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庄辉
2024-09-27严有榕
初识书法家庄辉先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记得那是2023年6月11日,我与江苏大学庄晋财博士前往江苏淮安拜访企业家严介和先生,在电梯里,意外地与庄辉先生相遇,他身着休闲服饰,文质彬彬。那一刻,我看到了中国文人谦和而笃定的状态,并被其独特的艺术气质所吸引。
2024年4月27日,我随江苏庄严宗亲会参加常州市庄子研究会成立仪式,与江苏庄严宗亲会副会长、淮安庄严宗亲会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庄辉先生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活动期间,我为他拍了一张照片,他看后非常满意。我开玩笑说:“以后可以作为作者照,印在您的书法作品集里。”他一再表示感谢。其实摄影我是外行,但这张照片之所以好,恰恰印证了北宋文豪苏轼诗句“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臻境。
儿时听老师与父辈们说过:“字像人,人像字。”现在的我已60岁出头了,再回味这句话,总感觉有其深意。它似乎是在告诉我们,人一定要写得一手漂亮的汉字,要懂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而书法是中华文化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之一,写好书法是个人气质与修养的体现。这只是我个人的认知。然而,当我与庄辉先生有了短暂的交流后,我认为他是一位对中国汉字艺术有着深刻而独到见解的人。他说:“事艺近五十年,终于感觉到由书之法迈向书之道。这个道,是由人生综合体验后的逍遥之道!”我将此看成是对“字像人,人像字”的最好诠释。我研读了许多庄辉先生的书法作品,总想着有一天能目睹他的创作状态。今年6月中旬,我参加了由他带队赴渝、蜀、黔三地庄严宗亲会的调研工作,在宗亲会的交流活动中目睹了他执笔挥毫的过程,笔、墨、水在他的创作下与宣纸摩擦出了生命的交响。我看到了汉字的舞蹈,感受到了先贤的神韵,以及时代艺术语言的表达。庄辉先生将现代审美理念融入到中国书法的创作中,使得他的作品既彰显了传统文化底蕴,又充满了现代气息。庄辉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展现,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
庄辉先生对书法的热爱与执着,让我深深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与思辨。他说:“水是生命之源。在艺术家眼里,淡淡的水却有浓浓的意象,墨花朵朵就在墨分五色的大写意中呈现。一幅美妙的作品,若书家没有几十年的综合修行,是万万不可能的。水是墨的生命,墨是书的体现,书由法而再走向自由,便是道的升华,即所谓‘水墨书道’是也。书法简单地说,就是笔法结构章法的技能组合,这是书法的基础,基础要想更上层楼,就要论文化修养。”
在中国清代有“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之说,而今,中日亦有“浓墨妙石,淡墨明空”两位书家。师村妙石先生喜欢用特浓焦墨作书,尽显铸篆厚意;明空庄辉先生尤善用清水宿墨,尽显淡雅清趣。与众同者俗物,与众不同者奇才。艺术的表现手法不同,但艺术家的天性在两位书家的血脉里是相通的。在庄辉先生长达50年的书艺生涯里,我仿佛能听到他右手的无名指背处,那半颗黄豆般大的老茧诉说“墨道的美妙醇度,是艺术功力的深酿、精酿灵现”的故事。他的书法不是对字形的塑造,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灵魂对应更高灵魂的沟通。每一次欣赏他的作品,我都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无法言喻的美妙,仿佛饕餮充满诗意和韵味的文化大餐。
我对中国书法知之甚少,庄辉先生的书法造诣不是我用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中国书法院院长管峻先生在《念起即觉》一文中说:“……庄辉的探索是成功的。他的魏体寸楷,特别是融八大书意的禅意书法,功力付诸而具‘钢筋铁骨’,不失力量感,更有匠心别裁溢出‘花繁叶茂’,独有秀逸美。而通篇观来静气贯注,给人云淡风轻、随意所适的古气。与之相反,草书则别有纵横不羁之态,线条既绵劲有力,又曲折多姿,而一字之展促、字群之连环、章法之生动……既是雄强书风的集中体现,也是军人气质的生动反映。观其书,有‘静若止水,动则波涛’之两重意境……”这是对庄辉先生书法作品的专业评判。前不久我与庄辉先生在微信里又谈到了书法,他发给我一大段书法创作的感悟与体会,他说:“书家不是为了炫技,而是要从人生的底蕴里散发出幽雅的馨香境界。”他创作的五言诗这样写道:
神腾而心静,似静而非静。
意先参笔先,凝目夹盲书。
似醉而非醉,狂舞合法度。
时醒夹瞬疯,半痴又半聪。
枯涩浓润虚,潇洒自风流。
狂草非狂人,绝无神妙书……
庄辉先生的这首诗能让我们从中感受到他探索书法艺术达到的深邃状态。“神腾而心静,似静而非静”道出了其书法创作时心境的微妙变化。在挥毫泼墨之际,心神似乎随着笔端的舞动而腾跃,但内心又需保持一份宁静,这种静并非死寂,而是一种动态的、充满生命力的静。“意先参笔先,凝目夹盲书”,落笔之前,意念必须先行,引导着笔端的走向和力度的变化。同时,书法家需要凝目专注于纸面,仿佛是在盲写,但又能在心中清晰地画出每一个字的结构和形态。这种意念与笔端的默契配合,是书法艺术得以升华的关键。“似醉而非醉,狂舞合法度”,这种表达并非肆无忌惮的狂放,而是要在法度的约束下进行。似醉非醉的状态,让书法作品既充满了激情与个性,又不失其应有的规范和秩序。“时醒夹瞬疯,半痴又半聪”是对书法家在创作中的精神状态的一种描绘。书法创作需要时而清醒地把握全局,时而瞬间陷入一种近乎疯狂的创作状态。这种半痴半聪的状态,让书法家在保持理性的同时,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枯涩浓润虚,潇洒自风流”,笔墨的枯涩与浓润、虚与实等对立因素相互交织、相互映衬,营造独特的艺术效果,是书法家技艺与情感完美融合的表现。“狂草非狂人,绝无神妙书”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深刻认识。狂草作为一种极具个性的书法风格,其背后需要书法家深厚的功底和修养作为支撑。没有深厚的功底和修养,即使再狂放的笔触也无法达到真正的艺术高度。
这是何等的书法创作认识与境界,非常人所能达到。在回答庄辉先生的微信里我这样说道:“这是您几十年的风霜磨砺的心得。这心得让我想到了严介和先生。您是中国书法艺术创作中最虔诚的耕耘者,而他是中国的大企业家、是伯乐、是高人。庄辉先生,‘墨道’的路上您一定会走得很远。”
现在的我,想的是要与庄辉先生深入接触,我还想续写《再识庄辉》《又识庄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