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交叉:高校艺术学科发展的实然与必然
2024-09-25班诗捷
【摘要】随着进入交叉科学时代,“交叉学科”逐渐成为高等院校艺术学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高等院校中艺术学科作为一种特殊的学科,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和机遇。传统的艺术学科仅仅包括绘画、音乐、舞蹈等独立学科,现代社会对艺术创意和表达的要求更多样化、综合化。因此,不同艺术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高等院校艺术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文章从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出发,讨论高校艺术学科如何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以期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促进高等艺术教育的优化和发展。
【关键词】学科交叉;高等教育;艺术学科;优化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7【文章编号】1003-8418(2024)09-0067-06
【文献标识码】A【DOI】10.13236/j.cnki.jshe.2024.09.009
【作者简介】班诗捷(1991—),女,北京人,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讲师。
引言
学科交叉,又称交叉科研或跨学科研究(Interdiscipa827f603e6d4596f9c977415f67d9fdd12e215dc3c792a09147818b08c6807cflinary research, IDR),美国促进跨学科研究委员会这样定义:跨学科研究是由团队或个人进行研究的一种模式,他们把来自两个以上学科或专业知识团体的信息、数据、方法、工具、观点、概念和理论统合起来,从根本上加深理解或解决那些超出单一学科范围或研究实践领域的问题[1]。
高等院校艺术学科教育研究涵盖领域广泛,它不仅关注艺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还涉及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多个学科。学科交叉并非简单地叠加各学科的知识,而是在保留各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理论与方法相互融合,形成新的研究视角、理论体系和实践路径,实现知识的创新与拓展。通常学科交叉应该关联到课程结构,一般课程结构有横向结构、纵向结构等形式[2]。因此学科交叉随着课程设置交叉,产生横向交叉、纵向交叉等形式。横向交叉是指同一层次的学科之间的专业课程交叉,例如美术与设计、音乐和舞蹈等;纵向交叉是指不同层次的学科之间的课程交叉,例如设计基础科学与设计应用科学;立体交叉则是指多学科在多个维度上的交叉,例如产品设计专业与通讯专业、数字媒体专业、制造加工专业的多领域交叉融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艺术类学科交叉日益加深。“绘画+科技”“音乐+数字”等各类“艺术+”的学科交叉形式不断涌现,不仅为艺术类学科的综合发展创造了新契机,也为高校人才培养顺应行业多元发展提供了新途径。在这过程中,学科交叉的逻辑基础逐渐显现,为学科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持。
一、学科交叉的逻辑基础
有些学者认为,学科交叉是两门或者两门以上学科之间相互结合,彼此渗透、融合、交叉而形成的新学科构架行为,这与跨学科的概念基本相同,也常被称为跨学科[3]。乌家培教授指出,学科交叉现象不仅分别存在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内部,还大量存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4]。
(一)学科知识交叉互补
各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自身的特点,又会与周边学科产生关联。学科交叉使得学科之间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形成更加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艺术类学科的发展也是如此,例如,当前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呈现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趋势,原模式逐步转向融合建筑设计、风景园林、生态保护、环境修复、城市设计等综合型的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交互等新信息技术与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深度融合,强化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实践,使得该学科育人的知识体系更完整全面[5]。
(二) 教学方式交叉互鉴
尽管不同艺术学科的教学方式各有特点,但溯源艺术创作,脱离不了视觉、听觉等感官的审美,艺术教学过程也脱离不了这个审美需求,因此不同的艺术专业,其教学本质上是有相通之处的,可以通过学科交叉,相互借鉴教学方式,从而丰富和拓展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传统工艺美术专业在讲述图案装饰技法课程时,可以与设计专业的三大构成课程(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相互借鉴教学方法,图形装饰的审美法则和设计中的形式美法则是相通的,有很大的融合互鉴空间。
(三) 艺术实践交叉互惠
艺术创作实践是检验艺术教学成果的主要途径。学科交叉能为解决艺术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多元化的思路。通过交叉融合,不同的艺术学科能形成合力,实现技术互惠。比如,很多工科院校尝试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数字信息技术专业开展交叉实践教学,开发的动态海报、交互界面设计、移动APP等艺术成果[6],视觉表现力强,传播快捷,应用广泛,体现出典型的实践互惠性,多数院校都在探索这类艺术学科与自然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
二、传统学科单一培养模式的问题与症结
(一)顶层设计尚未打通学科界限
学科的发展需要顶层设计引领,主要包括学科框架体系、专业分类、对接产业行业类别、对应岗位群及核心能力要求、教学标准、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等顶层文件的制定和相关政策的颁布等。在当前教育体系中,学科交叉往往缺乏明确的顶层发展规划和政策支持,学科交叉建设脉络不畅,推进时往往会束手束脚,力道不足,这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科之间的融合发展,也影响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
