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时事素材解读与运用

2024-09-20卢范广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2024年7期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时事素材成了写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不仅能够赋予文章生动性和真实感,还能使文章具有更广泛的社会关联性。然而,要合理解读和运用时事素材,并不是轻松的事情。如何选择合适的素材,如何深入剖析其内涵,如何将其巧妙融入文章,需要不断探索。可以捕捉近期的热点事件,如捉住闪耀的流星,能使文字闪烁时代的光芒,反映社会的脉动。深刻理解素材的内涵和价值至关重要,通过深度分析、解读素材,可为写作提供独到的思想和主题。素材应贴近民生,体现人们的需求,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接下来,将深入探讨如何选择、解读和运用时事素材,提升文章的吸引力。

一、宜就近取材,忌事件陈旧

理论分析:

在写作中,选择近期的时事素材,将其有机融入文章中,是重要的写作技巧。时事素材就如同时代的脉动,可以为文章注入新鲜的血液,让文章更具生命力,从而避免陈词滥调。这些事件往往具有现实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生活中较为关切的现实问题,这种时事素材成为揭示社会问题、提出观点、引发讨论的有力工具。及时捕捉最新的事件,可以让作文充满时代感和现实感,也能让读者更容易接受自己的观点。

片段展示:

梦启九州,砥砺前行。从“神舟飞天”到“祝融”探火,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将梦想烙印于浩瀚宇宙。六十载风雨砥砺,六十载春华秋实,航天人以锲而不舍的信念、敢于创新的锐气,以及勇于探索的精神,向宇宙星空展现中国的强大。

素材解读:

在选择时事素材时,确保素材与作文主题或论点相关是至关重要的,以便保持文章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章的观点。此外,选择引人注目的时事素材有助于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因为吸引读者的注意是写作的关键目标。如在以科技创新为话题选材时,可以选用近期的“神舟飞天”和“祝融”探火等事件,其不仅具有高度的新鲜度和引人注目的特点,还代表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成就,展现了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强大实力。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事件,可以为文章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增强文章的深度和说服力。

在深入分析这些事件时,可以突出中国航天人的奋斗历程和品质,强调这些科学家在攻坚克难方面所表现出的毅力和决心,以及他们对信念的坚守。同时,还可以探讨他们在科技创新和勇于探索方面的努力,这也有助于展现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实力。如可以描述中国的航天人如何面对种种挑战,如何在极端的太空环境和科技难题面前不屈不挠,如何在探索未知领域时保持创新精神。这种深入分析能够更好地阐明这些事件对于科技创新和国家实力的重要影响,从而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和富有时代意义。

通过深入分析时事素材,可以为写作提供更多的信息和细节,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这种深入分析是写作的重要技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反复练习。与此相反,如果采用陈旧的事件或信息,读者可能会感到乏味,因为这些内容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反复出现,没有新奇感和吸引力。

总之,素材在文章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可以说是文章的“血肉”,就像血肉是为了承载灵魂而存在一样,选材则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材得当就好比为文章打下了坚实的地基,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在写作中,通过充分审题,选择与作文主题和中心思想紧密相关的最新素材,能够让文章更具现实意义和深度,从而有助于写作质量的提升。

适用话题:科技创新;个人品质;国家崛起;追梦圆梦;航天精神等

二、宜换位思考,忌人云亦云

理论分析:

在解读时事素材时,务必跃出舒适圈,秉持客观的立场,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这要求我们能够站在有争议或多角度看待问题的位置,全面考虑各种观点,并通过自己的思考表达对事件的深刻独到的理解。客观而具有深度的观点能够增加文章可信度,如风助推文字扬帆远航。如老子所言,观事如潮,推己及人。在写作中,这一原则可以帮助作者展示自己对待问题时客观、全面的态度,而不是简单地重复他人的意见,这将使文章更有深度和多样性,还有助于与读者之间建立更强大的联系,因为读者更容易信任一个能够从更全面的角度考虑问题的作者。

片段展示:

“栓Q”“你个老6”等网络流行用语已经深刻融入互联网时代的日常交流,然而,一些低俗的流行语也跟随而来,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有观点认为,这些用语新奇有趣,年轻人使用这些网络流行语是为了突出个性,无需过度担忧。但总的来看,反对的声音更为强烈,一些媒体如央视网和人民网纷纷呼吁“不要让低俗的网络用语危害孩子们”。因为语言会在潜移默化中对个体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看似微不足道,但能在根深蒂固的层面上发挥作用。也许这些低俗网络流行语最终会消失,但青少年可能会将其粗俗的特点带入言谈和处世风格中。从这个角度来看,反对这些网络流行语,实际上是在呼唤一个更清新文明的网络环境,这不仅是对家庭和社会的负责,更是对未来负责。

素材解读:

