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扎心扎眼之字:民

2024-10-06陈景新

当代作家 2024年5期

境由心生!李斯心里的民,与孔子心里的民不一样。孙中山:“图谋民生幸福”。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毛泽东的人民情结,是真情实感!

在2500多年前的轴心时代,无论是在西方的希腊、罗马,还是在东方的波斯、中国,上前线打仗都是要有资格的。那些没有资格上前线的人,在西方叫奴隶,在中国叫民、每一个汉字,都是中国古人审美的结果。汉字从出生之日起,就有音境(字源于说话)、形境(古人造字从依样画葫芦开始)、语境(文章中的褒义、贬义产生的美观)

民字的音境是盲:瞎子,至少有一只眼睛失盲。

民字的形境,是汉字中一个特别扎心扎眼之字。民字最早的古字形,画的是一把匕首直刺伤眼,民通盲,就是由胜利者刺瞎俘虏的左眼后充当奴隶。在古罗马,即使是斯巴达克斯这样勇猛的俘虏,也没有资格上战场,只能在斗兽场上当角斗士。在中国古代,特指那些没有资格参加战争(包括后勤服务)的平民。后来引申扩大到指体制外的、非官方的、非军事的、普罗大众的人群:凡是由税收供养的人至少是当兵的。凡是不吃国家皇粮的人,就是不能参政、参军的民。

民字的语境,却有文化差异。李斯秦篆的民,非常残忍、丑陋:愚民、疲民、贫民、虐民......。民字在拙著《古文孝经解读》的语境,却非常和谐、美好:民用和睦......。

一个民字。集中体现了2500多年前轴心时代,发生在中国社会的两种针锋相对的社会治理:农耕文明的秦国是法治,商业文明的齐鲁是德治。

法治与德治,首先是民的社会身份的不同。民,在秦国就是壹民:专用于农民,农民可以种田、服劳役(比如说修筑秦始皇陵墓)。但不能当兵打仗(公元前206年让骊山囚徒上战场是秦末的逼不得已),民,在齐鲁是庶民:可以从事各种不同行业,可以是商人、工匠、盐场上的盐工,敲打编钟的乐工等等等等。一旦打仗,还人人都可以上战场: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就因为楚国是这样的全民皆兵。

秦国从商鞅(前390年—前338年)变法就开始贱民:践踏民众的尊严。经过韩非子(前280年-前233年)、李斯(?-前208年)、赵高(?-前207)对皇权独裁的精心加工,民众的尊严越来越低贱。皇帝的尊严越来越威严。齐国从姜子牙(?-前1015年)煮海为盐起,就是商业立国,经过大商人管仲(?-前645年)当宰相,商业成为齐鲁大地的主流。商业社会的核心是交换。交换的条件是双方自愿:在交换的过程中,强者的权力必须受到限制。自愿的基础是道德:不能让坑蒙拐骗横行齐国,让商业沦为损人利己的行业。在齐国这个商业社会里,齐民的地位自然越来越高。更何况鲁国是当时中国是文明程度最高的地方。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在鲁国、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在齐国,都是能够参政议政,与君王平起平坐的人。

这样一来,秦民与齐民,就成了中国古代两种截然不同的人民。

公元前356年秦国出了一个叫商鞅的狠人。搞成了百年后能够统一中国的《商鞅变法》。他发现秦国地广人稀,邻国韩赵魏三晋却人多地少,就用免费出让秦国土地的政策,吸引三晋人口到秦国来务农,然后把农民用户籍制度、保甲制度禁锢在土地上生产粮食供养秦兵。由此开启了中国社会兵民分离的崭新历史。秦统一六国之后,30万秦军由蒙恬带着去北方戍边修筑长城、50万秦军由任嚣(广州古名《任嚣城》)、赵佗(越南的建国者)带着去岭南开疆扩土。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楚汉相争的时候,章邯等率领的40万秦兵,就是一群不吃皇粮的骊山囚徒,或者说是服徭役的民夫:他们不是秦兵,而是由外籍农民、甚至囚犯组成的乌合之众。所以秦军在巨鹿大战中才一败涂地、秦王朝二世而亡。

