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春雷的贺兰山

2024-09-21李长顺

时代报告·奔流 2024年8期

我们不以山高论英雄。

我们本是文学人。

满眼的树木,虽然依旧绿玉碧妆,可也到了眨眼遍披黄金甲的时日,或瞬间换装紫红战袍的季节,好比为国为父出征的花木兰,刚才还当窗理云鬓,倾刻寒光照铁衣。

我们在贺兰山。

我们在抗金名将岳飞《满江红》的贺兰山上。

九百年前的大宋王朝,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口。

英雄岳飞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岳飞从戎之初,六次往来磁州西北四十里,南北官道要冲的贺兰山。这是邯郸市磁县志专家的重要研究成果: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不满20岁血气方刚的岳飞,从家乡安阳汤阴,首次经贺兰山与贺兰河,前往真定应征抗辽,因武艺高强被任命为分队长;次为同年,岳飞受命带本队由真定南渡贺兰河,越贺兰山,去磁州南的相州(今安阳)剿匪,生擒二匪首大获全胜;再次同年岳飞得胜后,从相州循原路返真定;四亦同年,岳飞得知父亲岳和去世,经贺兰山奔丧回相州汤阴;五是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岳飞服丧期满,经磁州南北官道再次投军,赴山西平定军抗金;六是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年方24岁的岳飞又立新功,破榆次金兵升为偏校,后夜间突围不慎丢失委任状,无奈之下返回汤阴故里。

贺兰山,也一度是岳飞驻兵岳城时的演武练兵场。《磁州志》中有相关记载。

岳飞一生,矢志救国四次从戎。

第三次投军抗金时,河北已大部失陷。临行前,岳母在岳飞后背刺字“精忠报国”。岳飞投于在相州城招兵买马的武翼大夫刘浩。军中岳飞屡立战功累有升迁,却因汴京失陷二帝被掳后,向在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登基继位的赵构越级上书,请求赵构“亲率六军北上克复中原”,被罢官逐出军营回乡。

岳飞抗金报国意志坚定,又渡河北上直奔大名府抗金前线。从此,金戈铁马出生入死气吞万里如虎的岳飞,一路厮杀一路升迁直至一路领军统帅。

岳家军数年之内四次北伐捷报频传,金兵已经逃出开封之际,南宋朝廷却十二道金牌勒令岳飞班师。南宋中兴名将、著名抗金英雄岳飞,以“莫须有”罪名惨遭杀害。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邯郸贺兰山,现海拔仅百米有余,但是自古有仙。

贺兰山,宋代道教名山。“宋贺兰真人隐居于此,因以得名。”更因贺兰真人被崇尚道教的宋真宗封为国师而扬名天下。但如果以此作为《满江红》的贺兰山,不足为凭难以为据。

宁夏人说,《满江红》的贺兰山,是宁夏那个高高的贺兰山,那个山高云淡望断南飞雁的贺兰山,那个雄据西北倚蓝天踏大漠的贺兰山。

河北人讲,邯郸南部这座海拔百米的贺兰山,才是《满江红》的贺兰山。

你只有到过冀南的小小贺兰山,才明白河北人的说法有理有据。

贺兰真人逝世后一百余年,时年32岁的岳飞,已成为统兵坐镇一方的靖远节度使。

元帅岳飞要雪靖康耻!精忠岳飞欲消臣子恨!南宋的心腹大患是金国,是血洗汴京掳走二帝的金国,而不是远在西北的夏国。河北磁州贺兰山是宋金拉锯激烈厮杀的前线,是直捣黄龙府的要道,而不是偏居一隅的宁夏贺兰山。

此次邯郸行,使过去懵懵懂懂的我懂得了: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只能是此刻我脚踏的贺兰山。决不是我与许多人曾经人云亦云的宁夏贺兰山。

我们不仅偶遇岳飞的贺兰山。

我们还邂逅李春雷的贺兰山。

李春雷的贺兰山,与宁夏高高的贺兰山不仅名字相同,且有相似的美妙景观。

贺兰山,少年李春雷的乐园。

少年李春雷与同龄人一样,对湛湛蓝天悠悠白云,娇小的飞鸟巨大的铁鸟,都充满好奇。

暑期一天,李春雷追逐着铁鸟如雷贯耳的轰鸣声,飞快地踏着自行车来到马头飞机场。

他紧盯着一只又一只铁鸟般的直升机起飞,盘旋,远去,归来,降落。

突然,一幅奇特的景象,出现在李春雷眼前:远方雾气蒸腾中,一丛高楼巍峨壮观,一方湖泊碧波连天,一片森林绿浪翻滚……

呀!李春雷恍然大悟,这不就是课本中说的海市蜃楼吗?

