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如何打破“信息差”?
2024-09-21苏槐
“你这个分数嘛,报中医只能去民办了。”
“我如果是你的话,会认真考虑你们乡镇卫生院地方的定向乡村医生。”
2024年年高考志愿填报季,充满焦虑的学生和家长再次挤满了张雪峰的直播间。
在一次直播连麦中,一位来自河北唐山的农村女孩表示,自己平时成绩在490到500 分之间,希望念中医相关的专业。听了女孩的预估分数以及家庭情况后,张雪峰当即给出了上述建议。
这一次连麦,让张雪峰再一次上了热搜。他的这个建议,更被不少人认为帮助了农村孩子了解有编有岗的“定向乡村医学生计划”,打破了“信息差”,是“最良心的一次建议”。
什么是“信息差”?
所谓“信息差”,指的是在信息传递和沟通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差可以分为三种:认知差、资源差和能力差。认知差指的是你懂,但是别人不懂;资源差指的是你有,但是别人没有;能力差指的是你会,但是别人不会。
由此可见,对“定向乡村医学生计划”的不了解,这就属于“信息差”中的第一种——认知差。
那么这些“信息差”的造成,是因为有“内部信息”不外传吗?答案是,并不是。
上述“定向乡村医学生计划”的正式名称是“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在教育部阳光高考网上的首页左边,点击“特殊类型招生专题”,即可看到相关的具体介绍。如果你不擅长用网络,那么本省的《招生计划》大本上一定会有详细的介绍。如在广西2024年《招生计划》(物理类)有关的介绍就占了整整两页(第4页和第5页),非常详细。
我们再来看以下有关“信息差”的志愿填报案例。
考了“985”的分数,却被录到“民办三本”
2024年河北省本科批投档,有物理组考生以624分的高分,投档至东南大学成贤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投档分同样是624分的,有东北大学、湖南大学、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等“985”大学的专业,以及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211”大学的专业。
你是不是觉得东南大学也不错啊?事实上,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与东南大学是两个25a9f844e141ea8be94d50852fc082bd0e19d055766e9814b649c4d9e1d8407e不同的大学。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性质是民办,也被称为独立学院,以前和其他民办院校一起在三本批次招生。东南大学成贤学院不仅学费高(每年学费为每生1.8万至2.4万),而且毕业时颁发的是东南大学成贤学院的毕业证和学位证,不是东南大学的毕业证和学位证。
独立学院属于新事物?并不是。独立学院的概念被正式确立,始于2003年的教育部8号文件,此后涌现出大量的独立学院。
这些独立学院的性质属于不外传的“内部信息”吗?并不是。在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的2024年河北省本科批平行志愿投档情况统计表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南大学成贤学院后面有“独立学院”四个字,而不像其上下的院校那样带有“公办”二字。事实上,在《招生计划》大本以及网上志愿填报系统中,各个院校的性质都是有着这样明显的备注的。
类似的填报事故,这一年还有不少,如河北历史组考生以611分的高分投档至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会计学专业;广西历史组考生以570分的相对高分投档至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
因为选科不符合要求,不得已放弃向往已久的专业
这样的案例在2024年新高考地区特别突出。最为普遍的是历史组考生抱怨不能填报中医学类专业;没有选考政治的考生,抱怨不能读公安学类专业,只能放弃填报警校。还有不少选择物理没有选择化学的考生,发现自己可选的余地非常小,几乎所有的理工农医类专业都不能填报。
关于选科要求,是不公开的信息吗?并不是。
2021年,在总结了前三批新高考省份的相关经验基础上,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校本科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指引(通用版)》,并明确说明此要求于2024年起正式启用,对“3+3”“3+1+2”省份均适用。
根据教育部的此文件,各个高校分别拟定本校2024年在新高考地区的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这些均可在各新高考省份的省级招生考试院官网查询得到。
如何破解志愿填报中的“信息差”?
每年高考志愿填报,都有人抱憾错过更合适自己的院校和专业,有的人甚至出现滑档、被退档等填报事故,不得不落到下一个批次,或者被迫选择复读。这些情况的发生,绝大多数是因为对志愿填报的相关政策和规则不了解,也就是所谓的“信息差”。
与此同时,在新高考模式下,考生要填报几十个,甚至近百个志愿,相关的高校专业录取信息和规则显得更加纷乱繁杂,叠加上越发微妙的就业形势,就使得“信息差”这样一个词迅速走红。这使得本已够焦虑的高考生及其家长,更增加了一种自己被隔绝在“内部信息”之外的不安全感。
想要破解这种“信息差”,高考生和家长首先要明白,没有所谓的不外传的“内部信息”。在互联网时代,有关高考招生信息和规则已经是非常透明,只要有心去查询,都能找得到。一定要有这样的信心。此外,高考生和家长更要明白,进入社会之后,搜集获取信息的能力可以说是决定人生最关键的能力,没有之一。而志愿填报,这个没有正确答案的“高考附加题”,恰恰能够帮助高考生更好地培养这个能力。
让自己得到更好的录取结果,当然并不容易,需要踏踏实实地去搜集信息,按自己预估的分数来模拟填报,通过实操来了解规则。多做几次,你就会发现,虽然很烦琐,但这其实是一个规则很明确的、步骤很清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