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化在文创中的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

2024-10-08魏嵩娣

艺术大观 2024年18期

摘 要:非遗文化是我国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种可以开发与提炼的资源,在文创活动中,科学合理地应用与传承非遗文化,赋予非遗文化一定的商品价值与经济效益,不仅可以让社会居民的文化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促进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而且可以助力非遗文化升级转型,为非遗文化长远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基于此,本文就针对非遗文化在文创中的活态传承和创新应用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非遗文化;文创;活态传承;创新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905(2024)18-00-03

在新时期,文创产业转型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为非遗文化传承与弘扬带来一定机遇与挑战,相关工作者可以积极合理开发挖掘非遗文化资源,收集文化素材,将其与文创产业有机整合,规划设计实用性、智能性、多元性的文创产品,创新化、多样化呈现展示非遗文化,进一步加深人们对非遗文化的认识,改善他们的认知,使非遗文化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与历史价值全面凸显,推动与促进非遗文化升级与转型,为非遗文化未来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持。

一、非遗文化在文创中融合应用的重要意义

(一)为文创产品提供一定灵感

文创是借助现代化、多元化手段开发挖掘文化资源,开发创设具备实用性价值、审美价值、个性功能的文化用品,是一种新兴深受大众喜爱与关注的文化产品。我国拥有形式丰富多元、内涵丰富的非遗文化素材,将其规范合理使用到文创产业设计中,不仅可以改善与优化文创产品的形式、内容,而且可以突出展示文创产品具备的价值[1]。例如,二十四节气是世界级非遗文化,也是我国古代居民智慧的结晶,是农耕文明长远发展的重要产物,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相关工作者可以将二十四节气当作主题,开发挖掘手账本、日历等,制作、设计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插画,并且使用明确、简洁的文字说明节气,不仅可以让大众加深对二十四节气的理解和认识,获取良好的文化体验与感悟,而且可以显著提升与强化文创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号召力。

(二)为非遗文化传承提供载体

文创产品是一种新型的资源,具有情感化、个性化、识别化等特点,将文化遗产融入文创产品开发设计领域,设计多元、多样的文创产品,能够为非遗文化进一步传承和弘扬提供载体和平台,突出展示、全面呈现非遗文化背后隐藏的特殊情感,不仅能够助力非遗文化高效传播,而且人们在文创产品购置、欣赏过程中,可以获取代入感、亲切感,感知非遗具备的独特魅力,产生非遗文化传承意识。例如,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开发提炼许多具有个性特点、审美功能的文创产品,如“翠玉白菜”系列产品,包括台灯、雨伞、笔筒、挖耳勺等,这些产品不仅与居民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而且具有故宫文化特色,具备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让故宫文化与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结合。

(三)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非遗文化是一种兼具无形文化与有形文化、物质与精神等多重属性的文化素材,具有故事性、历史性、地域性、艺术性与内涵性等特点,通过有机融合文创产品和非遗文化,引入新型的创意观念、设计理念与智慧技术等,为非遗产品注入全新的时尚元素、生命力与发展活力,可以开拓新的客户群体和市场,为地方经济长远发展、创新发展提供助力,例如,将非遗文化元素与家具产业、饰品产业、服装产品与智慧媒体等有机整合,可以逐步开拓产品市场,增强地方经济发展成效。同时,非遗文化与区域历史文化关系密切,具有独特的魅力特点,将其科学合理地融入文创产品中,能够改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赋予旅游产业全新的内涵,进一步提升地域旅游经济发展质量[2]。

二、非遗文化在文创中的活态传承与文化创新策略

(一)提取开发非遗元素,设计实用性文创产品

为保证非遗文化的价值作用可以全面、有效发挥,突出展示非遗文化独特功能和作用,设计人员需要提取、融合、应用非遗文化元素,规划设计具有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保证文创产品具备的价值作用可以突出展示。

1.以特色性为原则,提取非遗文化元素。设计人员需要针对非遗文化元素进行提取、开发,精准界定非遗文化的核心特点,并且将非遗文化符号化、功能化转变,常用的方式方法有:重组、提炼,收集、分析非遗文化设计元素,包括造型、图案、纹饰和造型等,为区域性、典型性、多元性等文创产品规划设计提供助力,突出体现地域文化、区域文化的魅力特点[3]。例如,土家织锦是土家族的一种非遗文化,文化内涵深刻、色彩鲜艳,以彩色的棉线为主要原料素材,利用木质的织机编织蝙蝠、蝴蝶、芍药等具有吉祥、正向寓意的花纹和图案,这些图案不仅可以突出体现土家族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赞美与热爱,而且可以展示土家族的风格与地域特色,在有机融合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过程中,可以开发挖掘土家织锦相关的非遗元素,如开发土家织锦的花纹、原材料、图案和功能作用,赋予文创产品独特的魅力。