同样,高校的艺术学科交叉发展也需要从顶层设计切入,打通艺术类各学科之间的壁垒,解决传统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应在艺术教育中强化学科交叉。推进跨学科交叉融合教育,设立交叉学科专业,解决社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7]。近些年来国家从顶层设计出发,引导艺术学科交叉发展的大趋势。如《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年)》将设计学列为交叉学科,此次调整对设计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无论艺术学科领域还是工科领域,都已显现设计对产业发展的价值,迫切要求设计学科的纳入与结合。设计学在人才培养领域,能够与多学科产生交叉,具有宽泛性、多样性、关联性,在应用研究领域,通过提供具体的方案及思路能产生重要的价值[8]。
(二)课程体系设置单一
艺术类学科紧密对接社会发展,能引领社会潮流,是美化人类生活方式的前沿学科。当下各学科通过多年的发展,基本形成了符合学科自身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但是课程设置问题依旧存在,如专业合并只是将原有的专业相关课程作简单相加,或者改一个专业方向的名目,课程设置基本原封不动,或者作些表面的添加,课程结构未能进行实质性调整,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因人设课、因事设课等现象依然存在[9]。学科课程体系设置如果不能顺应行业变化,与其他学科缺乏交流互动,封闭式育人,产生的后果是人才培养定位固化,课程体系僵化,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科研创新力不足,与产业发展脱节,无法应对快速发展的行业变革。最终导致专业技能单一,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无法满足,创新能力不足,学科素养无法全面达成,无法应对多变的岗位需求。
(三)师资结构不完善
师资结构不完善也是传统学科单一培养模式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构建具备多元化教学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是推进高校艺术学科交叉发展的核心要务,也是确保多元化育人的根本保障。传统教学往往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缺乏跨学科的知识和背景,教师个体的知识体系、学科视野、教学方式、学科思维均受到限制,师资团队的专业构成趋于重复和同质化,没有跨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去对接快速变化的艺术行业,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的思考和探索,学校无法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平台。油画专业的只会油画,民乐专业的只懂民乐,对于学生未来就业会造成很大的局限,有些艺术专业学生毕业即失业,深层次的原因之一就是师资结构单一。
(四)学科互相轻视现象依然存在
虽然随着社会发展,学科建设在不断进步,但传统观念中学科间互相轻视的现象并没有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退。各学科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各个学科的研究者都认为自己研究的领域是最重要的,很难放下成见,倾听其他学科的声音。这种学科之间的互相轻视和排斥使得学科交叉的推进变得缓慢而困难,学科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变得困难。这些不愿意接纳其他学科的价值和重要性、忽视或者不尊重其他学科的差异性和研究成果的现象,究其原因是缺少包容其他学科的格局,缺乏跨学科的思维方式。
三、高校艺术教育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路径探索
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培养具有艺术修养和跨学科知识的合格人才,高等艺术教育需要致力于开展跨学科研究,并借鉴其他学科的理论交叉融合。
(一)推动学科跨界融合,搭建跨学科平台
1.挖掘院校自身学科设置优势
综合性大学内设丰富的文、理、工等学科,学校的艺术院系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借助学校多学科的资源优势,内部挖潜,发展学科交叉,推进学科融合[10]。既可以避免与传统单一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雷同的问题,又能够创建契合自身特点的特色专业,真正实现综合性大学艺术学科交叉发展。例如:艺术学科与新闻传播类、电子信息类、旅游管理类、市场营销类等专业进行学科间的交叉互补。清华大学早在2009年开始探索信息艺术设计交叉学科研究生教育,通过整合美术学院、计算机系、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科资源,在交互艺术、数字设计及动漫编创等领域培养复合型设计人才,该项目基于学科交叉促进整合创新的理念,注重艺术与科技结合培养人才[11]。
2.探索艺术类专业群建设
专业群是近年来高校推动学科融合建设的重要举措。专业群是由一个或多个办学实力强、就业率高的重点建设专业作为核心专业,若干个技术领域、学科基础相近的专业组成的一个集合。这些专业围绕某一行业设置,具有共同的专业理论基础课程,技术领域相近。专业群旨在通过建立一个交叉、互助、共生、共赢的学科教学和管理层级,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专业群围绕核心专业,将需要交叉融合的相关专业纳入群中,设置群核心课平台、选修课平台,此举将各专业中具有共性、互补的课程,整合到专业群课程体系中,打破学科的壁垒,推动课程的交叉融合[12]。
3.跟进课程交叉设置和保障机制
具体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时,落脚点还是在课程交叉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学科归属的专业分类,对应岗位群和职业能力要求,广泛开展行业调研和论证,充分研究学科的课程设置,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有目的选择交叉的课程,做出专业特色。比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不断推动院内专业交叉,形成了不同课程的跨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来自不同专业的不同教师共同承担某一门综合性课程的教学,共同辅导不同专业的学生,完成某项综合性学习任务。跨专业课程教学交叉,在综合训练中心实现“1+1>2”的人才培养效应[13]。在学科课程体系构建的同时,高校还应为艺术专业跨学科研究提供充足的保障机制,如制度保障、资金保障、实训设备保障、教学场所保障、研究平台保障等。
(二)借鉴其他学科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方式
高校在艺术教学中,要注重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理论和实践成果,为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1.人才培养模式借鉴
