义的另一种描述。易燃易爆在字的形态本身,具有相似的构成,这也是这一组词语能成为系列设计的基础。一边易燃,一边易爆,在耳饰中一左一右占据个人头部形象的重要位置,极具装饰性设计效果(见图1)。
(二)地域文化与首饰设计
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浪潮中,更应珍视方言这一文化瑰宝,其不仅因为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更是文化多样性与民族身份认同的鲜活体现。让方言在保护中传承,在传承中焕发新生。地域文化体现着各地的民间智慧,当地方言文化,根植于地域历史土壤中,久经演变,仍深沉独特。乡音不改是对故土家乡的热爱,是对方言文化的敬畏和崇拜。在提倡统一标准普通话的大背景下,对方言同样需要更多保留和关注,方言凝练着语言及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发展的见证。在当下,方言文化趋于弱势,年轻群体走入大学便逐渐丢失方言,方言正在中国城市中逐渐被遗忘。然而,语言的多样性是人类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需要尊重各个地域各个民族的方言,因为语言的丢失,不只是关乎交流,更意味着文化的缺失。
嫚儿,是山东青岛地区的方言,是对年轻女孩的统一称呼。一声嫚儿,其实在当地是再普通不过的招呼,但喊出了亲切,方言是具有这样的威力的。
在字体设计上,整体呈现出大家闺秀的感觉,笔画纤细修长,表现出一种婀娜姿态。将“儿”字结合“嫚”字的偏旁部首隐藏在内部中心。在嫚儿的外围,设计了一个圆形环绕,字和圆环是分开的,所以在佩戴的时候,可以灵动摇晃,增添形式美感。方言包含一种家乡的情结,佩戴在身,提醒自己无论身在何处,也能有一种精神寄托时刻陪伴自己,这是方言文化的首饰设计所具有的特殊魔力(见图2)。
(三)民俗文化与首饰设计
民俗文化反映了民众日常生活的风俗百态、生活习惯,集中展示出民众的集体智慧,是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民俗文化在时间长河中积累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域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沉淀着无数灵感和素材,是值得挖掘的创意源泉。民俗文化所具有的传承延续特征,使得在时代变幻更替中,被新生的文化元素持续滋养与共融,发展出更多饱含不同时代特色的文化元素。在当下,从文创设计的角度来看,越来越多的民俗文化符号、图样、色彩等被研究解构,从更新颖的视角及功能性出发,创作出越来越多适合大众审美及需求的特色产品。其中,从汉字元素入手进行首饰设计研发的基础在于,大众对于喜闻乐见、带有吉祥好运寓意的汉字主题内容有着天然的文化认同的心理感受。尤其在日常佩戴时,是一种直观的可供欣赏的汉字视觉风景。
求签是祈福的一种形式,上上签是最好的签运,人们用这样的方式,表达对所求之事的关切。上上签是美好的祝愿,上上签更包含一种生活态度,面对生活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和尽如人意,有失败,有挫折,有艰难,但这就是完整的人生不能缺少的部分,人生都是上上签,只是需要我们用正确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上上签”字体设计的初衷是希望能够传递正能量,帮助人们应对当下生活中可能出现的消极和懈怠。从首饰吊坠的角度来看,这款“上上签”的设计旨在为佩戴者增添勇气。
在设计上,保留求签的意向,“上上签”三个字,被放置在形似签状的矩形框中,每个字在框中的位置恰当错开,在层层叠放时,三个字正好呈现前后竖排,可清晰看到“上上签”三个字。三个矩形框的摇曳碰撞,也像极了求签的动作状态。“上上签”如影随形,是所有人都追寻的祝愿(见图3)。
字体设计的运用增添了首饰设计的多样性,字体设计紧紧围绕汉字内容出发,结合词语含义以及汉字笔画结构挖掘创意手法,力求在文化表达上直抒胸臆,并结合字体造型的多样性,使观者更容易捕捉到首饰的设计特色。字体的笔画造型结合当代审美需求,在汉字信息中提炼出笔画或者结构的巧妙之处,再进行设计加工。除了字体设计之外,还需要考虑首饰制作和加工的可行性,两者在首饰设计中的结合,能够碰撞出独特的创意。
三、汉字首饰设计与文化自信
首饰穿搭是日常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是个体精气神在一定程度上的外在呈现。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基因,文化的种子随着一字一词的积累,生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一树一树蔓延为茂密森林,文化绿洲得以形成。谈论文化自信应该对汉字有全新的认识维度,汉字不是静止的,是随着事物的新生而不断变化的,尤其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作用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在多样化社交媒体上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层出不穷的各种新词与怪谈如浩瀚海洋,一不留神或许就能掀起波澜,在流量助推下短时间内便连通网络,成为尽人皆知的新鲜话题。
