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密度与摘心次数对无毛小白菊生长的影响
2024-09-28潘木勤黄明文华俊锋李浩雷丽欣翁仙平
摘要: 【目的】为探索野生无毛小白菊的种植密度与摘心次数,提高菊花蕾产量,解决山地栽培产量不高的技术难题。【方法】以种植密度130 cm(含施工通道45)×25 cm、130 cm×35 cm、130 cm×45 cm和摘心次数6、7、8次各3种处理,比较分析无毛小白菊地径、高度、侧枝数的生长指标和鲜花蕾产量的变化。【结果】密度为130 cm×25 cm、130 cm×35 cm、130 cm×45 cm时,地径分别为1.03、1.59、1.81 cm,与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高度分别为94.75、93.43、95.50 cm,密度对纵向生长影响很小;侧枝数分别为275、465.25、487.5条,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单株鲜花蕾产量分别为128.78、197.15、230.7 g,呈明显负相关关系。摘心6、7、8次时,地径分别为1.8、1.5、1.3 cm,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高度分别为98.3、96.5、95.5 cm,摘心次数对纵向生长影响很小;侧枝数分别为333.75、404.75、490条,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单株鲜花蕾产量分别为172.3、184.8、200.5 g,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结论】合理密度+良好的管理模式能够达到增产,所以,山地种植无毛小白菊株行距130 cm×35 cm,摘心8次的管理技术,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无毛小白菊; 种植密度; 摘心次数; 生长; 产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S 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24)05 - 0019 - 05
The Effect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Pinching Times on the Produce of Chrysanthemum parthenium
Abstract To explore the planting density and harvesting frequency of wild Chrysanthemum parthenium, improve bud yield, and solve the technical problem of low yield in mountain cultivation.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growth indicators of ground diameter, height, number of lateral branches, and changes in flower bud yield of Chrysanthemum parthenium with planting densities of 130 cm(including construction channel 45) ×25 cm, 130 cm×35 cm, 130 cm×45 cm, 3 treatments for each of 6, 7, and 8 times of heart harvest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density was 130 cm×25 cm, 130 cm×35 cm, and 130 cm×45 cm, the ground diameter was 1.03 cm, 1.59 cm, and njLTOlzxCZcVGBko1isWuTnXPmG0YFKqxrB/abYClMk=1.81cm, respectively, showing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density; The heights was 94.75 cm, 93.43 cm, and 95.50 cm and the density had little effect on longitudinal growth; The yield of alabastrum was 128.78 g, 197.15 g, and 230.7 g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hen the pinching was removed 6, 7, and 8 times, the ground diameter was 1.8 cm, 1.5 cm, and 1.3 cm, showe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The heights were 98.3 cm, 96.5cm, and 95.5 cm separately, the pinching frequency removed had little effect on longitudinal growth; The number of side branches were 333.75, 404.75, and 490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The yield of alabastrum per plant was 172.3g, 184.8g, and 200.5g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It suggested that 130 cm×35 cm spacing and pinching 8 times were available for Hairless Chrysanthemum to boost production.