秦国的民兵之所以不经打,关键是商鞅变法的核心:用严刑峻法治民。《商君书》有“驭民七术”——弱民、愚民、疲民、辱民、贫民、虐民、壹民。

商鞅的理念,后来发展成为法家始祖荀子(前313年-前238年)的“人之初,性本恶”:人性本恶,西方地中海文明的核心理念是“原罪“,类似于中国法家的”人之初性本恶”,但是,西方文明用基督教的信仰来制约人性之恶。中国的儒家学说(备注)。却在公元前374年的稷下学宫里兵分两路:一路是孟子,主张用道德遏制人性之恶。一路是荀子,继承了商鞅变法:充分利用人性来遏制人性之恶。

商鞅是世界史上第一个充分利用人性来治理社会的一流顶级高手。商鞅对道德极端地冷漠和怀疑,他对教导人心向善更是嗤之以鼻。《商君书》的第一条就是“弱民”:一百多年后的秦王朝,也因此而沦落为一只国强民弱的纸老虎!

一、弱民。强民是指那些有思想、有主见、有人格、有本事的人,弱民则指那些被洗脑后唯命是从、没有脑子、没有思想、没有主见、没有知识、人云亦云的愚民。《商君书》曰:“民强国弱,民弱国强。治国之道,首在弱民。”又曰:“政做民之所恶,民弱;政做民之所乐,民强。”弱民,就是政府与老百姓的需求对着干,在精神上打压底层民众,在社会上为政府树立压倒一切的绝对权威。弱民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不让人民拥有武器、盔甲、马匹、粮食、食盐等军需物品。秦统一天下后,收天下之兵于咸阳,铸十二金人,以弱天下之民。商鞅认为:要想国家富强,就必须削弱人民的力量,最大限度地削减人民的力量:“昔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强敌,必先制其民者也。”“故有国之道,务在弱民。”只讲法治不讲道德的商鞅,还要求君王任用贪官污吏与奸民来治理善民,使善民就像羊群一样便于管理。秦王朝选拔官员,不能用哪些讲良心、讲道德的君子,用优秀的人才管理刁民,天下就会大乱。如果用厚颜无耻、心狠手辣的流氓无赖(包括有文化的高级流氓)管理顺民,贪官污吏们就会用足、用尽法律(比如说打板子就有数十种不同打法,直接打死与打成轻伤,都有讲究,然后就靠犯人来敛财),把法律的恐吓和欺骗作用发挥到极致(就是无限扩大犯罪成本,甚至一个字、一句话、一篇文章就可以升级为灭族之罪),善良的顺民不得不默不出声、忍气吞声、兢兢业业、胆战心惊地夹紧了尾巴做人。在用严刑峻法逼着老百姓老老实实地种田之后,再不断地打击负责牧羊的那些有钱有势的地方豪强,整个社会重文轻武,禁止民间习武尚武。商鞅弱民的结果,就是巨鹿大战中秦军的溃败。

写作人自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中国作为战胜国却得到了战败国的待遇:德国的侵华利益被列强转让给了日本,1937年抗日战争。极端耻辱地在国境线之内的卢沟桥爆发!1945年《雅尔塔协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再次受到了战败国的羞辱:外蒙古独立、大连旅顺归属于苏联。1945年,苏联轻而易举地得到了沙俄1905年日俄战争前的一切在华利益。

原因很简单:《雅尔塔协议》是1944年国民党军队在豫湘桂战役中惨败后的必然产物:二战结束要战胜日军,中国军队靠不住!在世界舞台上,中国军队总是被认定为不堪一击!其主要原因,就是中国社会2000多年商鞅变法弱民政策的必然结果。

感谢中国人民志愿军,终于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中国军队在世界舞台上的尊严!

