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历史素材,写出精彩作文

2024-09-20刘强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7期

在理解、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中提升写作能力,是新形势下同学们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为此,在高中的作文写作中,同学们可通过深度学习,挖掘历史素材,在作文练习中巧用历史素材,并结合相应的写作技巧,写出精彩作文,从而提升写作能力。

一、把握历史素材的挖掘方向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提倡采用深度学习的方法,这就为写作学习指明了方向。在写作中,同学们要基于深度学习深挖历史素材,在理解历史素材内涵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升华思想,丰富情感,培养品质,提高写作能力。具体而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历史素材的挖掘方向:

1.挖掘历史知识中的思想性(在深度学习基础上挖掘历史素材)

深度学习是一种利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对于形成核心素养至为重要。深度学习倡导知识与知识之间的交织与融合,思想与思想之间的结合与共通,观点与观点之间的碰撞与发展,这都需要对历史素材进行批判性理解。深度学习更多强调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对新知识、新思想、新观点乃至新事物进行升华性学习,选择性地汲取且融合性地发展。为此,同学们要把握历史素材的挖掘方向,运用客观的思维方式和已学的知识、思想、观点对历史素材进行理解、思考,从而挖掘其中的思想性,以提升自身的思想认识水平,表达观点、看法、评价,等等。

2.挖掘历史知识中的思想性

挖掘历史知识中的思想性,对于高中写作练习而言,就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写作中存在的论据缺乏、论证无力等问题。学习知识的根本目的在于能够更好地用所学知识解决学习或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论据贫乏是议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挖掘历史知识中所包含的思想性,将历史知识进行内化,运用历史素材解决议论文写作的实际问题,也是深度学习所赋予我们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正视影响作文提升的关键症结

在高中作文练习中,我们为什么会感觉到思维不顺畅、内容不充实、论证无力度?除了其他方面的原因,忽略历史素材的挖掘也是不可轻视的方面。具体说来,影响我们写作能力提升的关键症结有以下几点:

1.思维的狭窄、僵化

一直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作文学习中往往只重视学生的写作练习,而忽略了化事为理思维的训练和语言的建构。为了提高作文成绩,传统的做法一般是让同学们背一些作文模板,或者通过老师押题猜题,通过作文这一关。这无形之中就忽略了对思维能力的训练。这种“填鸭式”的灌输,让同学们失去了思维发散的机会,动辄从近处着眼、从热处选材,而忽略了从丰富而厚重的历史宝藏中挖掘素材、拓展思维宽度和高度的训练,导致了学生作文思维的狭窄与僵化。

2.作文素材单薄、片面

高中语文教材中虽然有大量的古代诗文作品,但同学们往往没有就此开展深度学习,没有深入挖掘教材中相关历史知识的作文素材运用价值。而且,在写作练习中往往会参与一些观察或参观活动,注重就近取材、“以我手写我心”,这种方式写记叙文还可以,但是写议论文就捉襟见肘,素材贫乏,从而出现了历史素材在作文中很少用乃至单薄、片面的情况。加之,学科间知识的交织与融合做得不到位,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同学们往往只瞄准历史学科学习任务,梳理历史知识,被动背诵和掌握历史知识,重点积累考试中可能会考查到的知识,却不能通过深度学习,把历史学习内容作为写作素材来进行深度挖掘,以此掌握历史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和人生道理,也不能把历史素材的挖掘和写作能力的提升相结合。因而,在作文中很少使用历史素材,即使用也显得比较单薄、片面,甚至于比较肤浅、割裂,给人以内容不充实之感。

3.论证方法单一、力度不强

由于缺乏历史素材,同学们在议论文写作中所用的论证方法也比较单一,如不能有效使用古今对比、正反对比、例证理证等方法。眼前的事实摆得出,而历史的事实摆不出,尤其是不会使用古代的名言警句作为理证证明自己的论点。如此一来,不利于写作能力和素养的提升。

三、对症下药挖掘历史素材的使用价值

针对以上问题,结合深度学习,同学们就要学习历史素材使用价值的挖掘方法,有效提升利用历史素材提高作文水平的能力。其方法主要是通过深度学习,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历史素材,把它们作为重要资源,运用到写作中去。