办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和构建决定了学科育人的水平与质量。高校艺术学科交叉的人才培养,应当积极借鉴其他学科交叉的模式,既需要保证本专业育人的方向符合教学标准,适合行业用人,又要通过学科交叉,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艺术类的复合型人才。
2.课程交叉设置借鉴
学科交叉要落实到教学,做好合理的课程交叉设置,该环节是核心。不同艺术学科课程交叉应该寻找可鉴的范式,取长补短。在构建基础课、平台课、核心课、拓展课、选修课时须做到科学设课,如,要充分考虑课程安排的先后问题、课时量的平衡问题。如,工艺美术类专业细分的专业门类众多,各门类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设置须考虑到课时的合理性、科学性,结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14],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3.教学内容交叉借鉴
高校艺术教育应关注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等领域的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将其融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这样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具体的交叉知识要求,可以修订进入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中,尤其是课程标准修订,艺术课程可以借鉴其他学科,在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环节进行优化并做出特色。例如,传媒设计类专业可以和音乐表演类、播音主持类专业进行课程交叉,教学内容相互借鉴,甚至专门成立传媒学院,或者建立传媒设计类学科群或专业群。
4.交叉型教学资源的探索开发
信息时代学生接受知识的途径多样化、快捷化。高校的艺术学科不可能在这信息变革中固守不变,而且如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影音等艺术专业更需要走在变革的前列。这些课程的教学资源开发是推进学科交叉的最好载体,如充分借鉴其他学科,非常容易做出特色。可以打造适应文化产业链的课程群教材[15]、精品课程、网络课程,既满足本专业教学需求,又可以供交叉学科使用,互利互惠,实现共赢。
(三)优化艺术类师资结构,建设学科交叉型教学团队
2019年教育部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强调了“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重要性,其中“教师”是教学改革重中之重。推进艺术学科交叉融合教育须建设一支学科交叉素养高的教师团队。
1.建立艺术学科的跨学科型教科研团队
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通过教师招聘、引进人才、内部调整、师资培训等方式,组建跨学科、跨学院的师资团队。加强政策激励,在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申报和经费分配等方面,对积极参加学科交叉的教师进行倾斜,对跨学科成果给予奖励。加大对教师跨学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力度,鼓励教师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活动、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激发教师跨学科意识和积极性,提高学科交叉教学质量,拓展教师的视野,促进教师个体全面发展。
2.聘请外校、协会、企业专家加入教学团队
高等院校应当积极整合社会师资,从国内外其他院校、行业、协会中遴选有真才实学的专家,构建一支专业能力强,业内口碑好的外聘教师队伍,与本校师资团队形成互补。此举可以有效缓解本校师资短缺等问题,同时协会企业专家可以将行业发展前沿的动向第一时间带入教学,纳入课程内容,避免专业固化。例如一些高等院校积极选聘本地区非遗大师为客座教授,参与工艺美术专业团队教学,推进非遗民族技艺类专业与工艺美术专业的教学交叉融合,既推进了工艺美术专业的常态建设,又打造出专业的本土特色。
(四)鼓励学生参与多学科实践,培养跨学科研究能力
艺术学科集专业性、多样性、复合性于一体。高校对艺术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应如此,复合型人才更有利于灵活就业,顺应市场用人的瞬息变化和综合性能力要求。
1.跨学科实践纳入艺术专业教学过程
高校通过组织引导学生参与跨学科的项目实践,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掌握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提升交叉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也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现实问题,将艺术与现实相结合,为社会带来实际效益。
2.搭建平台促进艺术学生跨学科发展
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参加跨学科的学术交流、技能竞赛、合作研究、访学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与其他学科的师生进行深入交流、拓宽视野的机会,让学生在更宽广的领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此外,高校可以邀请其他领域的学科专家为学生提供学术指导,帮助他们将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融入艺术创作中。高校也应该同时为参与这些活动的师生提供充分的支持和保障,如资金、设备和研究平台等。
(五)加强社会交流合作,促进艺术学科交叉建设
高等艺术教育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助于体现艺术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检验艺术学科交叉发展的成果,促进学科交叉进一步与社会接轨,发挥社会作用,与社会各界共享教学成果。
1.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平台
高等艺术教育可与文化艺术机构、企业等进行合作,共同开展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将艺术教育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实习、就业、创业平台。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也能推动社会文化艺术事业的发展。
2.长期合作,共推教学改革
高等艺术教育应与社会各界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艺术教育教学改革。通过与社会各界的交流与合作,高校可以及时掌握社会需求,调整育人策略,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调整课程设置,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艺术人才。同时,这种合作有助于优化高校与社会的艺术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社会效益。