从此,李春雷常常骑行来贺兰山,来马头机场。

神妙的铁鸟与海市蜃楼,神奇的贺兰山和贺兰河,成为李春雷文学之梦的出发地,也成为李春雷日记本中的常客。

每天三千字每月一本的日记,贯穿与陪伴李春雷中学时代始终的日记,摞起来比李春雷本人还高的小山样的日记本,成为16岁李春雷获邯郸地区中学生征文一等奖第一名的《笑笑饭店》的童子功。

梦想,就是一粒想要萌动的种子。不懈努力,就是种子萌芽生长的阳光雨露。

一粒梦幻般的种子,从李春雷的脑海中轻盈地飞向蓝色的天空,经过朵朵白云的加持,又一头扎进这片肥沃的热土,长成一棵根深叶茂绿色葱笼的苍天大树。

李春雷以长篇纪实文学《钢铁是这样炼成的》,艰难困苦中玉汝于成,一鸣惊人。

李春雷以长篇报告文学《宝山》,荣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成为历史上最年轻的鲁奖获得者。

李春雷以短篇报告文学《朋友》,又一次摘取鲁奖桂冠(第七届),成为新世纪以来唯一获得两届鲁奖的作家。

李春雷更是徐迟报告文学奖惟一蝉联三届的获奖者。

李春雷的短篇报告文学名品《夜宿棚花村》《寻找“红衣姐”》《索南的高原》《风雪小卓玛》《乡村的笑靥》《我的中国梦》《铁人张定宇》,一篇又一篇惊艳报告文学界。

我们皆为文学人,亦以山高论英雄。

三天来朝夕相处的李春雷老师,我参加奔流文学院作家班多次面对面倾听面授报告文学机宜的李春雷导师,两年来虽有疫情但我们仍然从“空中课堂”数十次上百次聆听报告文学真经的李春雷老师,著名报告文学评论家李炳银先生称之为且文学界公认为“短篇报告文学之王”的李春雷老师,难道不是一座报告文学之高峰?

我们漫步在古韵新声的贺兰山。

我们的中巴,中速驶行在河北南翼新区挺秀的贺兰山。

我们参加“空中课堂走进邯郸——李春雷作品品读会”的一众文友,考察在战胜三年疫情后的冀南新区贺兰山。

李春雷的贺兰山,也是他的学兄学弟大展拳脚的贺兰山。

杨万春,赵振有,冀南新区领头人,皆为李春雷学生时代上下铺的兄弟。哥仨的感情,好似蜀汉刘关张——义薄云天。弟兄们干事创业,恰如白袍将赵子龙——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我们为贺兰山漫山遍野的绿树碧草红花而赞叹。

我们为滏阳河牤牛河九曲十八弯的片片湿地点点鸣禽而惊叹。

我们赞赏贺兰山平地矗起的科创新城、职教新城、马头新城、北方水城。

我们赞美三年疫情三年大干防疫战创业战双胜利的冀南新区速度。

我们盛赞冀南新区人蓝图尽展势如虹、勇立潮头唱大风的冀南新区精神。

我们向创造贺兰山山上山下产城教融合、活力四射的冀南新区人致敬!

李春雷少年时代的海市蜃楼,变成了今日如梦如幻的冀南新区。

李春雷等上下铺的仨兄弟,如今皆成长为贺兰山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栋梁之材。

岳飞“待从头,收拾旧山河”的美好心愿,以另一种方式在冀南新区贺兰山上实现美好山河新篇章。

哦!老树展新姿的贺兰山,旧貌换新颜的贺兰山,李春雷们的贺兰山,亿万神州的贺兰山。漂亮别墅、水泥路、荷花塘……在熊水华的带领下,熊坑村一天一个样的变美了。他们的爱心创举,也启发了水北镇书记周金林和区民政局局长何华武,这两位一心想改变家乡现状的父母官,不谋而合地要把水北镇走出去的民营企业家都拽回来,成立一家属于水北本土的商会,把他们的爱心和力量攥成一个强劲的拳头,加速乡村旧貌换新颜。

