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探析

2024-09-22张玲玲

科学导报 2024年62期

关键词:世界历史思想;《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一、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马克思指出,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和生产方式的逐步改善,人与人之间交往频率也越来越高,民族及区域间被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即出现了世界历史。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强调,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开辟将原本处于隔绝状态的地区与国家相互产生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依赖,于是出现“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1]这样一种状态。资产阶级通过开辟世界市场开创了世界历史既是主动选择也是受益的过程,资产阶级因此迎来了黄金时代。资产阶级通过先进技术和便捷交通开拓了世界市场,使原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国家及地区被迫加入世界市场。而资产阶级在这一过程中是最大获益者,他们实现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便于资产阶级对落后的国家及地区实现殖民掠夺和殖民统治。“各个地区,现在已经结合为一个拥有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2]。资产阶级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获得了丰厚的资本积累,而且也主导着意识形态的风向,俨然变成了世界历史的主宰者。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资产阶级凭借自身拥有过硬的技术和便捷的交通,连接到世界各地并就此开设工厂等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及资本增殖。

但是资产阶级开创的所谓的世界历史本质上仅仅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及联合,所谓建立统一的政府、统一的法律、统一的民族阶级利益和统一的关税的统一的民族也是将资产阶级的利益作为这一切统一的基础。由于资产阶级的利益来源是私有制,只要私有制还存在,资产阶级永远不可能推动真正世界历史的发展,人与人彼此之间仍然被划分为不同等级,继而仍然束缚人的解放和实现真正的人类联合。

二、世界历史的基本内容

首先,世界历史的发展是以资本主义大工业为核心的生产力全球化发展为基础。资本主义建立世界市场之前,人类历史是一部封闭隔绝状态的历史。资产阶级凭借自身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便捷的交通打开了世界市场,目的是实现资本的原始积累及资本增殖。而落后的国家及地区也被卷入了世界市场的惊涛骇浪中,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经济、政治、文化迅速蔓延到世界各个角落,世界逐渐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其次,人与人彼此之间普遍的交往活动推动了世界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普遍的交往活动不仅使世界上每个民族及个人都加入世界性的交往之中,而且这种交往活动拓展成了全面的交往,打破了以往仅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经济关系往来的局面。而人们普遍交往的前提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是在原有分工的基础上变得更加精细化,于是形成了世界性分工,世界性分工促使人类交往更加密切,即形成了世界性的普遍交往。“某一个地域创造出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完全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3]。

最后,世界历史发展的最终趋势是实现个人的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人们在世界历史的发展中通过与社会生产力相结合,自身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拥有了驾驭生产力的能力,从此走向实现自身解放和共产主义的革命。“每一个单个人的解放程度是与历史完全转变为世界历史的程度一致的”[4]。马克思认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为前提的。即使资产阶级开创了世界历史,但世界历史的将来发展必将是共产主义在未来某一天实现。

三、世界历史思想创新的时代召唤

在世界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称其“创造了完全不同于埃及金字塔、罗马水道和哥特式教堂的奇迹”[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开创的世界历史具有致命的弊端,随着世界历史的不断深入,资产阶级必然灭亡,取而代之的是共产主义的世界历史。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重新思考社会主义的本质,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逐渐实现共同富裕。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江泽民和胡锦涛同志深化了共同富裕理论,并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深化了共享发展理念。共享发展理念是世界历史思想上升到一定高度的赓续。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构想,着力打破世界历史推进过程中发展不公平的局面,推动命运共同体中国化向着世界化发展。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在马克思看来,高度发达的生产力、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和无产阶级的全世界联合是共产主义革命实现的两大物质基础。为推动世界历史的深入发展,我国将进一步加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为实现世界共享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

[2][3][4](德)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

[5](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3.

(作者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