二、愚民。《商君书》曰:“使民无得擅徙,则诛愚。乱农农民无所于食,而必农。愚心、躁欲之民壹意,则农民必静。农静、诛愚,则草必垦矣。”当时是农业社会,农业丰收靠农民,战争胜利靠士兵。所以,民、兵是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圣人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而要达到这一点,就要使老百姓愚昧无知,“愚农不知、不好学问则疾务农”。“民愚则易治也”。商鞅认为,要想战胜三晋等敌国,首先就要控制秦国的农民,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愚民,民“朴则弱,淫则强;弱则轨,淫则越志;弱则有用,越志则强。”只有使广大人民愚昧无知、朴实忠厚,人民才不易结成强大的力量来对抗国家和君主,而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听从统治阶级的任意摆布,这样国家就会容易治理,君王的地位也就会更加牢固。商鞅变法中有焚烧古典书籍的条文(商鞅变法的焚书条文,才是焚书的主要证据)、禁止游学(针对孔子办学)和公开演讲(禁止儒家教化)(商鞅变法的禁止游学和公开演讲的条文,才是坑儒的主要证据)。愚民术的基本手段是“朴”,就是让老百姓成为文盲:1949年中国4亿人口中只有300万人识字!没有了文化、没有了知识、没有了信息渠道,老百姓就成为社会的盲人(盲通民),精神世界里的聋哑人。商鞅主张重用贪官污吏、流氓地痞等奸民治善民,《商君书》曰:“以善民治奸民,国削至乱;以奸民治善民,国治至强。”秦朝政府把老百姓禁锢在统治者精心设计的信息茧房里,只能获取统治者挑选的、需要让老百姓知道的“皇恩浩荡”“天下太平”“无私奉献”“勤劳致富”......,让老百姓心甘情愿地接受剥削。

三、疲民:疲,就是疲劳。一天24小时,让老百姓从鸡叫做到鬼叫,日日夜夜为了养家糊口而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再思考。商鞅要求,百姓在耕地时,眼睛不能乱看,耳朵不能乱听,嘴巴不能乱说。这不禁让人想起驴拉磨时,主人为了让驴专心拉磨,会把驴的眼睛蒙上。法家比驴的主人想得更加周全,不但要蒙上眼睛,还要塞上耳朵,堵住嘴巴。在中国法家心中,民不如驴。秦灭六国后,为了实施疲民政策而大兴土木:筑长城、修驰道、盖阿房宫、建始皇陵.....终于戌卒叫:陈胜吴广大泽乡揭竿起义,灭亡了貌似强大的秦王朝!

四、辱民:就是打掉你的自尊和脊梁骨,让你三跪九磕地服从法治。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考古出土的秦简规定,老百姓家养的牛瘦了几斤,就要受刑。商鞅为何视民不如畜生,让秦国的农民没有一丝尊严呢?《商君书》如是回答:“民辱则尊官。”《弱民》说:“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故战事兵用曰强。民有私荣,则贱列卑官;富则轻赏。治民羞辱以刑,战则战。民畏死、事乱而战,故兵农怠而国弱。”商鞅把皇权塑造成神圣不可侵犯的、高高在上的,还用军队、衙门等国家机器来代表皇权,让老百姓听之色变、见之胆战。让老百姓看到衙门就只想绕道,遇到官员就不得不下跪,从骨子里害怕皇权。商鞅的辱民法,还用连坐法在民间制造社会矛盾,让老百姓互相监督、不敢相互帮助,反而只能相互检举揭发。老百姓没有了凝聚力,无法相互信任,无法形成社会团体,让中国社会始终是一盘散沙,对中央政府就没有了威胁。结果商鞅变法失败时,商鞅的辱民法让商鞅最终无路可逃而束手就擒,被五马分尸。tc53v9+pKccFjNj2w+xC3w==

写作人自评:面对毒蛇猛兽,地球村的部分弱民选择了逃跑:比谁逃的更快。善逃者生。面对毒蛇猛兽,人类社会的大部分强民,却是通过合作而赢得了在地球村里当主人翁的地位!商鞅的弱民政策,让秦国老百姓吃能见死不救,造成了商鞅作茧自搏,被抓住后五马分尸的大结局,真是大快人心啊!

秦孝公死后,继位的秦惠文王派人抓捕商鞅,商鞅在逃亡时,发现自己推行的秦法非常高效,人人都害怕商鞅推行的连做法而不敢留宿。商鞅不得不感叹自己的“以身试法”和“作法自毙”!