1.升华思想情感

历史人物、事件等历史知识与写作的主题密切相关,是提升作文思想内涵的好材料。基于历史知识进行深度学习,能够帮助同学们在作文中表达想法、观点、态度;能够帮助同学们深度理解历史人物、事件等历史知识中蕴含的思想、道德、精神、风尚等,并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例如,从历史人物林则徐的英雄事迹素材中,我们看到,他为了国家与民族利益,坚决禁止鸦片,从不言弃、坚毅果敢和不计个人得失在流放途中敢于创新、百折不挠的优秀品质,就具有很好的写作价值。因此,可以挖掘这些思想情感价值,或者在写作中通过故事新编的方式塑造林则徐有血有肉的历史人物形象,赞扬其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以此升华自己作文的思想情感。再如,在2014年江苏卷“什么是不朽”的高考作文中,一名考生以“空山新雨后”为题,运用勤奋好学、少年成名的苏轼这一历史人物素材论证“不是青春本身的不朽,而是自身努力,不断进取的结果”的论点,以此升华了作文的主题思想,最终获得了高分。又如2008年江苏卷作文“好奇心”,考生运用庄子与惠子观鱼、庄周梦蝶、剖葫为舟三个故事,形象生动地阐明“好奇心”,揭示了这一思维一刻也没有停止的道理,以此在作文中表达了思想和情感。再如2009年安徽卷的“弯道超越”,考生运用项羽的历史素材,以“乌江巧遇项羽,对话明白人生”为题,虚拟杜牧与项羽的一场对话,以富有创造性的智慧让项羽明白了一个道理,即成功需要抓住机遇,抓住机遇,超越别人、超越自己,才能做到弯道超越。正是考生善于挖掘这些历史素材的使用价值,才在作文中升华了思想情感。所以,要想在作文中升华思想情感,挖掘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并将其运用到写作中,不失为有效策略。

2.丰富历史视野

历史是一面镜子,能够正衣冠、知得失。通过深度学习,清晰地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研究历史人物的生平事略,品评人事蕴含的是非曲直,这对于拓宽历史视野、充实作文的人事素材十分有用。尤其是对于学习理科的学生而言,历史知识的匮乏会成为高考作文素材运用的短板。而高考作文的要求之一便是内容充实,如果在议论文中缺乏历史素材,势必会影响素材运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最终影响作文的质量。在深度学习中,同学们通过历史人物探究历史发展的脉络,发现不同的历史人物在不同历史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通过感知在时代的波澜动荡中历史人物的痛苦与纠结、付出与成就,就能从广阔的历史视野中获得更有价值的资料,以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充实内容,论证观点。例如那些为了中国富强而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仁人志士们,他们或誓死捍卫民族利益,或以死明志不求苟且,或孜孜不倦探索民族发展……若把这些素材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作文内容不仅会丰富而充实,而且会感染力强、号召力大。如在2006年安徽卷的“读”高考作文中,考生以“读郁孤台之魂”为标题,在作文中运用辛弃疾的事迹,抒发对辛弃疾郁孤台凭栏远眺身影的缅怀深情,以充实的内容表达了郁孤台至今仍然传承着爱国情怀民族魂的感人主题,体现了自身广阔的历史视野。再如2007年全国Ⅰ卷作文材料“摔了一跤”,考生以“五丈原之泪”为题,在作文中写诸葛亮五丈原前反思自己“摔了一跤”,把因为全力辅佐刘禅而没有培养刘禅独立治国能力的失误表现了出来,从中可见其历史视野的广阔。再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考生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致墨子的一封信”为题,运用墨子的历史素材,通过书信形式,从墨子“守不竟,即赴死”的严酷,到他“救百姓于水火,解万民之忧苦”,写自己对墨子认识的变化,塑造了墨子这位实干家的形象,考生把素材运用得极具历史空间感,使作文具有创新性和感染力。2010年广东卷的“与你为邻”也是如此,考生运用“孟母三迁”的历史故事,演绎现代版的新故事,以此揭示环境污染、拜金主义、恐怖主义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摧残,表现创造温馨、和谐生活环境的时代主题,感染力强。可见,历史视野开阔了,就可以在写作中以历史人物为素材,或演绎历史故事表现其性格品质,或提取主要历史事件突出其复杂经历,或“旧瓶装新酒”,以其复杂经历体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借此表达作文主题,阐述相关道理,这不仅能丰富、充实作文内容,而且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3.发散多种思维

深度学习有利于形成多种思维方式,即使是同一历史人物或同一历史事件,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也会获得不同的认知。而且,历史人物尽管已经成为过去,但是,通过我们对史料的深入挖掘,仍然能够感受到其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极其复杂的心理性格。所以,挖掘历史知识作为作文素材,本身就是对历史知识进行再创作的过程,包括演绎故事、用自己的理解刻画人物形象,等等,都能有效激发多样化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解读。针对孔子、屈原、陶潜、苏轼、李白、杜甫等历史人物,同学们可从不同的角度挖掘他们的相关历史素材,角度不同,思维的结果就不同。加之其性格上的复杂性和多元性,经历上的必然性和偶然性,这都为形成多种思维提供了可能性。据统计,仅2006年,全国各地考生以苏轼的历史素材为写作内容的高考高分作文就有十多篇。有的从他旷达性格的角度写“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品质,有的从他淡然处世的角度写“得势与失势均平和”的心态,有的从他为国为民的角度写“为官一处,惠及一方”的功业,有的从他喜欢游玩的角度写“既乐山,又乐水”的情趣,有的从他不堪遭遇的角度写被贬黄州的坎坷……可见,通过深度学习,如果能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就能有效提高多种思维能力。若把这种能力应用到写作中去,就会把同样的素材运用到不同的主题中,以一当十,深学博取,从而使文章更加吸引人。

总之,基于深度学习提升历史素材应用能力,对于解决高中作文中思维的狭窄僵化、素材单薄片面、论证力度不强等问题,都是一把“利刃”。可以说,挖掘历史素材在高中作文中的使用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作用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