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青春期遇到更年期

2024-09-23

妇女 2024年9期
专家刘妍妍沈阳市木荷心理咨询工作室创办人和负责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三级婚姻咨询师,辽宁省心理咨询师协会理事,擅长儿童各类发展性问题咨询、青春期常见问题心理咨询以及家庭情感类心理咨询。

妈妈讲述

女儿成天抱怨老师不好,同学不好,父母也不好。放假每天除了睡觉就是捧着手机打游戏、聊天,作业也不写。花钱补了好多门课,但效果很差,回家就把书往桌上一扔,不会再多看一眼。现在经常说“不念了”,真是让人着急。

女儿开学就高二了,真怕她闹起来,得耽误多少事?对于她,我们什么也不能说,一说她就急,脾气还特别大,总说自己抑郁了,再逼她就不活了……

我都要被她弄抑郁了。我现在刚46岁,但感觉已经更年期了。我现在不敢管,不敢骂,更不敢打,我是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孩子自述

我要被他们逼疯了!天天就知道逼我学习,有意思吗?要调整的是他们,我没问题!成绩能代表全部吗?他们天天让我学习,他们怎么不学习?看我哪哪都不顺眼,要我说,就是他们心情不好,拿我撒气。

我自己在房间不想搭理他们,他们还不让。一会儿让我学习,一会儿让我运动,一会儿又让我收拾房间,总指挥我干吗啊?我就不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吗?我为什么要为了他们的面子去考985、211?凭什么我就得努力,学习有啥用?我真不知道天天做那么多题是在干啥?

分析

本应是最亲近的一家人,如今却站在不同立场,寸步不让。双方陷入了“自证”的陷阱,拼命想证明自己的“正确”。两代人都想用自己看到的现实把对方“叫醒”,一旦做不到,就只能互相消耗。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所以自证只会加剧冲突,因为在法律法规、道德伦理允许的框架内,没有哪一方是绝对错误的。

调节更年期与青春期冲突中最重要的一步不是自证,而是明确问题的解决主体是谁。仔细了解后不难发现,妈妈和孩子冲突的根源是“努力读书有没有用”这一问题。父母的看不惯和孩子的不甘心,究其根本,其实是两代人观念的不同。

这时,明确事件的解决主体是谁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明确了它,才能明确第一责任人、权力范围及后果等等。

建议

在如何读书这件事上,孩子本人显然是事件中的解决主体,父母再着急也只能起到辅助作用。

青春期的孩子最在意权力的归属,因为这是他们在成长中一直没有真正获得的部分,所以非常急迫地想要获得。

因此,父母要做的不是强势打压或一味妥协,而是真正让孩子在拥有权利后,学会承担其对应的责任和后果。

很多时候,父母觉得已经给孩子说了太多的道理,可孩子听不懂啊!

其实,父母在对当下所有后果的预判里,除了焦虑、难过、气愤外,几乎想不到孩子应该即刻承担什么。也就是说,孩子要承担的责任后果只存在于父母的假设里,只在那个还没有到来的未来中。这样的“事不关己”,当然只会让孩子“高高挂起”。

在青春期与更年期的相处中,不仅有权利的争夺与更迭,更有看世界视角的转换——从父母替孩子看世界,变成孩子自己看世界。父母可以是解说旁白,但请给孩子一个“亲自下场”的机会,或许一切都会变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