Key words Chrysanthemum parthenium; planting density; pinching times; produce; yields; effect
菊花属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是我国种子植物最大科,约有230属2300余种,分别约占全国种子植物属、种的10%和8%[ 1 ]。野生无毛小白菊是小白菊属的一种[ 2 ],具有清热解暑等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3 ],同时在园林绿化景观配置中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专家们对菊花扦插育苗的基质选择、插穗长度、生根粉处理[ 4 ] 和不同剪口方式扦插[ 5 ] 及大花型多花品种不同部位插穗扦插[ 6 ] 有研究,对无毛小白菊插穗生根能力[ 7 ]也有研究,但对人工栽培的无毛小白菊种植密度与摘心次数的研究尚鲜有报道。本研究选用无毛小白菊进行不同种植密度与摘心次数试验, 研究分析对其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总结丰产高效栽培技术,旨在寻求提高食用菊花蕾产量的最佳模式,为菊花因非粮化限制,大田栽培受阻,转向山地栽培提供技术支撑。
1 材料与方法
1.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区位于浙江省遂昌县,年平均气温17.1 ℃,极端最高温40.6 ℃,极端最低温-9.9 ℃;晚霜期为4月中下旬,早霜期10月下旬;年均降水量1 559 mm,多集中在3~9月,6月降水量最多;年平均日照1 755 h,平均无霜期251 d,属中亚热带季风类型,冬冷夏热,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地垂直气候差异明显。试验地点位于该县石练镇竹溪新村,海拔420 m,圃地为山地,面积0.35 hm2,土壤为山地红壤。
1. 2 试验材料
2022年4月10日,选用生长势强、发育健壮、无病虫害(地径0.30~0.35 cm,高25~27 cm)的无毛小白菊扦插幼苗栽植,定杆高度为15~20 cm。
1. 3 试验设计
种植密度试验采用随机区组方法,按地畦宽85 cm+地沟(畦与畦之间留置施工通道45 cm),即株距130 cm,行距25 cm(A1)、35 cm(A2)、45 cm(A3)3种处理种植菊苗。为控制菊苗高生长,促进侧枝生长发育,增加开花的侧枝数量和鲜菊蕾产量,同时为了节省摘心的用工成本,生长期间每当新梢生长到15~20 cm,用绿篱剪剪去5~10 cm,起到打顶摘心的作用,共摘心7次,各处理4个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13 m2(宽1.3 m,长10 m)。摘心次数试验用同样的修剪方法代替摘心,考虑到生产上受到后期菊花蕾生长发育时间和成熟季节的影响,摘心8次已是上限,多于8次菊花蕾将不能在采收季节前成熟,从而严重影响菊花蕾的产量和质量,为此,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摘心6次(B1)、7次(B2)、8次(B3)3种处理;种植密度130 cm×35 cm,各种处理4个重复,共12个试验小区,每个试验小区13 m2(宽1.3 m,长10 m)。
1. 4 苗木栽植
平整土地后,按试验设计做好栽植苗床及施工通道,便于生产管理,苗木栽植选用无毛小白菊扦插苗。每畦栽植1行(1丛),每丛种2~3株,栽植时间2023年4月8~10日。栽后管理参照无公害食品饮用菊花生产技术规程的管理技术执行。
1. 5 数据采集与分析
2023年11月4日进行种植密度、摘心次数试验,每个小区随机选取野生无毛小白菊5丛,调查最粗株的地径、高度、每丛无毛小白菊的无花枝条数和有花枝条数,计算枝条开花率 (开花率%=每丛枝条总条数-无花枝条数/每丛枝条总条数×100)、每丛鲜花蕾总重量和百粒重量。高度用200 cm的钢卷尺测定,用syntek不锈钢游标卡尺量测地径,鲜花蕾总重量和百粒重量用USB充电家用电子称称重。采用DPS软件LSD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 1 种植密度
2. 1. 1 生长量
由表1可见,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地径A3的最大,平均达1.81 cm;其次为A2,平均达1.59 cm;A1最小,仅有1.03 cm。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A2、A3与A1之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值<0.01),A2、A3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 (P值>0.05)。由此可见,无毛小白菊的植株地径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为验证植株地径是否与种植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对种植密度(Y)与植株地径(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0.001 1X+2.627 3,R2=0.754。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植株地径与种植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种植密度对无毛小白菊的植株地径横向生长有直接影响。
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高度A3最高,平均达95.50 cm;其次为A1,平均达94.75 cm;A2最低,为93.43 cm。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这3种处理间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植株高度差异不显著 (F=0.204,P=0.820 8>0.05)。由此可见,不同种植密度的无毛小白菊植株高度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所以,种植密度对无毛小白菊的植株纵向生长影响很小,同时与摘心抑制了植株高生长也有关系。
不同种植密度A3的枝条数量最多,平均达487.50条;其次为A2,平均达465.25条;A1最少,仅有275.00条。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1), A1、A2和A3这两组处理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2和A3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0.05)。由此可见,无毛小白菊的枝条数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为验证枝条数量是否与摘心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对种植密度(Y)与枝条数量(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0.297 2X+731.23,R2=0.634。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枝条数量与种植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种植密度对无毛小白菊枝条数量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2. 1. 2 产 量