在以社会问题为话题写作时,可以充分利用上述素材中关于网络流行语的描写。这类素材可提供一个引人注目的开端,引导读者迅速进入文章,同时也为文章提供背景信息。接下来,便可以深入探讨互联网时代中网络用语的流行现象,强调这一现象在社交媒体、聊天应用和在线文化中的普遍性,这有助于激发读者的兴趣,因为网络语言是大家熟悉的一部分,因而容易与作文中的主题产生共鸣。随后,进一步分析和讨论网络流行语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可以引用素材中有争议的观点,从支持者认为这些表达方式是年轻人个性展示的途径,反对者担忧其可能带来不良影响这两个方面探讨。如“996工作制”是典型的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一种工作时间模式,要求员工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总计工作72小时。“996工作制”最初是用来形容互联网公司内部的工作强度,随后这个概念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并成为热门话题,成为员工辨别不合理工作时间的象征,让他们有意识地追求工作条件的改善,“996”的说法也随之被广泛应用于社交活动中。通过深入分析这些不同的观点,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和有深度。

汉字是无价的财富,需要被传承,也需要通过创新来适应时代的发展。然而,网络语言文字的演变具有双重影响,若演变过度或恣意曲解,将对汉语的准确运用产生负面作用,损害正常的交际与沟通,特别是对语言文化的学习,可能带来不可忽视的不良影响。因此,在写作时,可结合素材中提到的反对低俗网络用语的观点,强调如何才能创造更健康的网络环境,探讨家庭、学校和网络平台在引导年轻人正确使用网络语言方面的作用,以确保网络语言的创新与文化传承相协调。通过将这个素材整体运用到写作中,展现出对社会问题的深刻理解和思考,可提高文章的质量,彰显文章的深度,有助于向读者传达信息,也让文章更具说服力。

适用话题:守护传统;价值观念;网络环境等

三、宜深入剖析,忌简单陈述

【理论分析】时事素材的分析不应仅停留在表面,而应精雕细琢,深入剖析其根本原因,洞悉其错综复杂的影响。就像一位医生在手术台上仔细分析人体的组织,我们也应该像专家一样深入研究时事素材,以便深入挖掘问题的核心,并将其呈现给读者,引发不同寻常的思考。这种深入剖析的方法不仅可以增强文章的吸引力,而且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社会和国际事件。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叙述技巧、逻辑连接和清晰的结构来深入剖析时事素材,以便向读者展示深刻的分析,使文章更具深度和影响力。

片段展示:

“世间唯有两样东西使我深深地震撼,一是头顶上浩瀚的星空,二是人们内心崇高的道德准则。”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异国囹圄,孟晚舟终于在2021年9月25日晚上抵达深圳机场。踏上祖国的土地时,她情不自禁地哽咽着说:“我终于回家了。”并深情地表达:“祖国,我回来了。” 这简洁的语言深深打动了我们。那么,为什么我们如此感动?我们感动于坚强的孟晚舟,感动于伟大的祖国,感动于团结的人民。这一刻代表了坚韧、归家,以及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紧密联系,因此它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情感。

素材解读:

首先,对于时事素材,我们不能仅仅是“拿来主义”,而是需要将其与文章主题相互呼应,融入文章的整体结构。写作时,如果以“国家力量”为话题,则可以引入孟晚舟事件,确保其与文章主题相关,将相关素材有机地融入文章中,而不是简单地附加在文中,这需要我们具备辨别信息的能力,筛选出对文章主题最有关联的素材。同时,还可以将孟晚舟事件与历史事件进行联系,如回顾1955年钱学森回国的经历。这种联系有助于凸显国家力量的重要性和人物坚韧不拔的品质。钱学森经历了漫长的回国路程,并在十年内成功研发出两颗原子弹,成为中国现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推手。我们可以将其作为一个具体例子来支撑文章的主题,表明国家力量和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是推动国家前进的关键。此外,还可以扩写关于孟晚舟事件的细节,包括她的回国经历、遭受政治迫害的背景、国际社会的反应等,通过深入分析和详细描述,充分展示孟晚舟事件与国家力量的关联。同时,这也有助于引发读者对国家力量和国际关系的深入思考。

其次,时事素材应该有明确的引用和来源,以增强文章的可信度。使用时事素材时,应该注明信息的来源或相关数据和事件的出处,如可以引用《人民日报》的观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前进的步伐”来支持文章中关于国家力量的观点,标明《人民日报》的出处能避免造成不准确或误导性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提高文章的可信度和权威性。此外,时事素材的使用需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中立性。在运用时事素材时,应避免使用夸大或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语言,而应尽量保持客观、中立的表达,这有助于提高文章的专业性和可读性,避免引起争议。

总的来说,在写作中运用时事素材,我们要具备辨别、引用、分析和表达的能力。通过正确使用时事素材,丰富文章内容,提高文章质量。

适用话题:强国;民族气节;民族自豪感;小我与大我等