2.以实用性为原则,融合应用非遗元素。在开发提炼非遗素材资源的基础上,相关工作者需要合理融合非遗素材,改善非遗文化素材融合形式,让非遗素材背后传承的故事、隐藏的内涵、相关的精湛技艺等能够得到有效推广与传承。例如,相关工作者可以开发挖掘、融合应用土家织锦非遗元素,包括“压、挑”的编织手法和技巧,以及特殊的原料与各种色彩,制作市场单品,如设计土家织锦手拎包、土家织锦单肩包、土家织锦披肩、土家织锦围巾等,既留存土家织锦相关的精神内涵、传统文化与工艺特色,又突出展示非遗文化产品具备的多样性、趣味性与创新性等特点[4]。

(二)跨界合作,延伸设计非遗文创产品

在融合非遗元素与文创产品过程中,相关工作者还可以遵循拓展化、全面化的原则,采取跨界合作的形式,设计丰富、多元、特色典型的文创产品,保证文创产品具有延展性、多元性等特点。

1.将特定、专属的非遗元素当作主题,结合研发者、设计工作者对非遗元素的理解认识,借助跨界交流互动、深度合作的形式,开发各种不同的衍生产品,在进一步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基础上,助力非遗文化内涵传承与弘扬,保证文创产品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5]。例如,苏扇是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文化遗产当中整合融入各种不同的艺术元素与工艺,包括雕刻、镶嵌、装裱、书法、绘制、颜色、雅集等各种元素,突出展示江南文化的魅力特点,在文创产品开发过程中,可以采取跨界合作的形式,设计折扇文创产品,如将折扇与书法艺术、园林艺术、戏曲文化结合等,设计多元化文创产品。比如,广州文华东方酒店,将我国传统戏曲脸谱文化与折扇这一非遗文化元素融合,并且导入鲜花图案元素、几何图案元素,设计特色文创产品,既突出体现与展示折扇的魅力,又赋予折扇广州城市特色;北京王府井东方酒店,则跨界融合中国书法与折扇元素,并且引入传统阴阳思想、北京城市元素,打造一系列特色的文创主题产品,极大提升非遗元素与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的知名度、号召力与文化效益。

2.以非遗文化故事为立足点,开展文创产品跨界设计,设计人员可以深入分析与研究非遗文化元素中蕴藏的文化内涵、历史内涵,将其转变为文创产品制作灵感,将非遗文化故事以视觉形式展示出来,突出体现非遗文化精神内涵,打造与建构文化内涵深刻并且可以激发情感共鸣的文创产品[6]。例如,昆曲是我国一种古老、典型的艺术剧种,也是传统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百戏之祖”的称谓,其中《西厢记》《牡丹亭》等戏曲受众人群比较多,深受社会公众喜爱,场景优美、剧情丰富、拥有较强表现力,设计人员可以开发提炼昆曲故事元素,并且采取跨界合作的原则,有机结合书签、纸雕,设计可以突出展示典型、特色戏曲片段的文创产品,如纸雕书签,社会公众可以利用盒子抽取、放置纸雕书签,再现昆曲故事。此外,还可以将LED灯与收纳盒结合,设计可以展示昆曲经典故事的文创产品,在突出展示昆曲的艺术魅力、文化特点的基础上,让读者可以近距离接触昆曲,树立良好的戏曲保护与传承意识。

(三)应用新型技术,设计体验式文创产品

在新时期,5G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建模技术与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技术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许多智能科技元素被融入与推广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为非遗元素在文创中的创新应用带来一定的机遇。在规划设计具有非遗文化内涵的文创产品时,设计人员可以综合利用智能化、现代化科技与设备,将智能科技当作手段,设计跨越时空限制的体验式、互动式文创产品,为消费者带来有趣、生动、良好的消费感悟与体验。

1.还原非遗元素,改善非遗产品呈现模式。相关工作者可以借助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重塑非遗元素、还原与展示非遗元素,突出展示非遗文化的特色和内涵,提升非遗文化产品表现与展示效果。例如,我国香港艺术馆2022年推出与设计“18世纪—19世纪外销艺术展览”,展示各种类型不同的外销艺术产品,当中有许多非遗藏品,包括折扇、瓷器、微雕等,并且这一展览馆还积极邀请著名的动画师,利用智能媒体技术与数字技术将非遗藏品设计成为具有趣味性、互动性的动画产品,观众在动画产品观看过程中可以获取时空穿梭感悟与体验,如同置身在18世纪或者19世纪的广州商业街,欣赏商业街中的非遗文化产品,感受与体会贸易文化的魅力。同时,展览会设置有“数字化互动商店”,观众可以将手放置在非遗展品上,动画产品当中的店主,就会立即介绍与描绘非遗展品背后隐藏的故事。

