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诗意课堂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024-09-29兰学红

科学之友 2024年9期

在这个信息时代,知识如同繁星般璀璨,而阅读则是我们探索这片星空的望远镜。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阅读往往被视为一项枯燥乏味的任务,而非一种享受。作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学科,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深入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因此,我们可以尝试将课堂打造成一个充满诗意的空间,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美的享受,并且能够感受到知识的韵律和魅力,从而真正爱上阅读。诗意课堂的构建能够让学生在语文的海洋中畅游,感受文字的魅力,领悟人生的真谛。

何为诗意课堂

感悟语言之美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经典之作,它们蕴含着丰富的语言艺术和情感内涵。在诗意课堂中,教师会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之美,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通过朗读、赏析、讨论等多种方式,学生能够在语言的海洋中感受到文字的韵律和节奏,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感受诗意氛围

诗意课堂十分注重创造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能够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差异,通过情感交流和人文关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能够让学生更加放松地投入到学习中,更加深入地感受文本的情感和意境。

感知艺术创作

高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作品,如诗歌、散文等。在诗意课堂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大胆想象,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参与者,他们的思维被激活、想象力被点燃,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的可能性。

诗意课堂开启阅读之门

诗意课堂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主要源于其独特的教学氛围、丰富的教学内容以及创新的教学方式,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吸引学生、激发他们阅读热情的关键因素。

首先,诗意课堂营造了一种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氛围。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环境,如布置充满文学气息的教室、播放优美的背景音乐等,让学生在视觉、听觉上都能感受到文学的美丽和魅力。这种氛围能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好奇心,使他们更加愿意投入到阅读中。

其次,教师在诗意课堂中不仅注重课本内容的教学,还广泛搜集与课程相关的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以及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资料。这些多样化的阅读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阅读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从而培养起对阅读的热爱。此外,在诗意课堂中,教师不再简单地灌输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进行角色扮演、创作诗歌等互动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阅读能力。

最后,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品味文本的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心灵的触动和愉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情感和审美素养。这种情感的体验和审美的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阅读满足感,使他们更加热爱阅读。

诗意课堂的创建

多措并举

作为一门感性的学科,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所蕴含的深意往往是多层次、多角度、多方面的,仅凭单一的教学方法很难让学生沉浸其中,全方位地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中,经典的文学作品是历经沧桑、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史中凝结而来的,要想打造诗意课堂,教师需要利用多种方法,如通过自主阅读的方式初步了解、有感情地朗读深刻体会作者的心境、分角色扮演再现作品场景等,从不同角度搭建诗意的交流平台,深度挖掘小学语文教材中各种不同体裁文本的诗意,使学生沉浸在诗意情境中,增强阅读的情感体验。

化虚为实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编入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更是经过了层层的推敲,不仅仅是一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将生活在历史中的人们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传递给现代人。但随着科技的发展,生活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很难通过单纯的阅读体悟古人当时的所思所想,这些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属于虚拟世界的创作。因此,如何将虚拟的文学作品变得更加真实、生动、形象,成为诗意课堂的重点。

首先,播放与诗句情感、意境相匹配的背景音乐或诗词朗读音频,有助于学生全面感受诗词的韵律和音乐性,引导学生分析不同的演唱风格和声音特点,从而能够进一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词。

其次,将诗句中描绘的景物、人物或场景以图像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当诗句描绘了一幅美丽的风景画面时,教师可以搜索相应的自然风光图片并展示给学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诗词中的美,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意境和背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思维碰撞

对于同一篇文章来说,不同阅读者会有不同的情感体验,这意味着,诗意课堂中没有标准答案,只有依据阅读者的身份、经历等产生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诗意课堂中,当不同学生提出质疑和表达疑问时,课堂的组织者要善于引导,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点,应学生而动、应情景而变,使语文课堂能够焕发出新的生机,产生智慧的碰撞,让每个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

作者单位|山东省五莲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