五、贫民:贫民就是让人民在吃不饱、饿不死的贫困线上挣扎,使人民“家无积粟”,失去了安全感,安心地接受统治者的恩赐和安排。满清时期的33两白银制,把商鞅的贫民术发挥到了极点。据说满清时期,每家每户的平均消费是36两白银。让老百姓永远却三两,就是33两。丰收不增收:通过税收让老百姓丰收了还是得到33两白银。欠收了不减收:通过减免税让老百姓在灾荒后还是拿得到33两白银:家中的消费永远都缺三两。商鞅认为,“家有余食,则逸于岁”。(作为对比,《管子牧民》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民贫则力富,力富则淫,淫则有虱。故民富而不用,则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则农不偷。农不偷,六虱无萌。故国富而贫治,重强。”

自评:无论是共同富裕,还是藏富于民、民富国强,都是对商鞅变法几千年来“贫民”政策的挑战。贫民、富民,说到底是税收!古代的十一之税,是10%!那是生产力低下的原因。历史证明,发达国家的税收60%用于民生,在如今的现代社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税收政策。只要用于民生的税收还没有达到60%,中国的“贫民”制度的参与影响就还没有得到清除,我们就需要继续努力来实现共同富裕。

六、虐民:《商君书》有曰:“以善治民,则民亲亲;以奸治民,则民亲制。”又曰:“重赏轻刑,民不爱上;重刑轻赏,则民爱上。”西汉初期的黄老学派外儒内法,继承发展了商鞅的虐民思想,把虐民发扬光大——夺,然后予;贫,然后富。天下可举!法家对臣民的要求是:大臣“从主之法,顺主之为,专心于事主者,为忠臣。”民众“战时用其死,安平尽其力,寡闻从令。”

七、壹民:就是秦国只要民耕战之民:战时用其死,打仗。安平尽其力,种田,先秦法家认为商业是国家的蛀虫,必须消灭。在经商的齐鲁大地上,却普遍认为各行各业应该相对平等:农夫赴时、百工制器、商贾趋利。渔樵耕读、农林牧副渔、工农商学兵,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壹民的第二层意思是只做一件事情。户籍,商鞅变法的籍不是籍贯,而是职业。壹民的第三层意思是“统一思想”:秦国只允许存在唯一的一种思想,就是只听命秦王朝的法令,不得有任何其他的不同政见和个人想法。

汉字的意境之美:秦国《商君书》里的“民”字:壹民、贫民、弱民、虐民、疲民、愚民、一个个“民”字都张凯乐血盆大口,张牙舞爪。其意境凶残无比,令人触目惊心!拙著《古文孝经解读》中,鲁国的孔子同样也写下了许多个“民”字:一个个“民”字的语境却个个都如沫春风,和睦和顺,欢欣鼓舞。例如:民用和睦、和其民人等等。以下是《孝经》中出现的若干个“民”字:

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象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

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谓要道也。”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非至德,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民之父母。其孰能顺民如此其大者乎!

让我们再对比一下齐“民”与秦“民”的差别:

齐国孟子的民本VS秦国商鞅的弱民: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民贵君轻”的理念上,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明确表达了民众的重要性超过君主和国家。他渴望实现一个“百亩之田、五亩之宅,可以衣帛,可以食肉,可以无饥”的社会,这种社会愿景体现了古典儒家对民众基本生存权的关注。孟子的民本思想还涉及到对君王的要求,孟子认为,不仁、不义的行为都来自于君王,因此君主的道德和行为对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至关重要。古典儒家的民本思想受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强烈抵制。朱元璋甚至一度想把孟子驱逐出孔庙和儒家的行列。孟子的民本思想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孟子的民本思想依然闪耀着不灭的光辉,指引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

齐鲁的爱民VS秦国的辱民:孔孟一脉相承地认定德治生于法治。他们都认为,法治虽然能用高压让人民产生畏惧感而不敢造反,但并非资源,一旦法律失去了牙齿(武装部队对君王的绝对忠诚),君王就会落得一个国破家亡,甚至活活饿死的悲惨下场。只有从道德上教化民众,才可以让民众自觉地遵守法令。孟子认为,只有在政治上推行儒家的爱民仁政,才会使老百姓心悦诚服地遵守法律,按时纳税、从而实现富国强民的目的。