3.服务社会,锻炼学生能力
高等艺术教育应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在社区服务、扶贫助教、乡村振兴等公益事业方面发挥作用。高校可以组织师生参与社会公益项目,将艺术教育融入公益事业,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并提升高校艺术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提高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质量。
4.社会推广,检验教学成果
高等艺术教育的成果,应积极与社会交流推广,以此检验艺术学科交叉建设取得成果的真实水平。高校可以举办学术研讨会、艺术展演等活动,推动艺术教育的成果向社会传播,让社会各界检验其成果的社会价值。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艺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全面发展的复合型艺术人才,我国高校应当始终坚持推进教学改革和创新,继续深化艺术学科的跨学科研究,不断推动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高等院校的艺术教育应始终围绕“三教”改革,加强建设学科交叉型师资团队,不断提高教师团队的跨学科能力;加强探索符合学科交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高专业教学活力和创新力;加强交叉型教学资源的探索开发,提升艺术教学课堂效能和育人水平。
【参考文献】
[1](美)促进跨学科研究委员会.促进跨学科研究[J].国外社会科学,2007(06):101.
[2]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68.
[3]高磊.研究型大学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5:18.
[4]乌家培.交叉学科发展的原因和途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37.
[5]林春水.“新文科”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环境设计专业建设策略研究[J]艺术工作,2021(04):112.
[6]孙晶.综合性艺术设计教育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20:25.
[7]姚乐野.以学科交叉融合赋能本科创新人才培养[J]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6):17.
[8]蔡淑娟.交叉学科建设要凸显自身学科的独特性——专访南京艺术学院校长张凌浩[J].服装设计师,2024(01):16.
[9]夏燕靖.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教育不合理课程结构的成因探讨与分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7(03):112.
[10]纪维剑.综合类大学艺术学科的交叉教学改革研究[J].艺术教育,2015(08):130.
[11]付志勇.从学科交叉到开放性创新人才培养——写在清华美院信息艺术设计系建系十年之际[J].装饰,2014(12):13.
[12]何婷.新文科视阈下“科技融合、学科交叉、文化创业”的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实践[J].上海包装,2023(02):204.
[13]张捷.交叉与融合——工科优势大学艺术类专业与学科发展的特色之路[J].艺术教育,2017(Z7):16.
[14]方漫,方娟.浅议工艺美术专业多学科交叉融合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方法——以陶瓷艺术专业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38(05):79.
[15]王方,祁雅杰.数字时代艺术类院校“跨界”——以南京艺术学院传媒学院为例[J].教育传播,2015(03):150.
Interdisciplinary: The Reality and Inevitability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t Disciplines in Universities
Ban shijie
Abstract: We have entered the era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and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have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rt disciplin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s a special discipline, the art discipline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also facing many new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with the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raditional art disciplines only include independent disciplines such as painting, music, and dance, while modern society demands more diverse and comprehensive artistic creativity and expression. Therefore, cross-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art disciplines has become the futur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art disciplines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This article will start from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discuss how the art discipline in universities can cross-integrate with other disciplines, in the hope of providing scientific theoretical basis and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optim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art education.
Key words: interdisciplinary; higher education; art discipline; optimizing development
(责任编辑杨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