梦想拟定,爱心结盟。2012年9月18日,在周金林和何华武的精心策划下,江西省首家由乡镇籍工商界知名企业家组成的市直属乡镇商会——水北商会正式成立,德高望重的熊水华被选为会长。但是,商会成立不久,问题随即蜂拥而至。这些个性鲜明的大老板们,让他们出钱为乡亲们做好事——真行;若让他们任由镇领导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还真不行。他们人人手握真金白银,不领政府一分钱工资,管你领导不领导,只服慷慨、大气、说干就干的会长熊水华。而不太爱说话的熊会长,恰因家大业大,不善于也没足够的时间管理人事,每次的乡贤会几乎开成了“炫富会”“闲喷会”“打牌会”……周书记和何局长敏锐地认识到,一个团队,只有足够的资金和热情,没有规范的制度约束,没有坚强的组织支撑,最终是一盘散沙,它走不好,更走不远。至于那些“凝聚乡亲、互通商情、共谋发展、报效桑梓”的美好愿景,很可能会昙花一现。

在作品中,李春雷用激情的笔墨激情关照着周金林这位深扎基层又能做大事的一把手。周金林“敢吃螃蟹”,雷厉风行,同何部长和商会的几位骨干商议上报有关部门后,于2012年12月12日又协助熊水华迅速成立“水北商会党委”,随后又根据党员人数、行业和地域的不同,分别建立了建筑、新兴、服务、客运物流四个行业党支部,宜春、九江、江苏、深圳四个流动党支部,一个商会党委直属党支部和一个项目部党支部,形成了党组织在商会全覆盖,并且把党建工作写进商会章程,水北商会——全国首例“党建+商会”,开创乡村振兴新模式。从此,水北商会以“党建”为引领领,以商会为平台,凝聚企业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振兴水北镇扬帆启航。

很多时候,丰满的理想往往被骨感的现实所羁绊,而恰恰是这种突生的客观因素,又意想不到地加速了一个团队的自我更新和精神蜕变。

生意场上更是波诡云谲。2014年,房地产行业突起风云,顺风顺水的熊水华遭遇资金链断裂,重压之下提出辞职。水北商会管理刚刚步入正常轨道,群龙又即将无首,险情出现,周金林心急如焚,读者也情不自禁地随之揪心。

读李春雷的文章,很少让人有疲惫感。《江山如画》十五个大章节和五十一个小章节的标题,入目就赏心。为了把每一位企业家的成长背景和创业故事,描绘得跌宕起伏,感人肺腑,他着实费了不少心思,这也是李春雷架构文本的功力所在。

他吊诡多变的笔法,精妙的结构,敏捷的思维,洁美的语言,把原本格式化的“报告”植入丰润的“文学”色彩,为读者营造一个强大的精神磁场,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开卷就让人爱不释手。作品中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家庭,每一个村庄,每一只动物,乃至每一棵树和每一朵花,在他的笔下都鲜活丰满。倒叙、插叙、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在作品中比比皆是。他虔诚地用激情和耐心去挖掘他们背后的故事,用丰富的文学元素让文本溢满浓浓的温情。时光流溢,成功不易,人间大爱,真实酣畅地激荡在文字里,澎湃着激昂的艺术感染力。成立商会、建立党委、智选会长、脱贫攻坚、造福于民,这些原本程序化的文字,在李春雷的笔下却富有悬思和暖意。

读李春雷的《江山如画》,不能只看他文字构筑的丰美表象,还要品味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温度,人心和人性。

