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应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形势加快推进智慧蓉城高质量发展

2024-09-23单志广

先锋 2024年8期

编者按

加快城市的数字化转型,对于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提升城市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牵引和带动作用。

8月26日,第四届公园城市论坛在成都举行。在“数字经济与数字治理”分论坛上,与会嘉宾聚焦数字治理赋能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数字化转型等主题开展交流互动,共同探讨数字经济和数字治理发展新机遇、新举措。

近年来,成都坚持以智慧蓉城建设为牵引,将数字治理作为城市高质量治理的有效路径,以数字化全方位赋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期“理论·大家”专栏关注智慧蓉城建设,特邀本届公园城市论坛嘉宾撰文。

今年5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智慧城市发展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智慧化发展,是新时期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和高效能治理的必然要求,是系统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关键战略举措。

新时期我国智慧城市发展的形势和趋势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多次对智慧城市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推行电子政务、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等为抓手,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建设全国一体化的国家大数据中心,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2018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促进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领域的深度应用,加强生态领域人工智能运用,运用人工智能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区块链底层技术服务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探索在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能源电力等领域的推广应用,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观看“数字杭州”建设情况,指出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指出,在城市规划和执行上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

回顾智慧城市发展,早在2014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解决当时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缺乏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体制机制创新滞后、网络安全隐患和风险突出等问题。201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慧城市,强调数据驱动、以人为本、统筹集约、注重实效。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在进入深化发展的新阶段。

从统筹机制看,多头管理向央地协同推进转变。此前,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存在政令不畅、多头管理情况。中央层面,主要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中央网信办牵头协同推进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地方层面,各地方纷纷成立大数据管理局、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等数据管理机构,统筹辖区智慧城市建设。国家智慧城市相关政策和要求难以直达地方智慧城市主管部门。2023年10月,国家数据局正式挂牌成立,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协调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全国一体、协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工作格局得到强化。

从发展理念看,业务数字化向数据要素化转变。此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主要是推动各领域业务数字化,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面向未来,需要更好发挥数据要素在城市空间的应用价值,加快健全完善数据要素市场,让数据“供得出、流得动、用得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领域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通过数据融合、业务协同实现整体能力的提升,向数据要智慧,向数据要治理,向数据要品质,向数据要优势。

从系统架构看,单点应用向韧性敏态系统转变。城市是有机体、生命体,是复杂巨系统。当前技术在城市场景中的单点应用已愈发成熟,在推动城市常态化运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疫情、洪水、极端天气等事件频发,城市运行管理的常态经常被打破,城市治理面临的场景发生重大变化,需要进一步落实“三融五跨”要求,实现城市各子系统间的高度联动和高效协作,打造“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韧性系统、敏态系统。

从建设重点看,重视中枢向中枢末梢结合转变。基层和社区作为城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政务、商务、服务、家务等的交汇地,面对的高频问题日益复杂,在城市运转中发挥的作用愈加关键。过去,各地纷纷开展了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城市大脑等中枢系统的实践探索,在城市治理决策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城市治理不仅需要全局统筹决策,还需要激活“神经末梢”、打通“最后一公里”,让各项决策在基层和社区发挥实效。

从目标对象看,管理者视角向使用者视角转变。实践证明,传统以管理者视角建设的各类系统既不管用,也不好用,甚至没人用。面向未来,更多要从用户角度和“一件事”视角出发,将数据融合、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的理念贯穿到智慧城市建设的全过程,打通信息壁垒、技术边界和业务堵点,打造能用好用的应用场景,实现有获得感的协同管理和服务。

从运营模式看,以建为主向长效建设运营转变。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运营仍未脱离政府主导模式,随着应用的扩展、范围的扩大,建设运营所需资金不断增加,城市财政资金压力持续加大、难以为继。随着智慧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迫切需要从以建为主向长效运营可持续发展转变,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鼓励扶持智慧城市运营商,培育智慧城市运营服务产业生态。

