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心留意,科学防治尿路感染
2024-09-29黄润晶
当前,社会节奏不断加快,很多人由于整日忙于工作、学习,经常出现不按时吃饭、作息不规律、长期久坐、休息不足等情况。长此以往,自身免疫力就会下降,进而出现我们常说的“亚健康体质”,更容易诱发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多种微生物侵袭尿道引起的感染,是较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由于女性生理结构的特性,其发病率约是男性的30倍,特别是处于更年期、绝经期的妇女,会出现雌激素水平下降、尿道黏膜上皮变薄、角化细胞减少等情况,导致尿道自净能力下降,更容易滋生细菌,引发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需谨防尿路感染
尿频、尿急、尿痛是尿路感染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严重者还可能出现发热、腰酸、腰痛等症状。多数人出现上述症状后,自身没有给予重视,觉得吃点药过段时间就好了。其实,不及时治疗尿路感染可能会引起膀胱炎、肾盂肾炎等严重病症。
此外,有些人尿路感染并不会表现出明显的症状,但无症状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因为这多是其他疾病(如尿道、生殖道功能异常)导致的结果,对此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科学检查,及时治疗
尿常规是诊断尿路感染最常用的检查,也是初步诊断标准。如果患者尿液中的白细胞大量增多,并伴随血尿、少量蛋白尿,多考虑存在尿路感染。在这种情况下,建议进行尿培养检查,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明确病原菌种类(如真菌、细菌等),有针对性地采取治疗措施。此外,患者还可以进行C反应蛋白测试以及血沉、血常规检查。如果患者反复出现尿路感染,且伴有无痛血尿或怀疑有泌尿结石等情况,影像学检查可帮助鉴别诊断。
当前,临床中尿路感染的诊断依据为出现脓尿、细菌尿。一旦确诊,大家不要过于担忧,进行规范治疗即可,一般愈后良好。治疗时需根据尿培养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感染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联合用药。此外,患者需要注意,服药疗程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可擅自停药,自行停药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患者应做到及时、足量、足疗程服药,通常需持续到尿培养转阴、症状消失后两周,具体用药方案需咨询医生。
尿路感染的“七道防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采取多饮水、加强自身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控制基础疾病等多项措施,有效预防尿路感染。
多饮水
泌尿系统的主要生理功能是排泄,将机体代谢出的废物排出体外,如体内多余的水、无机盐等。多数人认为排出的尿液就是多余的水分,实则不然,尿液中还含有尿酸、肌酐、尿素等代谢产物,经肾脏代谢后,这些物质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排尿可以有效避免有害物质大量堆积于体内,也可以起到冲洗尿道的作用,可预防细菌大量繁殖和尿结石的形成。因此,我们每日需要有足量的饮水,以保证尿液的排出。
加强自身免疫力
尿路感染与自身免疫力下降有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自身体质。久坐的人群,下体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更容易滋生细菌,建议每隔2~3小时适当活动身体,可有效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穿宽松、舒适、透气的衣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内衣,定时清洗会阴部,有性生活的人尤其要做好个人清洁卫生,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
调整饮食
在饮食方面,我们需做到营养均衡、清淡饮食,少食辛辣、刺激性、油腻的食物。此外,含咖啡因的饮品会刺激膀胱,引起尿频,大家要控制这类饮品的摄入量,最大程度地预防尿路感染。
控制基础疾病
有糖尿病、输尿管结石、肾结石等基础性疾病的患者需要注意,在积极治疗基础病的同时,也要预防尿路感染。人是一个整体,各器官与组织相互配合、相互联系,共同维系着人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其他器官出现病变,发生尿路感染的风险也会升高。输尿管结石、肾结石、前列腺肥大等疾病会导致尿路狭窄甚至出现梗阻,会使尿液潴留,细菌快速繁殖,进而引发尿路感染。因此,积极治疗原发病尤为重要。
避免憋尿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尿急的情况,如果此时无法及时去厕所,就会选择憋尿。憋尿是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的,一方面会使尿道细菌大量繁殖,引发尿路感染,另一方面会影响膀胱功能,严重者会出现肾盂肾炎,诱发膀胱癌等重大疾病。
高危人群做好预防工作
长期卧床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褥疮、尿路感染等问题,特别是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护理人员要定时清洁、更换尿管,避免感染,每日排空尿袋,时刻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措施。对于实施泌尿道手术、尿管插管的患者,由于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局部黏膜受损,或把前尿道的病菌带入上尿道、膀胱处,更易引发尿路感染,因此需做好术后各项护理工作,必要时遵医嘱服用抗生素药物。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