齐鲁的教民VS秦国的愚民:儒家学说的核心是从道德这个根本上教化人民。重视教育的齐鲁大地,也因此而成为中国教育最为普及的地区之一。孟子说“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孟子认为:在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上对人民实施教化,可以让民众发自内心地尊重君王,从而实现儒家的治国理想。

齐鲁的富民VS秦国的贫民:孟子继承了齐国《管子》“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和鲁国孔子“养民惠也”的思想。孟子认为君王应该让民众安居乐业,赡养父母,养育妻儿。收成好可以丰衣足食,收成不好也不至于饿死。孟子认为,这是社会安定罪基本的要素。

齐国的惠民VS秦国的疲民:齐景公要将两座城赏赐给晏子,晏子拒绝,要到了三项惠民政策:一是降低鱼盐农耕税,GDP的90%归老百姓。二是拆除关卡,开放市场,只稽查,不征税,促流通,活跃经济,藏富于民;三是省刑,各罪均判轻一等,以宽松政治生态。秦王朝却是筑长城、修驰道、建始皇陵、造阿房宫......逼的陈胜吴广揭竿起义。

备注:儒法同源

我曾经参加过20世纪70年代的批儒评法运动,为此而接触过大量史料,我当时就认定:在中国,儒法道是一家,都源于《易经》,是同一个阴阳五行学说之内的哲学体系。

中国哲学的奠基人是周文王(公元前1152年-1056年)演绎八卦始创《周易》,道家的奠基人是老子(前571年—前470年)传承《周易》创《道德经》,儒家的奠基人是孔子(前551年—前479年)传承《周易》和《道德经》创儒学。老子比孔子年长20岁,所以,孔子的老师是老子。孔子的儿子孔鲤(前532年—前483年),比孔子早死了13年,所以,孔子的传人是传承《孝经》的曾子(前505年-前435年)和孔子的嫡孙子思(前483年-前402年)。子思的传人是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和荀子(前313年-前238年)。荀子与商鞅(前390年—前338年)是法家的奠基人:商鞅在先,比荀子早77年。从事的是法家的实践活动。荀子在后,比商鞅晚77年,从事的是法家的理论研究。

公元前320年齐威王去世,齐宣王即位后,在齐国首都临淄办起了全中国第一座公立大学:稷下学宫。孟子、荀子先后在稷下学宫任职当老师、校长,两个人传授的都是儒学。法学是稷下学宫当时的一个分支:教授的内容主要有《管子》、《司马法》、《宋子》等法家著作。孟子与荀子都是齐国人。齐国是商业文化:孟子主张的道德,是商业的基础。荀子主张的法律,是商业的框架。在齐国建造商业这一栋大楼,既离不开道德这个基础,也离不开法律这个框架。无论是外儒内法,还是儒法一家,都是一个意思:商业文明这一座大楼的基础是道德,大楼的框架式法律。道德与法律都是商业文明这一座大楼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西方的商业文明古代发源于希腊、罗马,近代定型于荷兰、英国、美国。同样是以基督教的道德为基础,以罗马的法律为框架而建成:道德与法律,同样是西方商业文明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荀子门下出了两个得意门生,韩非子与李斯,他们都是著名的法家。韩非子是法家的理论家,李斯是法家的实践者。其成果就是统一六国,推行秦法。汉朝的萧何一进咸阳,就直奔档案馆,缴获了秦法的全部竹简,全盘继承了李斯的制度。萧何死后,萧规曹随彻底固化了秦法。汉武帝时期的董仲舒用儒学当外衣,把秦法严严实实地包装起来。两宋的程朱理学,进一步强化了古典儒学中的法家成分。以至于造成了今日的共识: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外儒内法。

而我却始终坚定地认为:儒法同源,本是一家。2010年,我通过上海三联书店,出版发行了《古文孝经解读》,把孔子书写《孝经》用的文字,原汁原味地介绍给大家。随着我们对孔子使用的文字的深入研究,古典儒学一定会重返中国社会,还孔子一个清白!

2024年7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