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光成炬 烛照未来
2024-09-25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同时迎来第40个教师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战略部署,推动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升成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为庆祝、感恩、致敬第40个教师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助力四川艺术教育走深走实,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展示新时代教师风采,讲好新时代教师故事,更好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现代艺术》本期特别策划编辑出版“微光成炬 烛照未来——献礼第40个教师节”纪念特辑。
九月是丰收的季节,亦是耕耘者的节日。春的播种,夏的培育,迎来秋的喜悦。教育如同栽培,树人亦如树木。如果把教育事业比喻为种树,那么学校就如同一方沃土,家长将一颗颗希望的种子播撒在这里,寄予期望,等待成长。此后,默默无闻的园丁们陆续登场,为这些嫩芽幼苗注入养分,驱虫固根,修枝剪叶……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幼苗们健康成长,斗转星移,十年树木,绿树成荫,一棵棵朝气蓬勃的栋梁之才被送往世界各地,有的继续培育,结出繁花硕果;有的投入使用,助力家国建设……在不同的领域发挥着各自的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学校、老师、学生互相成就,教学相长,彼此赋能,留下薪火相传的千古佳话。
以一灯传诸灯,终至万灯皆明。一粒种子需要沃土的孕育和园丁的栽培,才能生根发芽,绽放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在第一篇章“沃土育桃李”中,我们呈现了40所四川省内富有艺术特色的小学学校的艺术建设理念和成果,并惊喜地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随着非遗,以各种形式深深融入小学美育的方方面面。小学是思想启蒙的阶段,是梦想发芽的阶段,艺术教育培养了孩子们的情操和气质,非遗文化加深了孩子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我们很高兴看到古老的非遗技艺在孩子们手中绽放新的光彩,他们的作品充满天真童趣与奇思妙想,象征着无限的希望。
提灯引路,育梦成光。中学是教育阶段重要的分水岭,中学的艺术教育在学生艺术发展道路上更是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第二篇章“园丁勤耕耘”中,我们为读者分享40位四川省内中学美育教师的特色教育理念与艺术人生故事,特别遴选了美术、书法、音乐、戏剧四个艺术门类中的教师代表,他们秉持初心筑梦,坚守使命育才。他们或以线条和色彩勾勒出无限的想象空间,或以笔墨和纸张展现出汉字的韵律之美,或以旋律和节奏编织出情感的共鸣,或以舞台和剧本构建起人生的剧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美育”的真谛——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塑造。
饮其流者怀其源,学其成时念吾师。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奋进者和实践者,是推动国家艺术发展与创新的生力军,承载着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在第三篇章“果实满枝头”中,我们邀请了40位从四川走出去的高等院校在读艺术专业的大学生,以深情的文字表达他们对学校、对老师的无限感恩之情。他们以艺术为笔,以感恩为墨,娓娓道出与学校、与老师之间那些细枝末节的温馨瞬间;他们以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与我们分享那些看似平凡却又无比珍贵的感动时刻。他们中有人毅然接过了教育的火炬,成为他人成长路上的引路人。这是对老师最深情的回馈,也是教育精神最美的展现。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揆诸文明长河,教师承担着最庄严、最神圣的使命,有人用“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国家的未来”寄语教师。由此可见,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始终是教育承载的时代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让每一块沃土都有教师“吐辞为经、举足为法”,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社会“为学莫重于尊师”,教育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民族复兴的征程必然一路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