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新课标解读的初中地理“人地协调观”练习设计

2024-09-24韩增磊

中学政史地·初中 2024年8期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2022年4月正式颁布,其中最显著的变化是强调了对地理学核心素养(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等)的培养。其中,人地协调观是指人们对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关系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协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是建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需要。正确认识人地关系,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归宿。

自然环境由地形、气候、土壤、河流等要素组成,地方文化景观最主要的表现是聚落,还包括服饰、建筑、音乐等。笔者选择课程标准中“进行野外考察或运用相关资料,说明自然环境与地方文化景观之间的关系”这一条目,编制了几道测试题,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

一、选择题

1.傣族大多生活在我国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地区,其传统民居为竹楼。竹楼的平面呈方形,底层架空,供饲养牲畜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下列描述中不符合当地情况的是( )

A.当地多地震,因而选择质地较轻的竹子作为建筑材料

B.气候湿热,下层架空可以防潮湿

C.多台风,竹楼墙壁多缝隙,可通风,也更加坚固

D.当地降水多,因而屋顶坡度大,便于排水

2.丝绸是中国的特产,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丝绸产区。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合养蚕业的发展

B.长江三角洲地区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宜桑树生长,为养蚕提供了良好条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多山,不利于丝绸产业的集中发展

D.长江三角洲地区交通闭塞,限制了丝绸产品的外销

3.藏袍是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有关藏袍的衣着特点,下列解释最不合理的是( )

A.白天脱袖,夜晚着双袖——昼夜温差大,天气多变

B.藏袍较厚——利于保暖

C.袖长宽松——当地气候炎热,便于通风散热

D.多用毛皮——当地畜牧业发达

4.以下地理特点对“白羊肚头巾”具有重要影响的是( )

①干旱的气候条件 ②富含有机质的黑土壤 ③高海拔地区的地形 ④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①和③ D.②和④

5.蒙古族传统服饰在设计上很好地适应了其地理环境。以下关于蒙古族传统服饰特点和其生活的自然环境,描述正确的是( )

A.服装设计宽松,方便骑马和户外活动

B.采用羊毛和马毛等材料,适应寒冷的气候条件

C.服饰颜色以鲜艳的红、蓝、黄等为主,表现民族文化

D.服装上绣有代表民族文化的图腾和图案

二、非选择题

6.根据图片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吊脚楼:主要分布在川西、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等地。吊脚楼是一种独特的半干栏式民居建筑,以其半悬空的底部结构而得名。吊脚楼的建筑布局灵活多变,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吊脚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

(1)吊脚楼多分布于________(填地形特征)的地区。

(2)结合气温曲线和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吊脚楼分布区2kh2ogXaY0zc0MGztlJaWgRNJmmYkRiZZA/d67Cci5k=的气温和降水特征。

(3)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征,分析吊脚楼底部悬空的作用。(至少答两点)

7.根据图片和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广东骑楼: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地区骑楼的广州、佛山、中山等地。骑楼是一种独特的商业民居建筑,以其骑跨在街道两侧的特点而得名。骑楼的建筑布局紧凑,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骑楼是东西方建筑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1)从气候角度,分析骑楼骑跨在街道两侧原因。(至少答两点)

(2)骑楼还可以分布在________省份。( )

A.甲 B.乙 C.丙 D.丁

(3)骑楼建筑的兴建与传承体现的思想是( )

A.崇拜自然环境B.征服大自然

C.因地制宜D.顺应时代

(4)为了保护和开发“骑楼”这一文化符号,下列行为合理的是( )

A.扩大游客规模B.拆除破旧骑楼

C.改造成现代风格D.骑楼街区对外限流开放,保护为主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 台风多发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

2.B 长江三角洲地区拥有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地和丰富的水资源,这些条件都非常适宜桑树的生长,从而为养蚕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因此,该地区成为我国重要的丝绸产区。A、C、D项均不符合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际地理特点。

3.C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服饰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青藏地区具有“高寒”的气候特征,年温差小、日温差大。A项夜晚穿双袖是因为夜晚气温低,白天着半袖是因为中午气温高。B项藏袍较厚,是因为当地气候寒冷;D项因为青藏地区是我国高寒牧区,畜牧业为主,因此藏袍制作就地取材。选项C错误,藏袍宽松是为了便于穿脱,利于做农活。

4.C “白羊肚头巾”是黄土高原地区人们的穿着特征。当地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当地地处高原,海拔较高。②和④均不符合黄土高原的地理特点。

5.B A、C、D项蒙古族传统服饰的设计充分考虑了草原生活的实际需求和民族特色,这与蒙古族的游牧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属于农业类型与民俗的内容,与自然环境无直接关系。

6.(1)高山深谷(或山地)

(2)吊脚楼分布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变化大。

(3)①地形崎岖,悬空可使地基平稳。②夏季高温多雨,下层架空可以防潮湿。③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水位高,下层架空可防止被洪水淹没。

7.(1)①骑楼所在地区气温高,骑楼骑跨街道两侧可以减少阳光照入一楼室内,起到降温作用。②骑楼所在地区多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骑楼骑跨在街道两侧可以方便行人避雨。

(2)B (3)C (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