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绿下的较量

2024-09-25苗勇

现代艺术 2024年10期

斗争精神既是我们党赓续不断的优良传统,又是对新时代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的要求。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敢于“亮剑”,要善于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地坤》中,作者用文学的笔触,用事实对斗争精神进行了诠释,回答了新时代的干部为什么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个重大课题。

绿水青山草芬芬,自是人间好风光。读完邹瑾先生新作《地坤》,一种别样情愫萦绕在心头,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作家邹瑾在40万字的长篇中,讲述了由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称的风城县清龟山的两条不同经济发展道路——“粗放开发”和“绿色发展”的斗争博弈而引发的一系列致使官场震动的事件,是大自然生态受损引起政治领域、情感领域、社会领域错位的典型案例。作品表达了作者在“建设生态文明”这个千年大计的宏大视野下对政治观、生态观、政绩观、人生观的深刻反思,是对高质量发展成为硬道理的新时代下如何重构官场理念、规范行为的深入探索之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警醒意味。

“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作家邹瑾出生于川东大巴山深处,幼时放牛,长大从医,后入政途;当过秘书,做过领导,从基层一步步成长,学识丰富,无论是工作还是著述都颇有建树,人生经历和官场阅历十分丰富。在小说《地坤》中,作者聚焦脚下土地,站在关切人类命运发展的高度,发出了官场之问、现实之问、灵魂之问、担当之问,并系统性地给出了答案,振聋发聩,引人深省。

于叙事之中见境界,发出官场之问

中国官场小说起源于清末“黑幕小说”,如晚清文学家李伯元创作的《官场现形记》等。这些小说多倾向于权术、官道、反腐,或“致力于揭示官场现实、迷恋于官场炫技、津津乐道于不为人知的官场潜规则”以“迎合读者窥视心理”,是消费型通俗文学,属于流行文学,“对于民主、廉政,乃至人类文明进步影响有限,也并无太多文学上的建树”,多为饭后茶余谈笑之资。《地坤》站位官场叙事,是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官场小说。小说以风城县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参加市环保警示约谈开篇,敲响了环保整改的警钟。彼时,长期在高校工作的环境与动物学博士程子寒恰好被省委选派到风城县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并分管招商引资和环境保护,意外与自己同门师姐、县长韩月川重逢。此时,清龟山因非法盗采,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进而持续爆发极端地质灾害,程子寒也由此卷入看不见的职场漩涡……作品可读性强,官场语境浓厚,行文中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细节无不透露着官场痕迹,特别是作品中官员的讲话或发言,几乎可以作为公文范本,甚至可以在现实中拈来就用,为文章增色不少。

全篇以清龟山“粗放开发”和“绿色发展”两条分歧发展方向导致的斗争为主线,围绕风城县“三石”战略和“三清”经济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展开斗争。这里面,有博弈、有权斗、有反腐,甚至还有权钱交易与巨大利益交织下暗生的黑恶势力。当然,这也是诸多官场小说必不可少的要素、看点。但最为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沉迷于权斗或官道斗争之类的描写,以博取眼球,取悦读者,而是通过对一系列官场事件的描写,特别是围绕着对清龟山的掠夺性开发和保护性发展的斗争,站位于历史和哲学,对人类命运、人性等诸多深层次问题进行终极思考,塑造了科学的、正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远远超越了一般官场小说的通俗范畴,将其升华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开辟了官场小说写作的新境界,具有开创性意义。同时,从高校博士到地方挂职副县长的程子寒遭遇的一系列不合当地官场规定的非常规对待,以及后续的发展,如单枪匹马调研却被清风镇治安员当成骗子关押,又因祸得福了解到当地真实情况等,这无疑是对现实官场中固有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揭示,也是对当地官场规则以及陈规陋习的一种反击,不由引起读者对新时代官场行为范式的反思。

于选材之中见深意,发出现实之问

文学作品的作用有三:文以言情、文以言志、文以载道。一部好的作品敢于直面现实,向现实发问,向时代发言,并给予答案。“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可避免地积累了一些生态环境问题,这些问题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进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生态无疑是全社会最为关心的话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地坤》以生态为主题,无疑击中了社会痛点。

小说中,环境与动物学博士程子寒上任伊始轻车简从深入清风镇调研,遇当地群众到县政府极端上访,其缘由在于当地滥采和粗放式开采已严重影响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让“野人娃”袁九金的父亲袁四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说明人们在享受飞速发展的物质文明同时,被污染的环境已开始向人索要代价。小说中,盗采导致环保问题,最终引发的“5·27”地灾泥石流事故和“7·23”透水安全事故,用血淋淋的环保之殇,形象地诠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警醒意味十分明显。