首饰佩戴,可以看成一扇展示窗口,配合穿衣搭配展示个体的整体形象,树立自我的精神状态,显示出个体对于美的感悟,散发由内而外的自信,这种自信是个体的自信。而汉字首饰设计,能够在一种自信基础上,叠加另外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便是文化自信。汉字可以很美、很时尚、很安静地出现在首饰设计中,它可以在首饰内容信息上表达日常、文艺、个性、典雅、幽默等,它很具体,不抽象,每一个字、词、句或诗篇,都体现着一种文化主张和生活态度。在造型设计上,立足于汉字笔画形态结合信息内容进行创意表达,或夸大延续汉字本身的象形特征,或自由演绎,在点线面构成中,附加趣味巧妙。在内容取材上,突出日常性、流行性和思辨性,以求传递亲民和友善。日常性强调对当下周遭生活以敏锐视角进行观照,不是简单生活的重复,而是需要在生活中注入生动观点和主张,展示自我风采,建立个性审美。流行性关注来自流行文化中的趣味诙谐,热点话题,不是简单的随波逐流,应声附和,而是希望在其中建立自我观点,引发关于思辨性的联动思考,推崇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传递正能量的语言文化。优秀的汉字首饰设计能够提供观者观看的角度,引导其打开想象空间。
汉字首饰设计不只是传统和民族的,文化自信不只是单纯外在的直观汉字设计的呈现,文化自信体现着对文化的包容性,对差异文化的尊重和理解。汉字首饰设计在设计语言上,不拘泥于传统风格样式,而是带有一种传统活化的设计心理,谨慎运用设计语言,力求中和传统与当代,以当下审美审视设计风格,合理恰当运用设计技巧,达到时尚审美与传统造字方法的融合。
四、结束语
汉字中蕴含的文化博大精深,意义深远,在文创产品开发中使用汉字元素的设计师不在少数,围绕汉字进行的字体创意有广泛的识别基础。首饰设计与大众日常生活是紧密相关的,而汉字首饰设计可以说增添了汉字文化的传播方式,佩戴首饰的人群一定程度上是汉字文化的推广代言人,对汉字的审美随着时尚潮流而发展变化。
汉字首饰设计值得深入挖掘与思考的地方有两个方面,首先,首饰设计对材料、造型等方面的成熟运用,如何能够结合汉字造字原则,围绕汉字笔画结构进行更深入的试验性探索,这也是本文所列举的汉字首饰设计中所缺失的部分。其次,汉字首饰设计内容的取材上还有值得探索的空间,本文中所列举的针对流行文化、地域文化和民俗文化方面的取材,不仅仅是抛砖引玉,需要在更广泛的范畴中,更有针对性地系统整理、搜集和研读,汉字的内涵意义是变化发展的,而首饰佩戴的过程也是对汉字发展的一种呈现。
在汉字首饰设计方法方面,未来还需要拓展建构出设计思维方法路径,首饰设计中的字体设计与平面设计中习以为常的字体设计存在共性和个性的地方,差异点在于首饰设计在汉字的笔画处理时需要考虑实际制作的可行性。有时不能只关注字体整体的设计美感,还需要考虑使用材质的特性,以及和材质之间搭配的对比。所以不能仅仅注重字体本身,需要整体协调统筹。汉字首饰设计对于首饰设计和字体设计两个领域都具有跨界效应,对于文创产品开发来说,是一次新鲜尝试,如何在当下给予传统元素新的风尚面貌一直都是设计师努力的方向,首饰设计与时尚前沿浪潮的服饰文化紧密相关,而汉字元素与首饰设计的结合,不只是狭义的国潮概念,而应是长久持续地传递着浓缩了文化自信的自在时尚。文化自信是很大的概念,在首饰设计中注入汉字元素不能简单归纳为是对文化自信的呼应,但敢于探索并实践为之,在不断的挑战与不成熟中,渐入佳境,是一种圆满的理想状态,也算是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参考文献:
[1][德]雷德侯.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M].张总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
[2]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基金项目: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校级培育项目“宋韵复兴——基于宋韵文化传承的汉字文创首饰设计应用研究”(项目编号:4222331)。
作者简介:侯剑(1984-),女,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艺术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