新时期智慧城市发展理念创新和战略要求

城市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城市现代化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新时期的智慧城市建设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建设人民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整体性重塑城市发展新动能、新格局、新优势,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数字中国建设。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的综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愿景就是要推进城市现代化、让城市生活更美好,促进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不仅要针对性解决困扰城市生产、生活和治理中的堵点难点问题,大幅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高智慧化服务场景的体验感和满意度,还要让社会主体和人民群众更加普遍地、便利地参与智慧城市、数字经济建设活动,鼓励社会创新创业活动和价值创造,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富裕,让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成果惠及全民。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打造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综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质态。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主线就是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动能层面,要大力整合城市科技创新资源,推进数字科技研发和应用的革命性突破;在要素层面,要加快城市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突破数据要素市场化制度难点和技术瓶颈;在载体层面,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传统工业、农业、服务业深度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是绿色生产力,要加快城市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因地制宜,不同城市需要锚定切实有效的特色发展路径。新质生产力需要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适数化体制机制和制度创新。

深化智慧城市建设,系统打造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综合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了数字中国建设“2522”整体框架,明确了数字中国建设的概念模型和任务体系,是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的基本遵循。智慧城市是数字中国的有机组成。因此,新时期智慧城市建设要创造性落实“2522”架构,一方面要夯实“两大基础”,推进“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两大能力”,优化“两个环境”;另一方面要结合城市区域特征、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补齐发展短板,强化比较优势,建设宜居宜业、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现代化城市。

新时期推进智慧蓉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近年来,智慧蓉城建设持续推进,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破解城市中交通拥堵、生态环境污染等发展难题,提升城市治理水平,促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了重要支撑,推进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和成效。

下一步,深入推进智慧蓉城建设,应积极探索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实践和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大力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推进智慧蓉城高质量高效益发展,为人民群众建设更为便捷、更有品质、更加幸福的美好城市家园。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进一步科学推进智慧蓉城建设:

一是制度与技术并重。智慧蓉城建设是一项改革创新的系统工程,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相互促进、同等重要。要通过整体性重塑技术架构、系统变革管理流程、一体化推进产城融合,在城市全过程优化转型过程中大力推进适数化制度创新,加快推进成都在数据基础制度、管理服务流程、适用标准建设等方面的创新和突破。

二是建设与运营并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一直存在重建设轻运营、建设运营模式单一等问题。智慧蓉城建设要通过实践创新运维运营模式,建立城市数据资源运营、设施运营、服务运营体系,探索新型政企合作伙伴机制,打造城市数字化运营生态圈,增强智慧城市建设的经济功能、造血功能,以终为始构建全生命周期的长效运营机制,从运维运营的可持续性反推建设实施的集约化。

三是中枢与末梢并重。智慧城市是一个能够自行演化生长的生命体、有机体、智能体,需要中枢系统统筹协调和集中控制,也需要边缘末梢形成灵敏感知、快速响应的智能单元。智慧蓉城深入发展要建立城市数字化共性基础,深化完善城市智能中枢系统,打造城市共性支撑平台,构建开放兼容、共性赋能、安全可靠的综合性基础环境,包括城市时空信息、城市信息模型、共性业务和人工智能赋能等基础平台的整合协同,同时重视智慧边缘和智慧末梢建设,打造智慧中枢与智慧末梢高度协同的城市智能体。

四是数据和场景并重。数据作为新的生产要素,已经成为驱动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但数据价值的实现离不开具体场景。智慧蓉城建设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数据要素赋能体系建设,有序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鼓励培育数据商和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造实战中管用、基层干部爱用、群众感到好用的智慧蓉城典型应用场景。

五是发展和安全并重。发展是硬道理,韧性安全是基础和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是智慧蓉城建设的基本要求。随着智慧蓉城建设蓬勃发展,网络空间和物理空间的安全互依赖性不断增强,各种基础设施面临的网络安全风险日益加大,网络安全影响设施化、网络安全风险交织化、网络安全边界融合化、网络安全工具数智化、网络安全治理主动化等趋势愈益明显。要实现智慧蓉城全过程网络安全管理,网络安全设施要与重要系统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管理,从管理制度、设备审查、系统防护、信息保护、建设运维、标准规范等多个维度系统提升智慧蓉城安全保障能力。

(作者系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