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秘高校“宝藏”课

2024-09-23闫硕

风流一代·经典文摘 2024年9期

上课最高减重15公斤,半个多月环游大西北,边上课边做面点吃……北京高校的“宝藏”课有趣有益,让人大开眼界!

北京大学:让你最高减重30斤

在北大,有一门神奇的课程,让三分之一学生减重5%以上,半数学生腰围缩小5厘米以上,这门课的名称叫“体能提升:运动与膳食”。想要“抢”到这门课,需要符合一个特殊要求,即身体质量指数(BMI)超过25。

课程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讲授,讲解减重原理、合理膳食与减脂饮食等;第二部分是运动训练,由专业教练指导,针对各个体能项目进行训练;第三部分是实践讨论,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选课同学以小组形式开展运动与饮食打卡。

上完了这节“宝藏课”,减重最多的学生一共减了15公斤。同学们在运动习惯、饮食结构、生活态度以及人际关系方面都有了新收获,真正达到了爱上运动,快乐减重。

清华大学:带你深度环游大西北

清华有这样一门课,它的教室拥有不一般的宽敞,跨越甘肃、青海、陕西三个省份,开在石窟、寺庙、戈壁……它的内容“不一般”的厚重。它就是清华美术学院 “专业考察”课程——以丝绸之路上的石窟、寺庙为主线,行走于西北大地。这条线路授课老师已经带领学生们行走了20余年。

“专业考察”实践课主要有人文考察与自然考察两个主题。人文考察中,师生团队参观沿途的石窟、寺庙、博物馆,体会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自然考察中,考察团翻越祁连山,沿着戈壁滩一路前行。

祖国的大好河山里蕴藏着万种风光。爬上高山,石窟里刻着文明的华章;在海来过的地方,有大地的过往。同学们边学边实践,把课堂安在大西北,行走的同时就把课上了!

中国农业大学:边做边吃

想在课堂上亲手制作精美小蛋糕?吃到香喷喷的花样馒头?“面食文化与技艺”这门通识课,能够让学生从“厨房杀手”变成“面粉魔法师”。

“边做边吃”属于基本操作,课堂上所用的小麦品种都是由农大亲自培育,还包括当下最受市场青睐的“农大753”。即使你自嘲为“黑暗料理大师”也没关系,教授来帮你——揉、搓、按、捏,教科书式的贴心教学,包饺子、擀面条、蒸馒头、做汤圆,保证你也能成为制作面食的一把好手。

单单揉面可满足不了同学们的胃口。课程还包括小麦进化史、小麦传播史、小麦餐桌史、小麦改良史和中华传统文化面食等知识讲解。有趣的实操和新奇的知识,相得益彰!

北京交通大学:在博物馆上课

在北京交通大学,有一门课程叫“大学美育实践”,人人可学、处处可学。在这门课程中,美的习得不再在课堂,而是在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剧院。

除此以外,同学们还可以参与书法、乐器、戏剧、舞蹈等的调查研究。为此,学校与中国美术馆、中国工艺美术馆等建立合作,探索校馆合作的美育新路径,在高校和社会美育间搭设桥梁。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把课堂开到故宫

准确说来,这门课程叫“故宫研学实践”扬长进阶课,其课程内容衍生于“故宫随行导游讲解”课,有着深厚的积淀,曾入选文旅部示范专业导游专业建设项目重点建设的技能进阶课程等。

课程以培养故宫研学导师为目标,将校企合作企业项目引入课堂,通过研学团带团准备、宫殿建筑研学活动、文物展品研学活动、历史文化研学活动、研学活动总结5个项目,构建“岗、课、赛、证”一体化,帮助同学们熟练掌握故宫基础知识、研学旅行知识、礼仪知识等,在实践中学知识、长才干,在课堂上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北京城市学院:我成了当代神农

“黄马褂、将军肩、蝴蝶芦”“铜皮铁骨狮子头、菊花心”“鹦哥嘴、红小辫、点环纹”……这样的“加密语言”出自北京城市学院中药学专业大二年级“中药鉴定学”课,这门开设20多年的必修课,被中药学的学生戏称“难度天花板”,也是“最受喜爱”的课程之一。

在这门课上,同学们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大家除了要理解、掌握、背诵相应的知识点,还要用看、摸、闻、尝的方法来鉴别药材。除此以外,同学们更“解锁”了学习新场景,走出校园,到药用植物实践基地观察药材的生长状态,“沉浸式”学习基源鉴定方法,在中药饮片厂参观学习药材的生产加工……

百草食遍味,人间知甘辛,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需要这些小神农去继承!

(摘自“北京学联”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