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画意藏笔墨 怀情山水中

2024-09-25青田

现代艺术 2024年10期

赵冬,字子砚。“子”有君子之意,品质高尚。“砚”有坚定之意,对事有恒心。

第一次认识赵冬的时候是在冬天,黑色的羽绒服外面穿了一件旧的蓝色长衫,一副黑框眼镜挂在脸上,眼镜后面那双细长的眼睛里透着一股“看破”的笑意,举手投足不急不躁,说话温言细语,不禁让我想到“学者气质”和“文化修养”这两个词语。所以,从心底我更愿意称呼他为“子砚君”,觉得更符合他的气质。最开始,我不理解那种“学者气质”和“文化修养”到底是什么,直到相处久了之后,从他对生活的态度中、对绘画的执着中、对中国文化的尊崇中,才逐渐明白这是一位被中国美学塑造过的“诗人”,在他身上透着诗的情谊,画的意境和中国人的情怀。

子砚君特有的“诗情”。他不会作诗,但把东方美学融入身体中,带进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里,把生活过成美学,也过成诗。俗话说“境由心造”,无论他身在何处,都能发现美好的事物,并把这些他认为美好的事物,用艺术的方式呈现出来。比如一块树上掉下的树皮,他能珍惜着它的色彩,为它配上合适的形状和文字,小心翼翼地装裱起来,让它继续生命的绽放。再比如,秋天荷塘里的莲蓬收割之后成堆成堆的枯莲,他都抱回来摆成装置。孤灯下,不知疲惫地让朵朵枯莲入墨,用固执的姿态咏叹秋的离魂。

我喜欢子砚君的画,特别是那些柏树里的“画意”, 那些柏树苍劲有力,如宝剑出锋般有着舍我其谁的豪气,总让我感到自己小里小气渺小的样子,有种想要向他学习的冲动。其实,欣赏中国画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以前不太懂欣赏中国画,总觉得那些山山水水都差不多,只能借由很多图鉴的剖析去理解画的含义,但那总让我觉得差点感觉,直到见到子砚君的画作。他作画时,安静且专注,姿态横生,走笔灵动,虚实间有种书写岁月的意境。他异常喜爱柏树,那些百年、千年的柏树在他的笔墨里一会儿风云变幻,仿佛在诉说这柏树见证着更新迭代的历史年轮;一会儿丝丝缕缕,又仿佛是那传说中在佛前苦苦求了500年而成树,立于路旁只为与心上人相见的一段尘缘;一会儿浓墨重彩,如一位沉稳智慧的长者俯瞰世间;一会儿轻墨淡描,如一位青春飞扬的青少年正柔情素浅。意在情中,境在画中。

子砚君是很有“情怀”的。 他是剑阁人,剑门关自古是连通中原与蜀地的重要关隘,千年的历史文化让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披上了历史的底蕴,那些郁郁葱葱的柏树驻守千年更是这一切历史更新迭代的见证者。来来回回的人们感叹着它们的雄伟与壮观,被它们坚韧的品格击中心灵,甚至生发出想要为它们做些事情的愿望。子砚君便是行动者之一。在2022年暑假,子砚君个人发起“让爱温暖世界”为主题的“艺起乡建”公益项目,邀请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进千年古蜀道,共建乡村美术馆,为这片土地再增添一笔重彩。历时一年多,在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走进古蜀道,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蜀文化,越来越多的人被这样的情怀所感染,愿意为此公益项目添砖加瓦。或许,这就是他的“修养”吧!

言,心之声也;书,心之画也。赏其画,我们能在其色,其形,其浓淡枯湿,其断连辗转,粗细藏露、变化无穷的气韵中识得子砚君任情恣性又不失正直善良的品行。观其行,亦能在其生活中的诗情画意,待人平易近人,做事锲而不舍,大爱与行的风骨中识得子砚君干净明亮、向阳而生的德行。有人说: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艺术家整个生命状态的反映。不惑之年的子砚君,用书养德,用画修身,用生活诗,在笔墨纸砚里把心灵感悟与大自然的景物融为一体,构筑自己的信仰。

赵 冬

字一书、子砚。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拦马墙乡村美术馆馆长,“艺起乡建”项目发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