由表2可见,A3枝条开花率最高,平均达86.30%;其次为A2,平均达79.89%; A1最少,仅有75.86%。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A3与A1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3与A2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A2与A1间差异不显著 (P>0.05)。由此可见,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枝条开花率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为验证枝条开花率是否与种植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对种植密度(Y)与枝条数量(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0.013 1X+94.854,R2=0.408。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枝条开花率与种植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种植密度对无毛小白菊枝条开花率有一定的影响。
单株鲜花蕾产量A3最高,平均达230.70 g;其次为A2,平均达197.15g;A1最少,仅有128.78 g。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2),A3、A2与A1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3与A2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由此可见,野生无毛小白菊的单株鲜花蕾产量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为验证单株鲜花蕾产量是否与种植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对种植密度(Y)与单株鲜花蕾产量(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0.136X+332.9,R2=0.917。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单株鲜花蕾产量与种植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种植密度对无毛小白菊单株鲜花蕾产量有一定的影响。
从单位面积看,A1亩产量257.56 kg, A2亩产量287.84 kg,A3亩产量只有263 kg;虽然A3单株鲜花蕾产量高于A2,但亩产量A2更高,在生产中应推广A2的密度。
鲜花蕾百粒重A3最高,平均达19.65 g;其次为A2,平均达19.08 g;A1最少,仅有17.03 g。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A3、A2与A1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3、A2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由此可见,无毛小白菊的鲜花蕾百粒重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为验证鲜花蕾百粒重是否与种植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对种植密度(Y)与鲜花蕾百粒重(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0.003 6X+22.468,R2=0.926。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鲜花蕾百粒重与种植密度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2. 2 摘心次数
2. 2. 1 生长量
由表3可见,摘心6次的植株地径最大,平均达1.8 cm;其次为7次,平均达1.5 cm; 8次的最小,仅有1.3 cm。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摘心6次与8次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6次与7次以及7次与8次这两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P>0.05)。由此可见,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植株地径随着摘心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下降趋势,为验证植株地径是否与摘心次数存在负相关关系,现对摘心次数(Y)与植株地径(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0.237 5X+3.179 2,R2=0.566。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植株地径与摘心次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摘心次数与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植株地径横向生长有直接关系。
摘心6次的植株高度最高,平均达98.3 cm;其次为7次,平均达96.5 cm; 8次的最低,为95.5 cm。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表3),这3种处理间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植株高度差异不显著(F=0.843,P= 0.475 8>0.05)。由此可见,不同摘心次数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植株高度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所以摘心次数对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植株纵向生长影响很小。
摘心8次的枝条数量最多,平均达490条;其次为7次,平均达404.75条; 6次的最少,仅有333.75条。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8次与6次和7次这两组处理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6次与7次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由此可见,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枝条数量随着摘心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为验证枝条数量是否与摘心次数存在正相关关系,现对摘心次数(Y)与枝条数量(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78.125X-137.38,R2=0.457。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枝条数量与摘心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摘心次数对野生无毛小白菊枝条数量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2. 2. 2 产 量