2.升级非遗文创产品,打造全新的非遗文创发展阵地。近年来,元宇宙与互联网技术等的发展逐步加快,为非遗文化与文创产品融合、创新带来一定帮助,利用相关技术开发非遗实物,升级非遗实物,将其转变为智能化、个性化产品,利用实物+虚拟现实技术、线上与线上有机结合的模式开发与传承非遗文化产品,不仅可以为非遗传承人员提供与大众线上交流互动的机会与平台,而且可以让非遗文创产品影响范围逐步扩大,使更多社会公众了解非遗文化、认识非遗文创产品,进一步提升非遗产品的知名度。例如,广州市相关政府部门在2022年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立足点,采取线上与线下有机整合的模式,推出广州非遗街区,其中,线上非遗街区项目是一种由3D数字建模、云计算、AR与VR等技术有机整合的“元宇宙”虚拟文化空间,借助这一空间,突出展示广州地区的非遗产品,用户可以通过携带VR眼镜,快速进入由八大非遗元素共同构建形成的非遗集市,包括箫笛、广彩、岭南古琴、阑雕、象牙微雕等,由用户仔细鉴赏非遗产品的技巧与工艺细节,了解与感知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历史信息。线下“非遗街区项目”,则是由非遗知识产权“IP”互动区与文创展示区共同组成,由相关设计者根据广州非遗项目,设计多元化的互动项目、文创产品,设计各种不同的动漫IP形象。同时,线下场地还有融合“北斗技术+5G技术”的无人零售车,主要售出与贩卖各种特色的文创产品,在线下街区,市民可以获取集场景、文化、消费于一体的体验与感受。

(四)加强管理,助力非遗文创可持续发展

除了开发挖掘非遗文化元素,设计具有实用性、体验性、特色性的文创产品之外,相关部门与相关工作者还需要加大对非遗文化保护与管理力度,为非遗文创可持续、长远化发展提供助力。一是建立非遗文化应用版权,提升非遗文化应用管理力度,地方政府需要整理、分析当地非遗文化元素,可以积极与区域文化机构、高校等交流互动,组建专家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整理收集区域非遗文化资源,搭建非遗文化资源数据库,统一管理控制非遗文化资源,精准界定非遗文化资源在文创产业中的应用权限、应用要求,借助注册、登记、授权等各种不同的手段,控制非遗文化元素使用,避免出现侵权行为、非法使用行为。二是需要强化相关部门监督管理力度,严格管控滥用、盗用、剽窃与扭曲非遗文化元素的行为,宣传与推广内涵深刻并且具有独特魅力的非遗文化元素,让社会公众以及相关企业对非遗文化的尊重、认同程度能够逐步提升。同时,还需要综合考量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趋势,制定专属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明确非遗文化商业化处理标准、商业化发展重点,助力非遗文化可持续、长远化发展。此外,相关部门还需要加大对非遗文化传承人保护力度,加强非遗传承队伍建设,吸引更多青年群众参与到非遗文化传承、非遗文创产品开发与保护中,为非遗文创产品的推广应用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帮助。

综上所述,将非遗文化融入文创产业,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可以突出展示非遗文化具备的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为区域经济、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助力,需要对其进行重点关注,相关部门需要科学合理地开发非遗文化资源,整合收集非遗文化素材,设计具有地域性、传承性特点的非遗文创产品,丰富产品类型,优化产品功能,以赋予非遗文化全新的生命力与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周丽可,郄金诺,刘乐妍.非遗文化与现代文创产品的跨界融合探索——以湖南邵东木偶戏为例[J].丝网印刷,2024(13):13-15.

[2]蒋添秀,张淼,胡新雨.西兴灯笼非遗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玩具世界,2024(05):130-132.

[3]李雪婷.非遗文化元素促进乡村创意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探索——文创产品设计的作用与策略[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4,41(05):111-115.

[4]葛筠.非遗文化融入五年制高职设计类专业课的实践研究——以“融”品牌文创产品设计项目为例[J].中国民族博览,2024(01):216-218.

[5]万艳.文创设计语言助力非遗文化传承——以萍乡湘东傩文化产品创作研究为例[J].鞋类工艺与设计,2022,2(20):52-54.

[6]刘媛.非遗文化在文创产品创作中的传承与创新——以益阳纸影为例[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08):119-120.

作者简介:魏嵩娣(1993-),女,湖北宜昌人,硕士研究生,讲师,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