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芯片奇才黄芊芊,17岁上北大,30岁斩获世界级大奖

2024-09-30

世纪人物 2024年7期

中国芯片奇才黄芊芊,17岁上北大,30岁斩获世界级大奖,全球仅3人,成为奖项最年轻获得者,美国科技巨头很快就看上了她,给了各种好处想挖走她,她却说:我是中国人,坚决不会为美国做事!

黄芊芊,1989年9月出生于江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数理天赋。2006年,17岁的黄芊芊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破格录取,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北大新生,她果断选择了计算机与通信工程专业。

入学后不久,黄芊芊就听说了"中国芯之父"陈根事件,据说这位声名狼藉的教授曾造假申请国家科研经费上亿元。

作为一个对芯片技术有着浓厚兴趣的学生,这一丑闻使黄芊芊痛定思痛,她暗下决心要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为国家的芯片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大四时,黄芊芊面临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是接受海外名校的全额奖学金邀请出国深造,还是留在国内继续从事芯片研究?

经过深思熟虑,她拒绝了所有出国邀请,理由是"我的使命就在中国",这个决定并不轻易,因为当时她的同龄人们普遍倾向于出国留学,但黄芊芊始终怀着报国之心,坚持选择了留校深造。

26岁时,她以极高的平均学习成绩获得博士学位,还创造了北大历史上最年轻博导的纪录,进入教职后,黄芊芊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芯片设计研究中,她的研究成果在业内一举成名,各种国内外大奖纷至沓来。

20年,年仅31岁的她就获得了科学探索成就奖,这个奖项在全球范围内少有人获得,黄芊芊是亚洲地区唯一的获奖者,也是最年轻的获得者,她凭借多项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为中国芯片事业注入了新血液。

作为国内芯片技术领域响当当的人物,美国自然眼红,硅谷的科技巨头们开始向她抛出橄榄枝,他们不仅开出了高达数百万美元的年薪,还承诺给她提供极高的公司职位、自主研发团队乃至加入美国工程院的资格。

面对这些诱人的条件,黄芊芊以坚定的信念作出了拒绝,她说:"我是中国人,坚决不会为美国做事!"黄芊芊清楚,中国芯片产业的发展正处于最关键的时期,每一位科技人员的贡献都弥足珍贵。

2021年,中美科技对抗白热化,芯片被视为"先手攻其权"的制高点,在这个关键时刻,黄芊芊果断加入华为,参与了华为量子芯片研发的突破性项目。如今,黄芊芊已是芯片技术和教育事业的双料明星,还是北大最年轻的女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