在人们惯常的思维里,但凡一个组织成立,“一把手”的职位很多人都趋之若鹜,但“水北商会”却截然相反。大咖们都慷慨出钱回馈家乡,唯会长一事大家却躲躲闪闪。他们深知,领一班人马轰轰烈烈闯荡商海挣钱不算难事,领一队商界精英服务家乡还真不是谁想领就能领得住的。有钱没人品不行,有人品没责任心不行,有责任心没人格魅力不行,有人格魅力没有精明强干的组织能力和执行力也不行。因熊水华德高望重,首届会长是被“硬选”当了会长。但由于他性格使然又加上事业庞大,想把商会领导好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小小一会之长,既是“北水商会”的精神标杆,又关系整个水北镇人民的幸福梦想。第二任会长迫在眉睫又不能仓促而定。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当熊水华把选拔第二任会长的重任交给副会长兼秘书长熬小海时,这位在体制内熬磨又在商海里摸爬滚打多年的企业家,既有压力又成竹在胸,他深知第二任会长的重要性,选好了福祉水北,选不好梦想夭折。

人逢大事有静气。当他深思熟虑把会长候选人锚定在能力、格局、胸襟等综合素质都达标的邹细保之后,和钱小云、习润根等几位副会长,又费尽心思为邹细保顺利当选会长,在商会中做了非常扎实的群众工作。邹细保高票“被选”为会长的背后,凝聚着水北商会众多企业家振兴家乡的赤子真情。

公心为贵,无私是金。当一个人抛开所有的私欲,全身心致力于一件事,即使困难再大,也会义无反顾,倾力而为。

邹细保这位从木工、水泥工、冲洗照片、收购废钢又进军煤炭行业,终于创业成功的企业家,从小就因守诚信、讲义气是孩子王。被选上水北商会会长后,更是无私无畏,不负众望。他顶住压力,在熬小海等副会长的倾情助力下,“刀刃向内,刮骨疗伤”。从会议制度、会费收支制度、会长值班制度等全方位建立了严格的管理体制。副会长敖小海“以身试法”,照样受罚。从此,水北商会渐入良性发展轨道,将爱心和智慧亲密融合,在水北这块贫瘠却又寄托着企业家们美好梦想的红土地上,用心用情播撒一颗颗爱的种子。

情系桑梓,大爱芬芳。换届后的水北商会顽疾不在,生机勃发,“举党旗,报团干,带民富”成为水北商会的宗旨。随着商会管理的日益规范,整个团队精神振奋,他们同心同德,凝财聚力,务实创新,高瞻远瞩,真正成为爱家乡、富乡亲、兴乡村、共筑梦的践行者和引领者。他们在让家乡美起来、富起来、幸福起来的同时,勇向“百年商会”目标挺进。当一笔笔爱心捐款送到贫困户手中,当一束束情感暖光慰藉失独老人,当一座座高档别墅、一所所乡村学校、一辆辆爱心校车、一个个颐养之家、一条条乡村公路,一池池清丽荷花、一块块创业农田、一幅幅乡村美景呈现在人们眼前,展现的不仅仅是时代的更迭,水北镇的变迁,更是一个民间商会由摸石过河到日渐成熟的精神蝶变。当印有“水之北·志愿服务”标志的红马甲活跃在水北镇风景如画的大街小巷,新时代的水北乡村处处氤氲着和睦的气氛和温馨的乡情。

李春雷的《江山如画》虽是长篇报告文学,但文章中富有温度的人物故事和精美澄明的散文语言,遍地开花,它烘托着水北企业家的情怀之真和精神之美。水北商会人人献爱心,合力振乡村。他们大才大德行大善,小才小德行小善。他们“敬老无亲疏,高龄皆父母”。他们“踏石有印,抓铁有痕,不搞花架子”。他们“富而有责,富而有义,富而有爱”。他们毫不吝惜地为家乡输血,不畏艰难为家乡造血。他们听党话,跟党走,以先富带后富,以一村带一镇。从反哺家乡到脱贫攻坚再到山乡巨变,桩桩件件,实实在在,把整个水北镇建成了“生态宜居、产业兴旺、乡风文明、治理有序、生活富足”的新时代现代化文明新农村,幸福新水北。十年探索,情系桑梓,硕果璀璨,赞誉满满。水北商会荣获全国 “党建工作示范单位”、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四好”商会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等多项殊荣。

一个民间商会,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以党建为统领,以无私大爱为根基,以报恩桑梓为己任,爆发出巨大的精神核能,谱写了山乡巨变的华丽篇章。水北商会也因带动6000余名农民本地就业,形成举党旗、抱团干、带民富的生动局面,被习近平总书记称赞“这是个壮举”,而美名远播。

精工水北,信义天下;水北模式,流芳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