摘心7次的枝条开花率最高,平均达85.16%,其次为8次,平均达82.04%; 6次的最少,仅有74.06%(表4)。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7次与6次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7次与8次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6次与8次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0.05)。由此可见,野生无毛小白菊摘心至少需要7次以上,才能达到产量最高。
摘心8次的单株产量最高,平均达200.5 g;其次为7次的,平均达184.8 g;6次的最少,仅有172.3 g。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8次与6次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值<0.01),6次与7次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 (P值<0.05)。由此可见,野生无毛小白菊的单株产量随着摘心次数的增加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为验证枝条数量是否与摘心次数存在正相关关系,现对摘心次数(Y)与单株产量(X)数据进行相关性回归分析,得出回归方程式和相关系数(R2): Y=14.1X+87.158,R2=0.437。根据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单株产量与摘心次数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这说明摘心次数对无毛小白菊单株产量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
摘心6次的鲜花蕾百粒重最高,平均达20.20 g;其次为7次,平均达19.10 g;8次的最少,仅有18.23 g。经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6次与8次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6次与7次间差异不显著 (P>0.05), 7次与8次之间差异也不显著 (P>0.05)。由此可见,野生无毛小白菊摘心次数增加1次的对鲜花蕾百粒重影响不大,虽有差异,但差异很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增加2次对鲜花蕾百粒重有直接影响。
3 讨论与结论
3. 1 讨 论
研究发现无毛小白菊栽培密度对株高影响不大,这与摘心抑制了高生长有关,随着种植密度增大,与地径、枝条数成负相关,开花率、单株鲜花蕾产量、百粒重也成负相关,但群体密度的高低与个体产量、质量的累计数具有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达到群体物质累积量的最大值,特别需要有一定的大群体密度和良好的管理模式。而株行距在130 cm×35 cm时,摘心8次的单株鲜花蕾产量200.5 g,亩产达292.7 kg,比其他2种密度、2种摘心组合的综合产量更高。合理的种植密度能够达到增产的目的,徐庆全[ 8 ]等研究发现不同种植密度对高梁的生长具有明显的影响,合理密植能够保证植株得到充足的水分与养分供应。如果种植密度过大,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含量表现为下降的趋势,菊花单株能够得到的水、肥、光照较少,对顶端花的生长发育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菊花中的有效成分含量降低[ 9 ]。无毛小白菊摘心次数与地径、株高,开花率、百粒重成负相关,但与枝条数、单株鲜花蕾产量成正相关,而随着摘心次数的增加,植株的顶端优势受到一定的控制,从而促进了植株矮化,侧枝的萌发生长[ 10 ],在合理种植密度,生长空间足够的情况下,侧枝数量、开花数量增多,使单株鲜花蕾产量增加。
种植密度和摘心次数对无毛小白菊生长及鲜花蕾产量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当种植密度较小时,增加摘心次数能够明显提高侧枝数量和单株鲜花蕾产量;而当种植密度过大时,增加摘心次数虽然能提高侧枝数量,但单株鲜花蕾产量反而降低。这与侧枝生长空间受限,侧枝开花率降低,鲜花蕾百粒重减小有关。另外,摘心次数还受到后续菊花蕾生长发育时间和成熟采收季节的限制。因此,合理的种植密度和相应的摘心次数是无毛小白菊单位面积增产的关键。
3. 2 结 论
试验结果表明:无毛小白菊种植株行距在130 cm×35 cm和130 cm×45 cm这两组处理之间的枝条数量虽然存在差异,但差异很小,在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而株行距130 cm×35 cm的种植密度,单位面积鲜花蕾产量比130 cm×45 cm的高,无毛小白栽培菊通过摘心8次,植株枝条数量多,单株鲜花蕾产量比6、7次更高。所以,无毛小白菊株行距130 cm×35 cm的种植密度,结合摘心8次的管理技术,值得在培育无毛小白菊生产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世新, 覃海宁, 陈艺林. 中国菊科植物外来种概述[J]. 广西植物, 2005(1): 69 - 76.
[2] 唐征, 张小 玲, 刘 璇, 等. 食 用 菊 花 高 产 栽 培 技 术 研 究[J]. 温州农业科技, 2005(1): 11 - 13.
[3] 王茹华, 贾志民, 逄兴杰, 等. 食用菊花扦插繁殖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 中国蔬菜, 2009(4): 60 - 62.
[4] 吴永朋, 原雅玲, 肖娅萍, 等. 不同扦插方法对菊花生根的 影响[J]. 陕西林业科技, 2009(4): 19 - 22.
[5] 张黎, 翟彦. 不 同 基 质 不 同 部 位 对 菊 花 扦 插 生 根 的 影 响[J]. 西北农业学报, 2005, 14(6): 112 - 114.
[6] 潘木勤, 赵中流, 朱旭华, 等. 不同类型野生无毛小白菊的插穗生根试验[J]. 浙江农业科学, 2023, 64(1): 132 - 134.
[7] 徐庆全, 李默, 王振国, 等. 种植密度对土壤水分及高梁生长发育的影 响[J]. 北方农业学报, 2019, 47(1): 24 - 28. [8] 张斌. 种植密度对菊花产量和品质影响的分析[J]. 园艺技术,2021(11): 5 - 6.
[9] 范祎. 顶端优势原理在花卉的矮化栽培中的应用[J]. 北京农业实用技术, 2007, 10(4):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