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枕中情思
2024-09-26柯柯
枕头是人们离不开的睡眠工具。对古人来说,小小的枕头,还承载了许多别样的情思。
借“枕”警己
古代有一种用木头制成的圆枕叫“警枕”,很容易滚动,熟睡的人稍微移动一下,头就会从圆枕上滑落下来,因此就醒了。所以,古人用它警醒自己不要贪睡,要刻苦勤勉。
后来,古人又把警枕升级,在警枕上加了铃铛,增加了“闹钟”功能。
参与《资治通鉴》修撰的史学家范祖禹曾在《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一文中记述司马光“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在这样的自我鞭策下,司马光完成了《资治通鉴》的编撰。后人将这个典故称为“圆木警枕”,与“悬梁刺股”等故事并列,成为一段佳话。
寄“枕”以情
枕头是贴身之物,古人借枕头寄托对朋友或爱人的情思。
北宋诗人黄寔(shí)曾送给友人张耒(lěi)一件精美别致的巩县瓷枕,张耒收到后十分珍惜,赋诗《谢黄师是惠碧瓷枕》答谢黄寔:
“巩人作枕坚且青,故人赠我消炎蒸。持之入室凉风生,脑寒发冷泥丸惊。梦入瑶都碧玉城,仙翁支颐(yí)饭未成……”
诗中,作者描述友人赠送的巩县瓷枕坚固精美,既能带来清凉,又能助人入睡,枕着这个枕头,梦到了仙界的神仙托腮等待黄粱饭煮熟的景象……
寓“枕”以志
枕头还寄托着古人的志意。
这种“志”,是对美好生活的希望。不同形状的枕头具有不同的寓意,“豹头枕以辟邪,白泽枕以辟魅,伏熊枕以宜男”。虎豹等猛兽强健有力,可驱散不祥之物,故以豹头枕辟邪;白泽是古代神话中的祥瑞神兽,故以白泽枕辟魅;古人以梦中见熊罴(pí)为生男的征兆,故以伏熊枕祈求多子。
这种“志”,是热烈奔涌的报国情怀。《晋书》里有个词叫“枕戈待旦”。刘琨听说好友祖逖被起用后,兴奋地写信说“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就是说自己报国心切,激动到枕着兵器,等待天亮,迫不及待想要上阵杀敌。
这种“志”,是遗世独立的高洁品质。《三国志》中,彭羕(yànɡ)赞颂朋友秦宓(mì)“枕石漱流,吟咏缊(yùn)袍,偃息于仁义之途”。所谓“枕石漱流”,就是指以山石为枕、以溪流漱口,以此代指遗世独立、独善其身的精神。
平平无奇的枕头被赋予的诸多精神内涵和文化意蕴,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和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