更为重要的是,即便在这种情况下,当地一些领导干部依然坚持以资源大开发为主导的经济发展策略“三石”战略。这背后除了深层次的利益交换,其间一些领导政绩观错位,试图以带血的GDP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从而捞取升迁资本也是主要动因之一。生态问题成为社会共识,官员政绩观错位的状况,实际上是再次抛出了“发展是否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是为了谁”“发展该依靠谁”“发展成果由谁共享”这些根本性问题,是对官员政绩观的反思。与此同时,小说通过描写环保局局长在案件查办中付出生命代价,齐宇矿业将排污管设在河流中间增加查证难度等诸多细节,揭示出在利益、意识等诸多因素的驱动下,环保问题的严峻、隐蔽以及斗争的艰难。我想,这就是小说的另一重大现实意义,也是《地坤》超越其他同类小说的所在。

于描写之中见格局,发出灵魂之问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钱锺书说:“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的灵魂,如何塑造,就决定了作品的品质和价值。”鲁迅说:“人物是小说的主体,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是小说艺术的核心”。《地坤》塑造了众多人物形象,生动而又立体,体现出作者深厚的生活阅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极高的文学造诣。在塑造程子寒家和妻子家的城乡隔阂时,仅用程父第一次搬家进城后上完厕所发现不会用抽水马桶这样一个细节,寥寥几笔,就将门户差异刻画得入木三分,从而以人物塑造展现社会的多维度,展现作者内心深处的人文关怀,透露出些许无奈,却不避讳社会发展带来的必然。

女性官员的升迁从来都是社会的热点和痒点问题。作者直面现实,对社会最为关注、最易过分解读的女性官员的升迁问题采取不回避、不抹黑的态度还原事物本来面貌。以县长韩月川和县文旅集团总经理夏贝竹为例,两人都在升迁的关键环节面临着可以左右命运的上级领导的直接引诱甚至软磨硬泡。韩月川虚与委蛇,但在关键时刻不失底线;夏贝竹则是宁死不从。人物形象有烟火气,也为女性官员正了名,不哗众取宠,理性表达了官员群像。

我想,有对生活的关怀,有对人情的洞察,有对人性的思辨,有对社会的发问,这应该是一部良心作品应有的素质,这也是人物塑造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于细微之中见思想,发出担当之问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古代历来有“官场如战场”“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说法,这也充分说明要干事就有矛盾,也就需要“斗争”。时至今日,社会更多元,矛盾更尖锐,斗争更是在所难免。习近平总书记鞭辟入里地说过,“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斗争精神既是我们党赓续不断的优良传统,又是对新时代干部应具有的基本素质的要求。特别是在大是大非面前要立场坚定,敢于“亮剑”,要善于进行“新的历史特点的斗争”。《地坤》中,作者用文学的笔触,用事实对斗争精神进行了诠释,回答了新时代的干部为什么要“勇于斗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个重大课题。

好人不一定是好官,小说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风城县县委书记肖一凡。表面看洁身自好,即便身为县委书记,妻子仍然在老家务农,自己不贪钱、不嫖娼、不收钱,自认为守住了底线,但每到矛盾冲突的关键时刻,他的血压总会“莫名”升高,然后在风平浪静时又刚好降下来,特别是当市委副书记李谷雨要他将清龟山茶仙坪的玉矿以花岗岩名义协议整体违法出让时,便索性来个突发脑出血躲进病房成一统,最后导致八条性命的逝去,让人无限唏嘘,就连他老婆都看不起他。而县长韩月川明知有些事情不对,却左右逢源,自以为能够取得多方平衡,在面对李谷雨的调戏时将计就计,却最终被人利用,幸亏组织明察秋毫,终究还她了一个清白,但还是被调离了岗位。此种,既是对当前的躺平干部的一种警示,也是对领导干部必须自省的一种警醒,显示了从政职业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结语

《地坤》无疑是一部作者用心灵淬炼的精品之作,小说语言优美,引经据典,加之作者对《易经》、书法等颇有研究,并融入其中,颇有可读性。结构采取“粗放开发”和“绿色发展”道路斗争博弈和官场斗争双线运行,且行文间既提出问题又回答问题,引发读者对官场、对发展、对人性、对爱情等系列主题的认识和思考,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小说对传统官场小说有极大超越,对环境保护进行深度挖掘,沉浮于心,张弛有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笔者认为《地坤》实在不失为一部勇立时代潮头的名篇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