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演变史
2024-09-22黄祺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B4oZxDkrKZJpVMDwZbNAb2.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VtPnLDYELDGVpViWT6mxFC.webp)
羽毛球运动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但最认可的是起源于十四五世纪的日本。
现代羽毛球运动是起源于印度,形成于英国。
羽毛球运动约于1910年传入我国,最早在上海,随后在广州、天津、北京、成都等城市的基督教青年会和学校中有所开展。
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第二十四届)上,羽毛球被列为表演项目,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第二十五届)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第二十六届)混双列为比赛项目。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VF8toPyHoVPGxKVzTHuMjN.webp)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ACVXMSiBaR56dVeRShA4mR.webp)
在巴塞罗那奥运会上,印尼羽坛情侣王莲香和魏仁芳两人分别在女单、男单的比赛中夺冠,双双成为羽毛球历史上第一位单打奥运冠军,创造了一段体坛佳话。
羽毛球拍分三个部分
球拍最重要的是中杆,各大公司最着重研发的就是中杆技术。中杆软,容易形成弹性形变,形变大,球弹出更深更远。杆硬,击球时球拍形变小,球速快,方向控制会比较准确,但是因为弹力不够,所以深度远度都不够。
羽毛球拍磅数
是指羽毛球拍弦的松紧程度,磅数越高,弦就越紧,传导的力量就越强,对正确发力的要求更高。业余爱好者一般用22至26磅,专业运动员用30磅左右。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04/9ceaUsZof695iHYGsFFRDd.webp)
球的演变
十四五世纪
羽毛球在日本发源时,用樱桃核插上羽毛做球。
19世纪
现代羽毛球在英国形成时,用羽毛插在软木上做球。
18世纪
羽毛球在印度出现时,用直径6厘米左右的硬纸板中间挖孔,插上羽毛做球。
现代的羽毛球
一般是16根羽毛固定在球托部,羽毛球重4.6至5.5g。
球拍的重量
一般单位为U,市面上的球拍重量一般是1-6U不等,数字越大球拍越轻,最常见的是3U、4U的球拍,分别代表空拍重量为85至89g和80至84g。
一般来说,3U球拍挥重较大,对驱动力量要求较高,适合“重炮手”。4U球拍挥速较快,适合打连贯的爱好者。
随着现代打法的演变,现役中国国家队运动员中,使用4U球拍占多数,也有国家队男双队员使用5U球拍。球拍分为头重头轻。
头重拍适合进攻。用头重拍杀球威力大,打高远球会比较轻松,但对体力的消耗会比较大。
头轻拍适合防守。拍头轻,挥拍速度就快,在平抽挡和出拍防守的时候会非常迅速。
球拍演变
木制球拍
木制拍是羽毛球的始祖。上世纪60年代以前,羽毛球拍都是用木材制成的。但因为木材比较重,用这种球拍打上几个回合就会觉得胳臂痛。随着金属材质球拍的兴起,木拍消亡,最终保留到现代球拍上的只有手柄是木质的了。
金属球拍
1964年出现了第一支铁制球拍,1967 年,铁制球拍量产,标志着金属拍技术日益成熟。然而,人们发现铁制球拍较重易变形,转而研究用新材料制作球拍,1968年,铝制球拍被研发出来,铝拍更加轻便,容易操控。
碳纤维球拍
1970年,碳纤维球拍出现,但受制于工艺无法量产,到1978年碳纤维球拍解决工艺难题,实现量产。碳纤维作为球拍最主要的制作材料一直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